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B 淋巴细胞白血病伴皮肤病变1 例报告

2021-01-12 06:19易文静王译刘松山邓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7期
关键词:皮疹皮损特异性

易文静,王译,刘松山,邓杰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四川 成都;3.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全科医学,四川 成都)

1 病例摘要

患者,唐某,男性,86 岁,因发现白细胞升高2+年,右下肢肿块溃烂1+月于2020 年7 月来我科就诊。2 年前患者因带状疱疹就诊时发现白细胞增高,白细胞(WBC)15.84×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10.30×109/L,未重视,故未进一步检查。1年后(2019-05)行健康体检时查血示WBC 43.08×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36.92×109/L,淋巴细胞比例85.7%,血红蛋白(Hb)131g/L,血小板(PLT)111×109/L,查骨髓涂片:目前骨髓增生活跃偏明显,粒红比例为1.1:1,淋巴细胞增高占78%,以成熟样淋巴为主占68.5%,粒系占11%,红系占10%。骨髓流式:B 细胞约占92.6%,表达CD19、CD200,部分表达CD20、CD5,不表达CD10、CD38,限制性表达Kappa 轻链,不表达CD103 和Lambda 轻链,FCM 分析为克隆性B 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考虑CLL/SLL。骨髓活检:造血组织与脂肪组织之比约1:1.5,粒红比约2:1,以粒细胞为主,巨核细胞2-4 个/HP,网状纤维增加(MF-1),遂诊断慢性B 淋巴细胞白血病。2019 年8 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肿块伴右下肢肿胀(图1),肿块约0.5cm 大小,行下肢血管彩超提示右侧小腿软组织肿胀,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查见(较大者约3.1cm×1.5cm)。于2019 年9 月启用单药伊布替尼口服治疗本病,服药3 个月后(2019-12)复查血常规:WBC 16.08×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10.68×109/L,Hb 131g/L,PLT 111×109/L。2020 年4 月患者右下肢肿块增大至3cm 大小(图2),行浅表组织、下肢静脉及腹部彩超:右侧小腿皮肤层粘稠囊性占位(27×8×9mm)?,双下肢软组织肿胀,胰周淋巴结长大(1.7cm×1.3cm),脾脏长大(厚约5.5cm);染 色 体 核 型 分 析 示“46,XY,del(1)(p13p22)、ins(1)(p22)、del(3)(p14p21)、t(7:8)(p13;34)、del(17)(p11)[8]/46,XY[12]”;FISH 示“p53( 位17p13.1) 位点,阳性率约为12%( 阈值为6.1%)”,予以美罗华联合激素化疗1 疗程,化疗后肿块未见消退(图3)。2020 年07 月,患者右下肢肿块增大至7cm×7cm,肿块顶部破溃(图4),伴全身皮肤散在淡红色斑丘疹(图5),患者为系统诊治来我院。

体格检查:神清神差,右侧腹股沟淋巴结增大,长约9cm左右,质硬,活动度可,无压痛,躯干、四肢散在蚕豆大暗红斑丘疹,其余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3.34×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17×109/L,Hb 100g/L,PLT 125×109/L。胸腹部CT:双侧腹股沟、腹腔及腹膜后、右侧盆壁见多发大小不一的软组织密度结节、团块影,大者(位于右下腹髂血管旁、似多个融合)长径约9.3cm,双侧中下腹、盆壁及右侧大腿皮下软组织肿胀。肿块破溃处渗液培养:培养出奇异变形菌、解鸟氨酸克雷伯菌,对头孢类、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敏感。

治疗: 予以头孢匹胺、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后肿块肿胀程度有所缩减(图6),考虑到患者高龄,一般情况较差,暂依据药敏试验予以抗感染治疗及小剂量化疗,有条件时行局部皮肤活检,目前仍在密切随访中。

2 讨论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 / 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CLL/SLL)[7]是一种发生在外周血、骨髓和淋巴结蓄积性成熟B 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疾病,通常表达 CD5 和 CD23,好发于中老年人,中位生存期为10 年,但不同患者的预后呈高度异质性,以具有复杂染色体核型、17P-和(或)TP53 基因突变的患者预后最差。约4%~45%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可有皮肤受累, 在病程各期均可出现,以面部、头部、躯干上部和四肢最常受累, 有时也可波及全身[1],在起病或复发时易见浸润性皮损,可能为淋巴细胞淤滞, 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及白细胞结节状增生所致,也可见于化疗后皮肤感染。CLL 皮肤损害可分为白血病浸润性( 特异性) 和非特异性。浸润性皮损大多表现为紫红或暗红色丘疹、结节、肿瘤或斑块。组织学特征为真皮层结节状、弥漫或少见的呈带状分布的深染小至中等大淋巴细胞, 有时混有具有明显核仁的泡沫核大细胞(幼淋巴细胞)[2-3]。非特异性皮损无白血病细胞浸润, 常表现为瘙痒性红皮病或大疱性损害, 也可见丘疹坏死性皮损,黏膜受累少见;组织学有时可见水疱, 主要位于表皮下。有时可见明显表皮坏死伴真皮血管壁坏死,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4]。其中特异性皮肤浸润在白血病患者中通常预示预后不良。杨海萍等[5]系统性回顾分析了27 例CLL 伴发特异性皮肤损害患者生存期长短与皮损特点的关系,发现局限于真皮下部及(或)皮肤脂肪的轻中度优势小B 细胞浸润可获得相对长生存期,2 年生存率可达97%,而较多中等或大B 淋巴细胞高度浸润,伴反应性细胞浸润或(及)表皮棘突松解、溃疡则预示着短生存,2 年生存率仅49%。该患者目前暂无法行局部皮肤活检,对于其右下肢肿胀、皮疹经久不愈,考虑多因素使然,首先,患者右下肢皮温较对侧稍低,提示与右侧腹腔巨大肿块压迫大动脉引起局部淋巴回流障碍、血循环受阻相关,其次患者反复发热、乏力,皮肤破溃处渗液培养出双重阴性菌,抗生素治疗后皮疹有所消退,说明局部软组织感染严重,另外,患者右下肢肿胀出现在伊布替尼使用之前,皮疹发生在服用伊布替尼之后,伊布替尼是否加重皮疹的发生尚难确定,加之CLL 患者由于低免疫球蛋白血症、补体低下、T 细胞功能缺陷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受影响, 大部分患者可合并免疫缺陷及免疫紊乱表现,如条件致病性病原体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及第二肿瘤[6]。该患者皮肤病变为混合性改变,既有肿块结节,又有弥漫性红斑丘疹,故目前考虑患者系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皮疹混合存在,治疗上应当抗感染和本病治疗相结合。由此可见,如果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皮疹, 应尽早进行皮肤活检, 以明确诊断, 必要时及时进行化疗, 可以使皮疹得到暂时控制。

猜你喜欢
皮疹皮损特异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保靖苗族龙纹饰的艺术特异性与文化基因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A Doctor’s Vis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