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富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经验

2021-01-09 15:38曹文富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土茯苓双下肢运化

刘 芳,曹文富

(1.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急诊科,重庆 400080;2.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 400016)

曹文富为重庆医科大学教授(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名中医,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近40年,对内分泌代谢疾病及肾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经验,现将其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糖尿病肾病早中期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多以气阴亏虚或脾肾阳气虚为主,标实则主要为痰湿、瘀血、浊毒互结。糖尿病早期多为气阴亏虚,脾虚运化失司,水湿运化失常,肾虚主水功能减退,封藏失司,久病阴损及阳,脾肾阳虚,则精微下泄,小便泡沫增多,检查出现蛋白尿及(或)水肿。后期虚实夹杂、浊瘀毒泛生与潴留,变证丛生,出现水肿、眩晕、呕吐、关格等症。

2 治疗方法

糖尿病肾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尿常规微量白蛋白阳性,故在诊治中需要辨证与辨病结合,把握疾病演变规律,在中医病证基础上结合西医客观指标,整体宏观辨证与局部微观辨证相结合,重视结合肾功能及蛋白尿状况,既可为辨证论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也可作为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如以蛋白尿为主,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轻度降低,多以脾肾气虚、瘀血阻络为基本病机,治疗以健脾补肾涩精为主,多重用山茱萸、益智仁、莲子、芡实。如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则在此基础上需要加强清热、利尿、通腑泻浊的药物,如大黄、土茯苓、漏芦等。

扶正祛邪兼顾。糖尿病早期主要进行辨证论治,兼顾脾肾不足和脉络瘀滞,以延缓和逆转肾脏病变。中期有大量蛋白尿并可伴肌酐清除率下降,治疗以减少蛋白尿、延缓肾损害为主,主要针对蛋白尿、水肿等辨证论治,调节肺脾肾功能,延缓病程进展。扶正贯穿治疗始终,蛋白为精微物质,依赖脾之运化,肾的封藏才能不外泄。治疗当健脾益肾为主,重视扶助正气,补气健脾,益肾固精治其本,化瘀通络、利湿泻浊解毒治其标。糖尿病肾病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的慢性疾病,需要缓缓图治,故用药多平和,避免峻猛伤正,常用芪术地黄汤加减,药用黄芪、白术、熟地、山茱萸、山药、土茯苓、泽泻、丹参、川芎、当归、五加皮、漏芦、杜仲、续断、川牛膝。重用黄芪在60g以上,重者可达90g,对于脾肾亏虚引起的蛋白尿常合用金樱子、芡实、桑螵蛸,加强固肾摄精作用,蛋白尿明显可合用萆薢分清饮以温肾利湿、分清别浊。夜尿频多加用山药、益智仁、乌药,即缩泉丸,对减少夜尿具有明显的效果。中气下陷,可选用升麻、葛根以升清降浊。大便不畅可加用大黄、决明子。腰酸腿软加用杜仲、牛膝、续断补肝肾、强筋骨、改善肾虚腰痛症状。

结合药理研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选用既符合中药药性及治法配伍理论,又与现代药理研究降糖、降脂、降压、增强免疫等药理作用一致的中药。如大黄通腑泻浊、活血祛瘀,具有降低微量白蛋白尿,纠正代谢紊乱及血液流变异常,改善肾功能的作用。根据正气盛衰小量缓投,如大便干结则多用生大黄后下以加强通腑泻浊作用,如大便稀塘可用熟大黄或生大黄加入煎剂同煎以去性取用。如合并血压升高、肝阳上亢用天麻、钩藤平肝潜阳,肾精亏虚用川牛膝、杜仲补益肝肾,药理研究表明四药均有明显的降低血压作用。川芎、丹参、水蛭、益母草、泽兰、三七均有减轻肾损害、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可根据所兼瘀血情况辨证选用。

