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

2021-01-09 09:05吕峰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期
关键词:构件模板建筑工程

吕峰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1)

模板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一环,需要作业人员加强对其重视,以维护建筑工程质量,促进模板性能的发挥,增大工程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将对模板施工的内容、技术要点等展开详细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希望对工程建设目标有所帮助。

1 建筑工程模板工程

模板是混凝土浇筑的重要构件,搭建木板结构,将拌制后的混凝土浆料灌注其中,可得到符合建筑工程要求的任何结构,以此构建完善的混凝土结构,提高工程质量,如图1 所示。模板的尺寸、规格各不相同,形成的混凝土结构也会存在差异,但利用模板制作混凝土构件,可降低施工难度,加强结构的稳定性,也便于作业人员落实管理工作,实现对施工过程的科学管控。

图1 建筑工程模板工程

模板施工技术随着建筑行业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在目前建筑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建筑工程模板以散支拆木模板和定性木模板这两种为主,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要求的提高,这两种模板形式已经逐渐与现代发展相脱节,无法满足如今建设要求。而在新型技术材料的影响下,对传统模板工艺加以转型和升级,以工具式模板等方式完善模板施工技术,确保构件与工程要求间的契合度。同时在模板成型过程中,要对其强度和刚度加以科学把控,加强模板连接位置的紧密性,以免影响后续浇筑效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 建筑工程模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 基础技术

模板施工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一环,为维护工程质量和安全,减少施工损失,在模板施工中需做好基础施工技术把控,减少问题的产生。基础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为:

首先,按照图纸设计内容确定模板搭建位置、尺寸及结构形态,并按照规范要求实施模板搭建作业;其次,模板强度要满足施工要求,以维持结构稳定性,同时对模板的受力情况加以观测和分析,禁止出现模板在极限受力范围内的情况;再次,模板设计应做到简单便捷,以降低施工和后期拆卸难度,提高模板循环利用率;最后,模板连接要做到牢固紧凑,对连接位置实施加密处理,避免混凝土浇筑中渗漏问题的产生,破坏浇筑效果。模板搭建完成后,要开展细致检查,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采取处理措施,待检查合格后,再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

2.2 主要施工技术

主要部位模板施工可概括为三点;柱模板施工、墙模板施工和梁模板施工。下面就对这三种模板施工技术要点加以分析。

2.2.1 柱模板施工技术

柱模板中柱高低的参差不齐,所以在安装前,需要按照柱模板的尺寸及位置要求实施标线处理,准确确定纵横线和边线的距离,之后再利用相应规格的板开展柱模板搭建工作(如图2 所示)。为了保证柱模板密封效果,可在连接加固过程中,于连接部位添加海绵条,减少渗漏问题的出现。连接前要先清除柱模板上的杂物,再利用柱箍将其封紧。柱模板在安装前,需搭设钢筋支架,以维持模板施工的稳定性。钢筋支架的形状以井字形为主,柱模外侧与钢管架横管间距控制在50cm 左右。如果柱之间保持水平状态,模板两头位置需要在校正后利用木楔将两头位置塞紧,再利用柱箍予以加固,以支撑结构增强整体稳固性。同时在安装施工中,水平撑和剪力撑要检查牢固性与否,如果存在问题,应立即调整,以免柱子发生位移等问题。

图2 柱模板施工技术

2.2.2 墙模板施工技术

墙模板施工以拼装方式为主,先要确定中心线、边线,以边线位置展开侧模的校正,确保模板位置的准确性,之后检查模板高程与垂直度,确认无误后利用结构钉予以加固,按照实际尺寸要求确定间距参数,利用穿心螺杆固定。最后,搭设钢管夹板架,预留出约50mm 的距离,便于后续作业的开展。墙模板施工较为注重垂直度,所以在实际作业中,可利用锤球开展垂直度检查。侧模与底模在拼装过程中可利用厚度在18mm 的胶合板与木档,维持结构连接的稳定性。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安装前要确定与标注中心线和边线,以免影响垂直效果。在安装底模时,注意调整,检查标高,垫板上的木楔必须钉牢,搭设斜撑来支撑钢管支承架,防止模板因不够稳定而发生质量事故。如果梁的跨度较大,则需使梁模的跨度中间形状保持拱形。

2.2.3 梁模板施工技术

梁是建筑工程的支撑结构之一,为促使其性能的发挥,在梁模板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逐步落实施工作业,做好各分块模板、支架结构、连接构件的施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为后续混凝土浇筑提供良好条件。在实际作业中,工作人员应根据不同结构组成保障梁模板的安全性,其中的大小龙骨可分别采用圆形双钢管和方木材料,合理控制龙骨跨距,维持梁结构的稳定性。在具体铺设梁底模板时,需要根据支架标高开展施工作业,而且在主次梁交接部位,按照先主梁后次梁的施工顺序进行。在安装梁侧模板时,需要根据侧模板、压脚板及斜撑的顺序开展具体的施工。

2.3 拆卸施工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且质量合格后,开展模板拆卸工作,拆卸过程中,按照先支撑结构再模板的顺序进行,并要求全程有专业人员监管,维护模板拆卸安全性。在模板拆卸中,应先拆除非承重结构,再拆除承重结构,预防模板材料坠落带来的危险。遇到高空作业的情况,要求人员佩戴完善的防护设施,保护自身安全。拆卸的模板要做到轻拿轻放,不允许随意丢弃,更不允许从高空直接丢弃,以免影响模板的二次使用。拆除后的配件需运送到指定位置加以保存,禁止随意堆放在施工现场。

3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水平的策略

3.1 科学配置模板

模板配置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内容进行,对尺寸、体型、结构、规格加以严格把控。相应的配套设施如横档、楞木断面、构件及支撑系统等,也需结合模板实际情况展开科学选择,注重两者间的配套性,提高模板施工质量。遇到复杂的构件,如楼梯,一般会采用放大样法实现模板的科学配置,该方法可以按照图纸内容制作构件实体形态,通过对比各结构模板的尺寸、位置,加强模板配置的合理性。对于结构更为复杂的构件,采用放大样法就显得比较困难,而且需要的场地相对较大,甚至很难直接画出来。对此,可以结合计算的方法配制模板。

3.2 材料的科学选用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的复杂性较强,为改进模板质量,需要对施工材料及工艺技术加以分析把控。在施工材料选用上,除要按照图纸要求对模板所在位置及性能要求展开分析,确定材料种类和数量外,设计人员还应仔细考虑后续的拆除工作,确定模板搭建方式以及模板强度,逐渐增大模板的负载能力,这样才能维持模板工程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还应确定好各个位置配件的连接状态,有效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3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施工人员能力素质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质量与施工人员有着紧密联系。为科学避免模板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在模板施工前,应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有针对性的组织培训内容,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其技能水平,了解模板施工要点。另外,定期开展知识更新及考核,检验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丰富知识体系,为模板施工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培训中还可以添加安全内容,为人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降低施工中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4 结束语

鉴于模板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就应当加大模板施工的研究力度,更新技术手段,把控材料质量及施工流程,构建安全防护措施,以改进模板施工的整体效果,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系数。

猜你喜欢
构件模板建筑工程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