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教师口语》课程建设初探

2021-01-11 13:11高莉萍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分析

高莉萍

【摘要】高职高专《教师口语》课程的建设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教师要实现对师范类学生定向化地教學指导,根据每一位学生对于口语学习的差异来为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本文简要对高职高专《教师口语》课程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教师口语》;课程建设;分析

引言:高职高专《教师口语》课程动应当放在师范类专业课程的核心地位,侧重培养相关学生的语言素养。在该过程中教师应当全方位考量现阶段的教学计划,实施定向化、精细化的教学管理,以此来提高《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的质量。

一、《教师口语》教学问题分析

(一)对《教师口语》课程认识不充分

《教师口语》作为一门新课程,其开设的时间不算太长,因此大多数人对于该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以及课程教学地位还未作出清晰客观的认知。在当今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口语》教学是对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语言应用学科,在相关教学目标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对于相关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相关课程具备较强的实践性。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师范类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一门必要的课程。

根据当前教学改革工作的需求,《教师口语》应当作为当前师范类专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但是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对《教师口语》相关课程标准进行制定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相应的差异,部分学校将《教师口语》课程纳入了核心教学计划,而有的于学校仍然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同时有的院校将相关课程设定为必修课,而有的院校将其开设为选修课。而对于《教师口语》课程的命名也存在相应的差异,例如不少院校将其划分为汉语口语,普通话口语等。通过以上的调研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对于《教师口语》课程所具备的核心地位还未明确。

(二)《教师口语》课程安排内容不均衡

《教师口语》相关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包含普通话训练、口语交际、教师职业口语三个部分,当前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并未严格按照具体的教学需求来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而是凭借着自身院校对于相关专业教学的理解,来开创相应的训练课程。

在该过程中,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只是开设了普通话教学,而未实现对学生交际训练以及教师职业口语进行定向化地教学。造成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于现有的课程教学时数有限,在教学工作中必然有所取舍,其次在对学生进行普通话等级测试方面,相应的师范院校学生需要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才能够顺利的毕业。而针对某一些偏远区域具备浓厚方言特征的学生而言,则需要花费大量的训练时间才可以过关。因此大部分院校侧重将更多的教学时间放置在普通话教学,或多或少忽视了交际训练以及教师职业口语训练。

(三)配套教学材料质量低下

《教师口语》教学所包含的教材种类相对较为齐全,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都配置了不同属性类别的教学材料。但是此类教学材料种类相对较多且繁杂,而每一位学生的口语掌握状况也存在相应的差异,从而使得相关教材不具备教学的针对性和侧重性。其次,在大部分教材编写机制中,所沿用的教师职业口语编制策略还相对较为落后,没有将“说课”方面的技巧全方位展示出。而在教材编写方面,则侧重讲解了语文方面的教学技巧,而针对理科方面或艺术方面的教学口语还存在相应的编制欠缺。

二、提高高职高专《教师口语》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

(一)深化《教师口语》课程的认识

高等院校开展《教师口语》相关课程需要明确其所具备的教学功效,结合当前教育行业的发展需求,提高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提升全国人民的口语素养具备较大的现实意义,《教师口语》课程对于现阶段师范类高校教育专业具备重大的作用,其必然将融入到高等职业院校师范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中。其次,《教师口语》教学中包含着大量的训练内容,如普通话、口语交际、教师专业口语等,相关课程侧重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教师的职业能力。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能正常的就业投入到对应的教师岗位当中,学校必须要强化学生的教师口语技能,明确当前《教师口语》课程所存在的现实意义,确切地将相关课程教学放在当今师范类专业教学的核心地位。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总体来说,《教师口语》教学工作不但涉及到基础的理论讲解,还包含大量的实践教学内容,高职高专院校在开设《教师口语》相关教学课程时应当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置和排配,侧重培养师范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在现有的《教师口语》课程知识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也相对较多,学生要想全部学完其中的知识技能还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在对应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口语状况来合理排配《教师口语》课程,尽可能减轻学生在相关课程学习的压力。比如针对普通话相对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当侧重增加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专业口语训练相关课程内容,而对于方言特征相对较为明显的学生,教师应当侧重对其开展普通话训练课程,同时根据每一位学生在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状况,对于相关课程知识内容进行动态化调整。同时,在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排配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考量相关普通话等级证书的考核需求,确保对应的《教师口语》教学工作具备针对性和侧重性。

(三)加强实践教学

《教师口语》课程具备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对应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要实现对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地实践教学指导。各师范专业学院应当根据自身的教学状况以及现有的教学需求,适当地调整实践教学课程的时数。

同时《教师口语》的实践教学工作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结合现有的课程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在高职高专教学机制中,相应的《教师口语》教学课程应当有效地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提高教学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将实践教学放在《教师口语》教学的首要位置。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对于语言表达的畏惧心理,提高学生对于相关口语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口语交际活动中,在潜移默化的生活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口语技能。

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当前高职高专《教师口语》课程的建设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管理形式,实现对学生精细化的教学指导,同时激励学生参与的口语实践活动中,给予学生良好的口语训练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薪惠. 教师口语课中的理论教学研究[J]. 新丝路:上旬, 2019, 000(006):P.1-1.

[2]刘琰. 高职高专《管理学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 v.3;No.54(06):23-24+27.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