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消渴日久,气阴亏虚,气衰血少,推动无力,血络不畅,瘀阻肾络,肾之封藏失司,则出现糖尿病肾病。肾病日久,水湿浊毒蓄积,气血运行不畅,络脉失养,气虚血瘀形成恶性循环。应根据兼证及瘀血轻重选用活血化瘀中药。如气虚致瘀以益气化瘀为主,重用黄芪及丹参、川芎、鸡血藤、当归等益气养血活血。水湿内停用益母草、泽兰活血利水。阴虚内热用丹参、赤芍、牡丹皮凉血活血。合并血尿用三七、茜草活血止血。久病瘀血之象明显用水蛭、三棱、莪术破血消癥。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消渴以阴虚为本,常见气阴两虚之证,故在糖尿病早期未出现蛋白尿阶段,可预防性使用补脾益肾活血通络中药,如白术、山药、地黄、山茱萸、菟丝子、桑寄生、黄精、女贞子补脾益肾固精,丹参、川芎、牛膝活血通络,党参、太子参、黄芪益气。已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即使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也应积极干预治疗,以阻断病情进展。已进入消渴病肾病临床期,多由气阴虚进展为脾肾两虚、瘀阻湿停,治应以延缓肾病进展为主。

辨明病势顺逆,效则守方、贵在坚持,变则随机、重在辨治。早期有效的辨证论治可延缓疾病的进展。如治疗后“精、气、神”改善,尿蛋白减轻,肾功能基本稳定或改善,一般情况改善或良好则为顺,反之则为逆。病位由肝肾到脾肾到五脏,由气血到阴阳为逆,反之为顺。如辨证用药有效,需守法守方,缓缓图之;若出现变证或变证加剧,则应随机辨治。同时配合低盐、低蛋白饮食、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避免劳复、食复、室复。

3 病案举例

许某,女,70岁,2018年3月20日就诊。确诊糖尿病10余年,2年多前因双下肢水肿确诊糖尿病肾病,服用中药数月疗效欠佳。症见乏力、双下肢水肿,小便多泡沫,夜尿增多,每晚3~4次,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查尿常规示蛋白3+,血胆固醇11.62mmol/L,甘油三酯5.13mmol/L,肾功能正常。诊断为糖尿病肾病,脾肾气虚型。药用黄芪40g,党参20g,炒白术15g,熟地15g,山药20g,山茱萸20g,茯苓20g,盐泽泻15g,益智仁20g,土茯苓20g,绵萆薢15g,芡实20g,白果10g,桑螵蛸10g,石菖蒲10g,川芎15g,丹参15g,乌药1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3月27日二诊,乏力减轻,双下肢水肿消退,小便泡沫仍较多,夜尿2~3次,考虑病程较长,肾气不足,上方减土茯苓,增加升麻12g、莲子15g、菟丝子20g、炒蒺藜30g以加强补肾摄精、升发清阳。继服14剂。5月8日三诊,乏力明显减轻,双下肢水肿基本消退,小便泡沫较前减少,查尿蛋白2+,血胆固醇6.1mmol/L,甘油三酯2.64mmol/L,肾功能正常。效不更方,并在芪术地黄汤基础上辨证加减。间断服用7个月余。多次查尿常规,尿蛋白逐渐减少,10月9日复查尿蛋白阴性,血肌酐正常,血胆固醇4.29mmol/L,甘油三酯1.71mmol/L,生活质量较前明显提高,有如正常人。

按语:患者脾肾亏虚。脾主四肢,脾虚运化水谷失司,精微不足难以濡养四肢则肢体失养而见乏力;久病及肾,肾气亏虚,肾络瘀阻,固涩失权,精微下泄,则小便多泡沫、蛋白尿;肾络瘀阻,血不利则为水,脾失运化,水湿内停,泛溢肌肤,故双下肢水肿。治以健脾益气,补肾固精、活血利水。以黄芪、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脾气旺盛则运化自健,生化有源。六味地黄汤滋补肝肾,桑螵蛸、芡实、白果补肾摄精,益智仁、萆薢、乌药、石菖蒲温肾利湿、分清化浊以消蛋白尿,配合丹参、川芎活血通络,泽泻、土茯苓利湿泻浊。全方紧扣脾肾亏虚、肾络瘀阻基本病机,药精力专,直达病所。益气健脾补肾为主,肾气足则固摄有权,脾气健则运化有常。佐以活血消癥、利湿泻浊为辅,使补而不滞,正气渐复而邪气渐逐,得效后继续服药,缓缓图之。

猜你喜欢
土茯苓双下肢运化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土茯苓的故事
土茯苓治急性尿路感染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方草寻源——土茯苓
请您诊断
土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