新型冠状病毒IgG和IgM抗体检测的诊断价值探索

2021-01-08 02:21刘小政苑庆华夏斌张美娇刘小郧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价值新型冠状病毒

刘小政 苑庆华 夏斌 张美娇 刘小郧

【摘要】目的:通过对血清中新型冠状病毒1gM和IgG抗体的定性检测,探索新型冠状病毒1gM/gG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以2020年1月3日至2020年3月19日于十堰市西苑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确诊患者141例和141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对患者血清中的新型冠状病毒IgG和IgM抗体进行检测。结果:141例患者均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血清IgG抗体检测的临床敏感度为87.2%(123/141);血清IgM抗体检测的临床敏感度为69.5%(98/141);血清IgM和IgG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敏感度为90.1%(127/141)。141名健康体检者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排除者,血清IgG、IgM抗体检测的临床特异性均为100%(141/141)。结论:血清IgM/IgG抗体联合检测可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进行有效筛查,并对健康人群进行高效排除检测,IgM/IgG抗体联合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方法。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IgG抗体检测;IgM抗体检测;临床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6.6;8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1-0146-03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为单链正股RNA病毒,疫情来势汹汹,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对公共卫生防御体系带来了严峻挑战。新冠疫情的控制,早期快速检测,及时诊断治疗是关键,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1-3],新冠病例确诊要求仍为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4-5]。病毒核酸RT-PCR检测已成为目前诊断新冠感染的标准诊断方法,然而在应用的过程中也暴露了其局限性[6]:检测周期长,操作复杂;需要经过认证的实验室、昂贵的设备和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才能操作;由于采样、核酸提取不易标准化等原因,存在假阴性问题。这些限制使得核酸RT-PCR检测不适合在现场用于快速简单的诊断及患者筛查。因此迫切需要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的检测方法来快速鉴别新冠感染患者,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有效防控疫情。通常情况下,病原感染机体后,Igm抗体产生早,一经感染,快速产生维持时间短,消失快,血液中检测阳性可作为早期感染的指标[7-9]。IgG抗体产生晚,维持时间长,消失慢,血液中检测阳性可作为感染和既往感染的指标。虽然,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Igm和1gG的产生和持续时间尚缺乏系统性研究,但参考SARS感染后3~6d可在患者血液中检测到Igm抗体,8d后检测到1gG抗体,而SARS与新冠病毒同属一个大家族,因此认为新冠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快速检测将为新冠感染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将血清新型冠状病毒IgG和I gm抗体阳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1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纳入确诊标准。《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诊疗方案(第一版试行)》中,血清特异性I gm抗休检测阳性已经纳入确诊标准。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月3日至2020年3月19日于十堰市西苑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141例,实验室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诊断标准[1-2],141例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74例,年龄8~89岁;141例健康体检者中男性83例、女性58例,年龄3~89岁。本研究已经患者知情同意。

1.2 材料与试剂 新型冠状病毒Igm和IgG抗体检测试剂条(胶体金法)购自天津喜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离心机购自北京白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次性真空采血管购自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1.3 检测方法 空腹采集静脉血4mL,3000rpm/min离心10min,取血清备用。血清新型冠状病毒Igm和IgG抗体检测试剂条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步骤参照说明书进行。简述如下:分别取10μL待测样本于酶标板中,滴2~3滴样本稀释液对样本进行10倍稀释;取检测试纸条插入已稀释的待测样本中,等待10min判定结果。

结果判读方法:T线和C线均出现红色条带,表明检测结果为阳性;仅C线出现红色条带表明检测结果为阴性;若C线未出现红色条带,则说明检测无效并重新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1.4.1 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 根据考核试剂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计算考核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①灵敏度:a/(a+c)*100%

②特异度:d/(b+d)*100%

③總符合率:(a+d)/(a+b+c+d)*100%

其中:

a:临床诊断结果为确诊,考核试剂结果为阳性的结果;

b:临床诊断结果为排除,考核试剂结果为阳性的结果;

c:临床诊断结果为确诊,考核试剂结果为阴性的结果;

d:临床诊断结果为排除,考核试剂结果为阴性的结果;

1.4.2 Kappa分析 对检测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分析,Kappa系数≥0.75,为高度一致,认为两系统等效;Kappa系数≥0.4,认为一致;Kappa系数<0.4,则认为两系统不一致,两系统不等效。

Kappa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Kappa=(PA-Pe)/(1-Pe)

其中:PA为“实际一致率”,Pe为“理论一致率”。以表1为例,计算方法如下:PA=(a+d)/(a+b+c+d)

Pe=[(a+b)(a+c)+(c+d)(b+d)]/(a+b+c+d)2

1.4.3 亚组分析 针对不同病程阶段的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参照上述方法进行分层分析。

1.4.4 窗口期分析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不同时间采集的连续样本,对比核酸检测结果,评价考核试剂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检出能力和窗口期。

1.4.5 1gG和IgM联合检测评价 为评价IgG和IgM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针对1gG抗体和IgM抗体检测结果参照上述方法进行两项指标综合评价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结果描述本中心筛选样本282例,排除。例,人选282例,剔除。例,完成282例

完成样本282例,其中临床诊断阳性样本141例,临床诊断阴性样本141例。141例阳性样本中,IgM检出98例,IgG检出123例,IgM/IgG检出127例。141例阴性样本中,Igm,IgG检测均为阴性。

