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2021-01-12 08:42周忠进左文涛
关键词:血小板我院抗体

周忠进,左文涛*

(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随州 432700)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属于临床新发传染病,主要特征为发热伴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并且绝大多数患者均伴有血清肌酶升高以及消化系统障碍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多脏器功能受损;加之该病病情进展较快,因此临床病死率较高。研究证明人体感染新布尼亚病毒则会引发该病,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临床特点和患者预后,此研究对我院特定时段内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展开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研究选取我院感染科2017年3月~2019年5月内接收的35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展开研究,其中男/女(17:18),年龄35~68岁,平均(51.56±11.33)岁。对比分析35例患者资料,>0.05。

1.2 诊断标准:

(1)依据流行病学史、发热、消化道症状等临床表现且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可临床诊断。(2)具备以下项目之一者,为确诊病例:①分离到新型布尼亚病毒。 ②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③病例标本新型布尼亚病毒IgM抗体阳性,或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以上增高增高。

1.3 指标评价方法

分析患者血/尿/大便常规、电解质、心肌酶谱、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胸腹部CT、心电图。于入院后监测新型布尼亚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及核酸(报告传染病卡后由疾控中心抽血送检)。

1.4 统计学方法

此研究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组间定性资料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比较,以<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35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

2 结 果

2.1 分析35例患者临床各项表现发生情况

35例患者临床各项表现发生情况:发热35(100.0%)例,恶心呕吐33(94.2%)例,纳差乏力33(94.2%)例,咳嗽咳痰12(34.28%)例,腹泻25(71.4%)例,血尿8(22.85%)例,黑便6(17.14%)例,神志改变10(28.5%)例。

2.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

35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具体见表1。

3 讨 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具体发病机制、病原特点以及实际诊疗方案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危重患者而言,更需要充分掌握患者病情特点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后实施干预和治疗,便于整体降低临床病死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猜你喜欢
血小板我院抗体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Ro52抗体与其他肌炎抗体共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一种用于抗体快速分离的嗜硫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