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视角下小学数学主题拓展课型的实践与探索

2021-01-11 09:23李娜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堂有效性信息技术

李娜

【摘要】“爱种子”作为一种借助信息技术为载体的一种新教学模式,自2017年3月开始在从化以英语科为试点,到全学科全面铺开试行以来,各学科不断在探讨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的三种课型之一:主题拓展也正以一种不断成长、完善的态度一直在前行的路上,以不断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爱种子,主题拓展,课堂有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课堂教学也迎来了较大的课堂转变,也越来越多人通过某种信息技术手段,希望达到某种预期的教育效果。

“爱种子”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自2017年3月开始在从化良口镇第二小学、吕田证中心小学、太平镇钱岗八一小学英语学科试行。“爱种子”以“互联网+”为背景,根据不同的学科、学科不同的课型,开发不同的教学环节与模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提高学习的效率。

主题拓展是“爱种子“数学教学模式三种课型之一,其一般由4个环节构成:主题阅读、脑洞大开、创意设计、分享评价。那么,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以“互联网+”为载体,提高主题拓展课型的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阅读材料”是基础

主题拓展是以“主题”为核心构建数学学习的活动教学,即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主题”是一节课的灵魂,而主题的构成是由材料与问题提供的,材料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以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节约用水》为例。节约用水是结合学生学过的关于量的计量、统计等知识设计的。六年级的学生对水的用途、水资源的缺乏与保护等方面已有简单的了解。本节课旨在通过数据测量、收集、整理,计算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漏水体积,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因此,本节课的“主题”什么?围绕“主题”向学生提供哪些材料、如何呈现这些材料,如何从“阅读材料”引入,又如何体现“主题”?基于这些思考,在课堂引入主题阅读的环节,主题阅读资料用视频及微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关于本地风景优美山水丰富的旅游宣传片,缺水图片与文字文字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视觉中感受缺水的危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要研究的内容节约用水。

二、“问题引领”是关键

材料只是给一节课提供了可能,问题是该节课的主脉络。“主题拓展”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问题的选择、确定要围绕本节课的“主题”,以有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同样以《节约用水》为例。从课的开始,阅读材料的提供,教者设计了 5个题组,从对缺水图片引发的思考,到现场10分钟滴水测试试验,并以此为例子计算一个水龙头一分钟、一小时、一年的漏水量,再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果几个这样的水龙头一年会浪费多少吨的水?如果是多所这样的学校,又会浪费多少呀?这样的浪费又可以供多少人用一年?一个又一个环环紧扣的问题,逐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浪费的可耻。这样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分析阅读材料,提出要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问题。然后通过一些有层次、有针对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材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呢?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文化素养。

当然,问题并不是说越多越好。教者在设计“主题拓展”这一课型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的教学内容,合理的设计问题。如在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你寄过贺卡吗?》一课中,教者先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生产贺卡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然后在学生比较强烈的认知疑惑中追问:如果要了解贺卡制作对环境的破坏,我们可以怎样做呢?让学生谈感受,从而引出制作一张卡片需要浪费的木材、带来的危害。

问是领,也是纲,一节课总有一个“主题”,也有一个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解决的这个“问题”,该课的教学目的也就基本达成了。

三、“综合实践”是重点

“主题拓展”对综合性的要求比较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所谓综合,可以是综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折和整合,也可以是综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通过对提供的信息进行提炼,综合分析,让学生在“主题”学习中感受文化,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珍惜时间》这一课,为了让学生体会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教者设计了一分钟可以做多少事情?通过让学生现场一分钟拍篮球、读故事书、做数学口算等活动感受一分钟。还结合当前的疫情,造火神山医院的“中国速度”让大家感受时间的力量,进一步体会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同时也适时的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再如,在《节约用水》设计了让学生说感受、以及设计一份节约用水的倡议书。而在《你寄过贺卡吗?》一课中则是主要从制作全校学生收到贺卡的总数对环境的影响方面考虑,从数据中,感受。根据不同材料、问题,提出倡议或通过综合实践操作,进一步了解这节课的“主题”有关的数学知识与内涵。同时,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文化、体会思维和解决问题的乐趣,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灵活评价”是点睛。

評价可以是一节课的过渡,也可以是整节课知识方法的回顾,在一节课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评价也并不局限于师生、生生的评价,评价可以贯穿于整节课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适时的点评小结,以问题为引领,以问题为点拔,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再以《珍惜时间》为例,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在分享总结的环节,与学生分享了关于时间的诗词,并推荐关于时间的书籍《中国古代纪实考》。这样的评价与以往的“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也会更有收获,也体现了主题拓展课型的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主题拓展的课型,相对于小学数学“爱种子”的其它两种模式“自主学习”、“互动探究”而言相对比较生疏,虽然也一直在研究、不断前进的路上,但远远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相信,只有我们抓准其课型的特点,教育的宗旨,学生会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数学文化汇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提升学习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教育部.2011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 王文明,范文贵编著.小学数学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课堂有效性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如何有效利用微课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英语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