2.2 结果分析

2.2.1 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 根据考核试剂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计算考核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Igm:灵敏度=98/141*100%=69.50%

特异度=141/141 *100%=100.00%

IgG:灵敏度=123/141*100%=87.20%

特异度=141/141*100%=100.00%

IgM/IgG:灵敏度=127/141*100%=90.10%

特异度=141/141*100%=100.00%

总符合率=(127+141)/282*100%=95.03%

2.2.2 Kappa分析

IgMPA=(98+141)/((98+0+43+141)=0.848

Pe=(98*141+184*141)/282*282=0.5

Kappa =(0.848-0.5)/(1-0.5)=0.695,结果一致

IgG PA=(123+141)/(123+0+18+141)=0.936

Pe=(123*141+159*141)/282*282=0.5

Kappa=(0.929-0.5)/(1-0.5)=0.872,结果高度一致

IgM/IgG PA=(127+141)/(127+0+14+141)-0.950

Pe=(127*141+155*141)/282*282-0.5

Kappa-(0.950-0.5)(1-0.5)-0.901,结果高度一致

2.2.3 亚组分析 为方便统计,针对141例临床诊断结果均为阳性的样本,依照取样时间人为划分为早期(7d),中期(7~14d),后期(>14d),结果显示,141例患者中,处于早期的患者有3例,其中Igm单独阳性3个,该结果也与文献报道一致;处于中期的患者有86例,84例患者Igm和IgG同时阳性,1例患者Igm单独阳性,1例患者Igm和1gG同时阴性;处于后期的患者有52例,其中Igm阳性11例,1gG阳性39例,经核查大部分患者处于康复中后期,试验结果与文献报告基本一致。

2.2.4 IgG和Igm联合检测评价 通过对141例临床诊断结果均为阳性的样本进行检测,Igm检出阳性98例,敏感度为41.30%;1gG检出阳性55例,敏感度73.30%;IgM/IgG检出阳性56例,敏感度74.70%;结果显示,联合检测Igm和1gG抗体,诊断效果更佳。

3 讨论

國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1-3]中增加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作为血清学确诊证据之一。血清特异性抗体是集体免疫系统抵抗病毒的重要效应分子,检测新型冠状病毒IgG和Igm抗体,补充核酸检测诊断不足从而减少病毒核酸检测假阴性的漏检,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率;判断病毒感染时期,为监测患者的病程和指导用药提供依据。本研究针对141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同时进行了新型冠状病毒IgG和Igm抗体检测,血清IgG抗体临床检测率87.2%,血清Igm抗体临床检出率69.5%,IgG抗体临床检测率高于血清Igm抗体临床检出率且Kappa值结果一致性更高。Igm产生早、维持时间短、亲和力低是早期感染的指标,而IgG产生晚、维持时间长、消失慢是感染和既往感染的指标。针对141例临床诊断结果均为阳性的样本,依照取样时间人为划分为早期(≤7d),中期(7~14d),后期(>14d),分析各个时期患者IgM/IgG抗体检测结果规律与文献报告基本一致,因此开展抗体动态检测有助于判断患者感染时期,实时掌握患者病毒感染进程。同时,研究结果发现,IgG和Igm抗体联合检测临床检出率为90.1%,均高于单独抗体检测的检出率,因此我们建议在临床应用中将IgG和IgM进行联合检测,提高临床检出率。

本研究采用的抗体检测方法为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colloidal gold immunochromtographic assay,GICA),是以胶体金为示踪标志物,对抗原抗体进行检测的一种新型免疫标记技术[10]。该检测方法检测灵敏,无需特殊操作人员及检测设备,操作简单且反应快速,10min内即可观察检测结果。

综上,新型冠状病毒IgG和IgM抗体检测可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社区、门诊等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大容量人群的快速感染初筛,以及感染患者持续IgG/IgM动态监测及预后评价。抗体联合检测有效解决检测成本高、时间长等难题,实现有效补充病毒核酸检测,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排除、治疗、监测和病程转归等方面对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国卫办医函[2020]184号.www.nhc.gov.cn/xcs/zhengcwj/202003/46c9294a7dfe4cef80dc7f5912eb1989.shtml.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2):145-148.

[3]张洁,郑嵘灵,邓泽润,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发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0,43(3):241-245.

[4]李士雪,单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进展述评[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58(3):19-25.

[5]Tonino Bombardini,Eugenio Picano.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2 as the Molecular Bridge Between Epidemiologic andClinical Features of COVID-19[J].Canadian Joumal of Cardiology,2020,36(5):784.e1-784.e2.

[6]赵颂涛,毛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与病原体检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9):1153-1156,1160.

[7]雷宇,陆婧,顾佳颖,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51例临床特征[J].1u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58(4):65-70.

[8]叶晓雪,谢益兵,许崇永,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CT表现与动态变化[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50(3):182-186.

[9]李天志,徐国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20,45(3):260-264.

*通信作者:刘小郧,十堰市疾病控制中心。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价值新型冠状病毒
从疫情到舆情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政府与公众的变与不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药物使用法规依据
疫情防控下的高校网上财务管理思考
“新型冠状病毒”该如何防治
传染病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建构与反思
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锥形束CT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价值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
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姑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