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经皮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

2021-01-12 08:42左文涛周忠进
关键词:经皮射频组间

左文涛,周忠进*

(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随州 432700)

肝细胞癌属于为人体生命质量威胁较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小肝癌指的是单一肿瘤直径小于3cm的肝癌,对人们生命安全构成威胁。随着乙肝患病率的提高,肝癌患病率随之增加。据统计,每年死于肝癌患者占肝癌死亡的50%。临床治疗中,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应用较多,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预后情况显著好转[1]。本次研究中,以本院在固定时段内收治的小肝癌患者为研究样本,通过实施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小肝癌接受经皮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2月-2019年3月,研究样本定义为58例我院收治的小肝癌患者,依据患者就诊时间,分为接受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的研究组(29例)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对照组(29例),研究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23-73岁之间,平均(48.6±2.1)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在24--75岁之间,平均(47.85±2.21)岁。一般资料数据分析无意义(P>0.05),数据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体位保持平卧位,气管插管,行全麻。于右肋缘下打开手术切口,创建四孔二氧化碳气腹。借助腹腔镜探查肝脏癌变情况;解剖剥离肝十二指肠韧带、胆道、血管系统等,切除肝脏上恶性肿瘤病灶。对血管、胆管实施结扎,清洗腹腔,置入腹腔引流管,术后实施抗感染治疗。

研究组接受经皮射频消融术。引进国外冷循环射频系统,体位保持平卧位,借助影像学手段定位标记穿刺点。行0.5%利多卡因针局部麻醉与静脉麻醉。电极针顺肿瘤长径进入,直达病灶底端。射频输出功率140--150W,手术18min,控制电极范围。电极针脚避免损伤相近脏器与胆道血管。射频针尖温度达到75℃后拔针,达到消融与止血效果。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状况,包括ALT(丙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ST(门冬氨酸氨基酸转移酶),完成数据统一后进行组间数据对比。

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类型、例数,完成时数据分析后用作组件数据对比。

采用QOL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完成评估,总分140分,涉及28个评分项,每项以分为1-5分五个评分标准,分值与患者状态成正比。

1.4 数据处理

SPSS22.0,计量资料格式统一为(±s),由T值进行结果校验;计数资料格式统一为(n,%),由x2值完成校验,以P值区间(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状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A LT、A S T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0日后,研究组患者ALT、AST临床指标(32.51±10.85、30.52±5.55)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同组数据(41.20±10.9、49.82±6.17),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意义(T1=3.0428,P1=0.0036;T2=12.5238,P2=0.0000)。

2.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患者出现8例相关并发症,分别为:出血2例、疼痛2例,胃肠道不适2例、肺部感染2例,发生率27.59%;研究组患者出现2例相关并发症,分别为出血1例,胃肠道不适1例,发生率6.90%,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意义(x2=4.3500,P=0.0370)。

2.3 对比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数据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研究组112.32±2.32分、对照组118.41±2.35分;组间数据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30日后,两组患者分值均有效下降,其中研究组患者分值为52.64±1.34分、对照组患者分值为82.35±1.58分,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意义(T=77.2275,P=0.0000)。

3 讨 论

小肝癌作为原发性肝癌指的是肝脏实质细胞的恶性肿瘤,是其中存在手术治疗指征的疾病之一。在临床手术术式选择上,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应用广泛,在实际手术中,由于病灶毗邻位置、瘤体大小、安全边界等影响因素,手术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且术后复发率高,手术创伤大[2]。近些年来,射频消融治疗手术在肿瘤疾病的治疗中有着较广的应用。射频消融手术实施过程中,借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掌握肿瘤并在,通过将电极针置入肿瘤病灶,以较高的射频功率灼烧肿瘤病灶,达到灭杀肿瘤因子的治疗目的,有效的控制肿瘤病症的发展。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术后康复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的生理指标影响较低,临床应用价值显著[3]。为此,我院提出射频消融技术用于治疗小肝癌,通过将癌变部位实施射频消融,致使肿瘤坏死引发肿瘤细胞死亡,大奥达到小肝癌治疗效果。经皮射频消融术具有重复性强、安全性稳定、适应性广泛的特点,可达到切除瘤体根治效果[4]。

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0日后,研究组患者ALT、AST临床指标(32.51±10.85、30.52±5.55)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同组数据(41.20±10.9、49.82±6.17),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意义(P<0.05);且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研究组疗效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患者出现8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7.59%;研究组患者出现2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6.90%,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分值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意义(P<0.05)。

综合分析,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对改善肝功能指标有积极作用,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预后改善显著,临床治疗价值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经皮射频组间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低场核磁共振短死时间射频线圈与射频开关的设计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