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工作优化路径探讨

2021-01-09 01:59黄碧峰
关键词:校级院系教学管理

黄碧峰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41)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日新月异。据教育部统计,2001~2018 年,全国高职院校从628 所增加到1418 所,高职招生数从130 万人增长到368 万人,在校生数从295 万人增长到1133 万人。短短17 年时间,高职院校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增长2.2 倍、2.8 倍和3.8 倍[1]。随着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工作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另一方面,我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权力下放。李克强总理在2016 年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提出:“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教育部等五部委于2017 年联合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7〕7 号),从学科专业、编制岗位、进人用人等八方面,将中央、地方政府的多项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和高校。各高职院校亦纷纷开启二级管理模式改革和探索,原校级层面负责的教学管理工作下放到二级院系,但权、责、利划分不够清晰,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工作亟须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1 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1.1 工作职责不清

当前,高职校级教学主管机构日趋健全,工作职责比较清晰明确,其工作职责已细化到学籍管理、排课管理、教材管理、考务管理、实训管理、技能竞赛、教学比赛、教学科研等方面,人员配备也较到位,基本做到专人专职。然而,具体到二级院系,各高职院校的情况则大相径庭。这方面做得较好的如示范院校、骨干院校、一流院校、优质院校等,其教学管理工作职责划分清晰明确、专人专职。但大部分普通高职尤其是私立高职,往往职责模糊不清、权责不明,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纷繁交叉,教学管理人员往往还要负责院系行政管理工作;(2)实训室工作人员职责片面单一,往往仅负责实训室设备维护,而大量的实习实训管理工作留给教学管理人员;(3)教研室、专业教学团队工作推诿拖沓,常将其本职工作推给教学管理人员;(4)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界定不清晰,存在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分配给教学管理人员的情况。

1.2 任务繁重不堪

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配置跟不上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张。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近十年来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从5000 多人增加至近16000 人,教师数量从200 多人增加到近700 人,但二级院系仅配置1 名教学管理人员的状况没有改变。另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呈倍数增长,不堪重负。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工作越加细致,要求越来越高,教学管理人员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他们经常沉浸在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普遍感到工作量、工作强度、工作压力较大,满意度和成就感普遍偏低。

1.3 系统支持不力

各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存在不平衡现象。部分学校近年来持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建设了系统化、集成化、高效化的智慧校园平台,有力支撑了本校教学管理工作。但不少高职的智慧校园建设滞后于学校发展步伐,相关教学管理系统缺乏维护升级,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甚至有的学校校级教学管理人员不擅教学、顶岗实习及教材管理系统,导致信息更新不及时、数据处理不到位、系统流程不顺畅,从而增加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的负担。此外,部分高职教学部门接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文件时,未结合学校情况进行研判部署,直接“二传”给二级院系,给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不小困扰。

1.4 个人提升空间有限

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处于一线基层岗位,常被误认为是打杂跑腿、毫无技术含量,工作不被理解和认可,教学主管部门和二级院系都未重视。在个人职业发展上普遍存在以下情况:一是二级院系未设置教学管理人员培训交流专项经费,学习机会微乎其微;二是未设置专门的评先评优项目,很少有机会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励荣誉;三是未设置面向本岗位的事业编制招考指标,很难转成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四是未设置教学管理人员转岗办法机制,转岗发展途径受限。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相较专任教师、辅导员来讲,处于边缘化状态,个人发展和晋升既没有政策指导也缺乏领导关注,职业发展前景较渺茫。

2 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布局

高职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在学校教学运行中承上启下,要做好各层面的细节管理。这要求学校及二级院系调整工作方向、重新布局。校级教学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是:传达上层要求和监督二级院系工作,把管理权限真正下放到二级院系,并随时提供支持和辅助。二级院系接收相关工作通知后要快速做出决策并下发任务,专人专职具体执行。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布局如图1 所示。

3 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工作优化路径

图1 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布局

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的主要工作之一,贯穿二级院系整个教学过程,不仅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对二级院系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监督,直接影响到二级院系乃至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2]。优化和提升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对促进高职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高效化具有重要意义。

3.1 职责分工科学化

明确的职责划分有利于优化人才配置、落实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效率。高职二级院系教学单位应明确划分教学管理、实训、教研室及学生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范围。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人员主要对接学校教务处和二级院系领导发起的教学管理工作;实训工作人员负责实训室及学生实训实习管理工作;教研室工作人员负责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工作;学生工作人员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些人员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可避免将不相关的工作指派给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人员。

3.2 人员配备专业化

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的配备要同时兼顾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目前各高职在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人员配备做法不一,有学校1 名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人员面对600 多名学生,有学校1 人负责1000 多名学生甚至更多。关于学生与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的配备数,相关权威部门未给出政策性意见。笔者认为,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的配备要结合学生数、工作职责范围等因素综合考量,并给二级院系充分的自主权。此外,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品德、精湛业务能力、健康心理素质、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这样才能保证和提高二级院系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效果[3]。

3.3 教学管理扁平化

“实现扁平化二级管理,有两个难题需要解决:一是学校高层在将决策权交给二级院系时,要克服唯恐失去控制的担心;二是如何使二级院系有效地运作”[4]。高职二级院系教学管理扁平化,首先要明确哪些工作由校级教学管理部门直接决策,哪些工作交由二级院系自主决策。一般来讲,可将专业课程安排、考试安排、教材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等工作下放给二级院系,激发其办学活力,增强其办学自主性。其次要减少从校级教学管理部门到二级院系的决策层级,提高决策效率。对于事项清晰、任务明确的教学工作,应尽快传达至二级院系,反之才需逐级决策和传达。

3.4 系统支持高效化

一方面,校级教学管理部门要对各项工作进行优化,做到布置工作科学、可行、规范,不把工作直接推脱,不将上级文件简单“二传”,并给予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充分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二级院系领导要给予教学管理人员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平台,解决后顾之忧。当今智慧校园时代,信息化是高职教学管理的主战场,学校要规范各种业务管理系统,做到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对接,各类数据有相应的对接接口。同时提高教学管理系统的校级管理水平,为二级院系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支持,并对其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信息化培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5 职业发展人性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要做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一要重视教学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尤其是二级院系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在个人职业发展上制订专门的培训计划,通过“引进来”或“走出去”加强教学管理工作交流和学习,提高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人员职业素养;二要制订公开透明、机会均等的评先评优制度,实施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强化对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激励[5];三要在职务晋升、入编考试等方面畅通申报和报考渠道,使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将个人与学校发展同步起来;四要关心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发展,在课题申报和科研方面给予专业指导和扶持,拓展其职业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工作,重视担负该工作任务和责任的教师,理顺教学管理工作布局,提高教学管理决策和执行效率,关心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和发展,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并提供充分的支持和帮助,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工作队伍,实现二级院系教学管理科学、精细及高效。

猜你喜欢
校级院系教学管理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生态学
我校党委荣获“陕西省高校先进校级党委”称号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科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突出音乐本体 注重和声实践——高师音乐院系和声教学的思考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