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意识

2021-01-10 03:24朱滢洁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职业意识财务人员

朱滢洁

摘要:职业意识贯穿于个人职业发展的整个过程,是每一位职业人员应遵守和自我约束的思想意识。财务管理既是组织开展内部管理的基础,又是实现组织与外部交往的桥梁。财务人员的职业意识直接影响着财会人员的职业行为,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本文从财务人员作为职业人应具有的共性意识和身份意识的角度对财务从业意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财务人员     职业意识    共性意识    身份意识

一、职业意识的重要性

职业意识是一名职业人应具有的意识,是每一位职业人员应遵守和自我约束的思想意识,它贯穿于个人职业发展的整个过程。职业意识既具有社会各行业应有的共性意识,也有不同行业应有的个性意识,它涵盖了社会各个行业共同认可和遵守的意识,也包括特定行业所具有的身份意识。

财务管理工作涉及资本、资金的管理及运作,贯穿于组织的一切经济活动,既是组织开展内部管理工作的基础,又是实现组织与外部交往的桥梁。而财务人员的职业意识直接影响着财务人员的职业行为,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

树立良好的财务人员职业意识不仅是提升从业者竞争力的基本要求,更是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在组织管理中重要作用,实现组织目标的要求。财务从业人员只有树立良好的行业意识才能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强化财务人员应有的行业意识,才能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并为实现组织目标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财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意识

(一)  财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法律红线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人员在组织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经济活动中,所有的组织和财务人员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及会计法允许的范畴进行行为,把握财经纪律红线。由于财务人员能接触大量的资金、资产、资源流动,有的财务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为了谋取自己的私利,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弄虚作假,做假账,隐瞒收入,偷税漏税,明知违法,却触犯国家的法律法规,产生违法行为,给社会、组织、个人造成严重危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散财,行之有道。为避免触碰法律,给组织和个人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法律红线意识是财务人员最重要的意识要求。

(二)财务人员应具备诚信意识

立身处世应以诚信为本。诚信不仅是个人的优良品德,也是全社会应坚守的行为准则。诚信意识是财务人员的最基本的意识要求。市场经济不僅是法治经济而且是信用经济。财务人员应树立诚信意识,清楚的意识到如果诚信缺失,财务信息失真,将会影响决策者对整个形势的分析和判断,造成决策的失误,为组织的发展带来危机;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会造成决策的失误,而且将导致管理的混乱,腐败的产生,违法行为的发生,成为影响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会计信息的失真,可能误导投资者,损害其利益,引发经济纠纷,甚至带来社会的动荡。因此,财务人员应树立诚信意识,以诚实守信的行为对投资者、决策层、社会组织、社会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促进组织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三) 财务人员应具备大局意识

财务部门是一个组织的核心部门,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衔接内外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财务必须按照大盘整体需求,合理合规调配及整合相关资源,及时做出预测、预算及管控调整,确保经营效益最大化。专业部门考核是部门重点,但专业考核在面对全盘大局时,必须确保大盘的优先地位。财务人员只有树立大局意识,自觉的从大局出发,把财务工作放在大局中去定位、思考,才能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有力的推动整个组织的工作。

(四) 财务人员应具备参谋意识

组织的财务人员的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当好领导的参谋,从专业的角度,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咨询建议,积极主动地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合法的、具有前瞻性的意见。组织的负责人有带领组织依法依规开展经济活动的责任,但很多组织的领导又不可能全面准确的掌握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熟悉财务工作的流程和要求。因此,财务人员有义务当好组织领导者的参谋,从专业的角度严格按照法律和国家政策的要求做好组织的相关工作,一方面杜绝违法和腐败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利用自身的专业素质,通过对各项财务指标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发现组织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时协助领导解决问题,引导组织的理性投资,合理配置组织资源,更好的实现组织的经营目标。

(五) 财务人员应具备参与意识

参与组织管理不仅是财务人员的义务,也是一种责任。每一位财务人员只有将自己放在组织管理参与者的位置,才能扮演好自己在组织中的角色。只有当财务人员具备了参与意识,才能发挥主动性、积极性,更好的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华为任正非有一句经典名言,“在公司管控上,财务应向前推进一公里”,能够深入业务前端,明确业务路径,熟悉业务流程,精准测算业务效益,能有效做好业务事前测算,事中管控,事后分析回溯是财务对组织业务的最大支撑,也是财务人员价值贡献的最大体现。现今社会中,不缺少会计从业人员,缺少的是优秀的预算管理人员,能对组织提供有效预测路径,筹谋精准到位的预算管控,能够把握组织经营节奏,才能为组织带来最大化利益,从而实现自身效益与效能的最大化体现。

(六) 财务人员应具备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不可避免。从资金的筹集到资金的运用、积累和分配;从会计科目的运用到成本费用的归属;从资产资源的使用到效能的实际运用;从业务方案的推广到效益最后呈现,各个环节都存在着财务风险。由于组织的环境条件复杂多变,这也导致了组织的财务风险时有发生,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具备风险意识,提升自己对宏观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敏锐的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各类危险信息,及时防范和排除财务风险,尽可能的避免和化解危机。在提高组织竞争力的同时也提升财务人员自身的竞争力。

(七) 财务人员应具备信息意识

信息社会下,任何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与信息息息相关。获取信息是发现问题,评判局势、制定计划、作出科学决策的前提。谁能及时、有效、准确的获得信息,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财务人员一方面应自觉地收集、整理、分析与组织有关的各种信息,当好领导的参谋,为组织的科学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另一方面在收集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将相关资讯运用到组织运行的各个环节,成为组织制定目标策略的依据,促使组织依法生产,合法经营。

(八) 财务人员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经济发展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的今天,社会的发展给财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行业竞争更趋激烈。财务人员不仅要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娴熟的实务技能,能熟练的运用各种相关软件,而且还应熟谙各种法律法规,了解国际国内的相关信息。在当今社会,经济运行处于激烈的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只有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及时了解社会发展的要求,领会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与时代的要求接轨,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和新的技能和技术,更好的发挥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和组织管理中的作用,优化组织目标的实现。

财务人员只有牢固树立诚信意识、风险意识、法律红线意识、参谋意识等财务行业意识,才能发挥表率作用,提升执行力和自身的竞争力,更好的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正之. 21世纪职业意识内涵研究评述[J] 教育与职业,2010.15.0019

[2]陈正国. 职业意识浅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0018.0009

[3] 刘书源. 强化资金管理、降低财务费用的分析与研究[J],(2021)09-0107-03

猜你喜欢
职业意识财务人员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提升
对当前形势下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好老板
试论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从校门迈进职门的角色转换过程研究
汽修专业实践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增强职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