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石膏汤口服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1-12 06:19殷宪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7期
关键词:茵陈石膏黄疸

殷宪红

(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新生儿科,江苏 邳州)

0 引言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上十分常见,主要发生在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进而导致血液内的胆红素升高,出现皮肤,粘膜及巩膜出现黄染特征的疾病[1]。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两种类型,其中,生理性的可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程度严重,进展快速且持续的时间高,影响新生儿正常生产发育,因此,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的关键[2]。临床治疗中首选的是蓝光照射,且具有一定的效果。相关研究显示[3],结合中药口服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身体恢复,基于此,本文将邳州市中医院儿科在2016 年3 月至2018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62 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案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邳州市中医院儿科在2016 年3 月至2018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62 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根据数字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n=31 例,对照组:男性20 例,女性11例,胎龄37-40 周,平均(38.85±1.13)周,体重2.34-4.22kg,平均(3.12±0.13)kg;治疗组:男性19例,女性12例,胎龄38-41周,平均(39.67±1.11)周,体重2.37-4.24kg,平均(3.11±0.12)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纳入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其诊断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该疾病的诊断标准[4];(2)62 例均为足月新生儿;(3)患儿家属均志愿参加本研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4)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排除生理性黄疸;(2)排除肝功能异常引起的黄疸;(3)排除伴有溶血性贫血且需要换血的患儿;(4)排除阻塞性及遗传性黄疸患儿。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单纯的蓝光照射治疗,在做好保暖措施,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后进行蓝光照射,箱内温度设定在30℃,湿度维持在55%-60%之间;每天进行一次照射,每次照射时间8-12h,间隔2h 更换一次体会,促使腹部,背部及前胸等交替照射,其次,灯光要距离患儿25-30cm,最后注意保护患儿的双眼及会阴部,可用黑布遮挡。疗程一周。

1.2.2 治疗组

茵陈石膏汤口服配合蓝光照射治疗,茵陈石膏汤方剂组成:石膏4g,茵陈4g,栀子4g,赤芍3g,金钱草3g,大黄2g,甘草2g,用水煎服,口服,每日一剂,每日2 次,疗程一周。

1.3 观察指标

记录统计两组患儿黄疸退黄时间、临床总体效率及治疗前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其中,血清胆红素水平是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抽取患儿的清晨静脉血3mL,采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1.4 疗效评价[5]

显效:疗程结束后,患儿黄疸症状消失,皮肤没有黄染的特征,检查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有效:疗程结束后,患儿黄疸症状明显缓解,颜面部具有轻微的黄染特征,检查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得到显著改善,还没有恢复正常水平;无效:疗程结束后,患儿的黄疸症状依旧没有改善,且血清胆红素水平也没有降低。(显效患儿+有效患儿)/总患儿×100%=临床总体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3.0 社会统计学软件分析,其中,退黄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为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总体效率为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黄疸消退时间对比

治疗组退黄时间(3.47±1.29) d明显短于对照组(5.79±1.22) d,比较差异显著,t=6.785,P<0.05。

2.2 两组治疗后的总体效率比较

治疗组显效18 例,有效12 例,无效1 例,其总体效率(30/31)96.77%,对照组显效14 例,有效11 例,无效6 例,其总体效率(25/31)80.65%,治疗组在总体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χ2=4.697,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比较不显著,P>0.05;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均降低,治疗组更加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s,μmol/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s,μmol/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n=31) 293.37±15.75 131.38±20.43对照组(n=31) 292.68±14.38 178.45±22.59 t 1.086 6.995 P>0.05 <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主要指患儿机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发生,如果为生理性黄疸,足月儿一般出生后2-3 天可出现,高峰期在出生后4-5 天,5-7 天便可自行消退,最多不会超过14 天;如果是早产儿,出生后3-4 天可出现,高峰期在出生后5-7 天,7-9 天便可自行消退,最多不会超过28 天[6]。而病理性的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4h 后出现,且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无法自行消退,需要临床及时进行治疗。蓝光照射治疗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方法,这是因为蓝光照射作用于患儿皮肤浅层组织,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不过在蓝光照射后,黄疸消退,并不代表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已经恢复正常,同时,蓝光照射还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皮疹,腹泻,发热等,对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虽然不是禁忌症,但是由于患儿存在胆汁淤积的情况,因此,治疗效果不佳,且治疗病程长,不良反应多[7]。

在祖国医学中,新生儿黄疸属于“胎黄”、“胎毒”等范畴,主要是母体或者新生儿感染湿热淫邪之毒,进而邪毒内蕴,蒸于肝胆,导致疏泄不通,加之,先天禀赋不足,脾失健运,淤积于体内,最终生而为黄。其病机在于胆汁外溢,临床治疗原则应健脾益气,利水除湿退黄,清热解毒为主。茵陈石膏汤其方剂组成主要为茵陈,栀子,大黄,金钱草,赤芍,石膏,甘草等,其中,茵陈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效果,在现代药理中,茵陈韩寒有叶酸,茵陈酮等成分,能够增加胆汁的分泌,促进胆红素的排泄。栀子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作用,在现代药理中,含有黄酮类,栀子素等成分,可加强胆囊的收缩,促进胆汁排泄。赤芍具有清热凉血的效果,石膏、大黄具有收湿,利胆之功效,诸药合用,具有利胆退黄、清热利湿及解毒凉血的效果。本研究中,治疗组通过口服茵陈石膏汤配合蓝光照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退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总体效率96.77%、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优于对照组,此结果充分说明,口服茵陈石膏汤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肯定,缩短黄疸消退时间,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优于单纯的蓝光照射治疗效果,这与胡丽风等人的研究观点一致[8]。

总之,口服茵陈石膏汤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肯定,缩短黄疸消退时间,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值得推广[9-11]。

猜你喜欢
茵陈石膏黄疸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不负春天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湿热黄疸有茵陈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二月茵陈最为鲜
石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