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蜀华教授中西结合辨心律失常脉象

2021-01-12 08:42唐蜀华
关键词:脉象传导心率

刘 宁,唐蜀华

(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江苏 南京 210000)

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的一大类,包括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激动顺序等异常,部分心律失常临床上通过脉搏情况即可怀疑甚至诊断。中医脉诊是医者以指腹触按一定部位的脉搏诊察脉象,从而了解、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中医诊脉的方法,最早在《黄帝内经》中是包括头、手、足三部的“遍诊法”,至汉代张仲景提出人迎、寸口、跌阳三部法,自晋至今,普遍选用的脉诊方法是独取寸口法,这与西医常用判断脉搏的方法有相似之处。中医的脉诊,两手各分寸、关、尺三部,三部又可分浮、中、沉三候,可诊察包括气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人体各个方面的情况,涵盖的内容甚广,其中也覆盖了一部分西医心律失常的脉象内容。

唐蜀华教授是全国第四批至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中医脉诊和心悸病方面临证经验丰富。本文对唐蜀华教授中西结合辨心律失常脉象的部分观点和学术思想进行了归纳。

目前常用中医脉象为二十八脉,此为《濒湖脉学》二十七脉基础上发展而来。其诊察内容主要包括位、数、形、势四个方面,即脉的部位、频率、形态和力量。但传统脉象四要素不能够充分描述脉象各个方面,如“数”这一要素不能很好的涵盖脉的频率和节律,因此唐蜀华教授认为,采纳“脉位、脉率、脉律、脉形、脉体、脉力、脉势”七种要素概念,可以更全面的体现脉象特点。在七种要素中,与心律失常关系最密切的是脉率和脉律。现将相关脉象详述于下

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迟脉仅指频率而言,一息不足四至,一分钟脉搏小于60次者即为迟脉。主要包括缓慢型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小于60次/分的各种类型的传导阻滞等。临床上但见迟脉,已属于心律失常的范畴,有进一步诊察之必要。但需注意的是:一、结合生活实际,长期运动者,如出现脉迟而有力,则属于生理现象,不属病脉,这是中医脉诊与时俱进的体现;二、临证之时,多有医家称脉象为“迟缓”,然而迟脉一息三至,缓脉一息四至,就频率而言是两个不同的范围区间,应严格区分,不应联用。

损脉。二十八脉中无损脉之名,但迟脉之下,当另有脉名,盖一息四至为缓脉,一息六至为数脉,一息七八至为疾脉,四至以下,虽皆属于迟脉,也应有程度的区别。《脉经》中对于迟脉以下的脉象有相应描述:“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

数脉。“一息六至,脉流薄疾”。脉流薄疾出自《素问》,比喻脉象急促相迫,亦即脉率加快急促之意,故数脉特点,单以频率论之即可,脉搏频率一般在96-120次/分钟,多见于窦性心动过速、房性紊乱心率、加速性室性自主心率等。

疾脉、极脉、脱脉。以上三种与数脉类似,均属于脉率加快的脉象,临床意义也类似。“七疾八极,九至为脱”。根据频率不同,一息七至为疾脉,频率约为120-140次/分;一息八至为极脉,频率约为140-160次/分;一息九至为脱脉,频率约为160-180次/分。以上脉象多见于各种类型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如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等。传统医学没有心电图的检查手段,无法区分心律失常的类型,因此总体认为疾脉、极脉、脱脉都是危重脉象,提示阳极阴竭,元阳将脱。

结脉。脉来缓,时而一止,止无定数。根据描述,脉缓(一息四至,约60次/分),间歇性出现无规律的停顿,临床可见于基础心率慢的早搏、慢房颤、窦性心律不齐、二度窦房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代脉。脉来缓,时而一止,止有定数。代脉的表现与结脉相似,均是在脉缓的基础上出现停顿,但代脉的停顿“止有定数”。临床上可见于固定联律的早搏、二度窦房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值得注意的是:一、结脉和代脉的脉率基础是缓,即基础心率在60次/分,而并非特指缓慢型心律失常。二、《濒湖脉学》中二者的含义与现今不同。“结则来缓,止而复来,代则来缓,止不能回”。以此论之,二者区别在于止歇之长短,代脉止不能回,临床上更接近于严重的窦性停搏、房颤的停搏、严重的逸搏,则病情较结脉更加危重。

促脉。脉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就脉象特点而言,在数脉的基础上出现无规律的停顿,临床上见于快速型的房扑房颤、各种类型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伴早搏等。

脉学内容非常复杂,临床上又较难规范化、标准化,因此有“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之说。但临证之时,最易于辨明的当是脉率和脉律两方面,通过这些特点,可以比较容易的辨别心律失常,既可以及早的进一步检查诊断,也可以在先辨病的基础上辨证论治,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脉象传导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离心率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情绪对脉象的影响研究综述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脉象采集分析系统的设计
冠心病的脉象研究
微藻对低温响应的Ca2+信号传导途径研究进展
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