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室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2021-01-12 04:16唐潇唐紫萌
智慧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血液标本改进措施

唐潇 唐紫萌

摘要:分析了血样不合格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采用回顧性资料分析方法,对某医院送检的不合格血样进行观察,找出不合格血样的原因。对300份问题血样的形成因素进行了分析。采血不规范占24.13%,凝血不规范占18.96%,溶血不规范占14.24%,容器不合格占16.37%,标签错误占8.62%,延迟分娩占6.01%,采血位置不当占5.17%,采血不规范占16.37%,脂质浑浊度占3.44%,标本量不足2.1%,标本污染1.9%。血样不合格的原因很多。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不合格问题,确保血样质量。

关键词:临床检验室;血液标本;不合格;改进措施

疾病的准确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临床血液标本,但在实际工作中,血液标本质量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检验结果表现出不确定性。血液标本在检验分析之前需要严格把控其质量,以免影响后续诊治工作。本研究针对临床检验室血液标本不合格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月—2020年4月,采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将某医院送检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作为观察对象,选取300例血液送检患者。男155例,女145例,平均年龄(48.89±7.23)岁,平均身高(1.65±0.42)m,平均体重(59.93±8.43)kg。

1.2方法

采用回顾资料分析法收集血液资料。为了保证收集资料时准确无误,需对收集资料人员进行培训。将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信息化处理,并保存在医院计算机中心,以便本次研究使用。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00例问题血液标本中,采血不标准占24.13%,凝血不标准占18.96%,溶血不标准占14.24%,容器不合理占16.37%,标签错误占8.62%,延迟送检占6.01%,采血位置不当占5.17%,脂浊占3.44%,标本量不足2.1%,标本污染1.9%。

3讨论

3.1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

3.1.1有凝块

主要原因是抗凝剂和血液没有充分混合。采血过程中,采血人员未按规范操作,采血后未摇匀或混匀,采血时间长,采血不顺畅,采血部位挤压,未及时提交血样,这会导致血液样本中出现血块。

3.1.2抗凝管错误

使用错误抗凝管的主要原因是采血人员没有正确区分、使用采血容器,或缺乏专业能力,或缺乏责任心,采血不认真。

3.1.3采血不足

采血不足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采血器以凝血血管为第一管,会导致负压低,采血不足;采血在输液的同一支臂上进行,将液体混入采血血管,可能导致采血不足;由于新生儿血管小,采血困难,也容易采血不足。

3.1.4样品溶血

采血人员在采血过程中如果将血液混合得过猛,会使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在采血过程中,止血带捆绑时间过长、采血不畅、反复探针会导致血样溶血。

3.1.5血脂

如果采血者在采血前未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受血者未禁食或在脂肪乳输注后未采血,则可能发生脂肪血。

3.1.6重复检查

重复提交是指同一患者和同一测试项目同时提交两份样本。在本研究中,有5个样本重复提交,占1.20%。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的疏忽:医生在不同时间对同一检测项目发出医嘱,护士打印出所有医嘱并粘贴在采血血管上,采血护士在采集样本前没有进行充分检查,导致应在不同时间同时采集并发送至实验室的样本采集;或者从同一检查单中打印出两个条形码,导致采集两管血液。

3.2改善措施

3.2.1有血块和溶血的样品的改进措施

采集人员应严格按照血液检测和采集规范操作,根据采集血管的额定容积采集适量血液。样品采集完成后,以180°轻轻倒置混合5~8次;如果使用盘翼采血针,当采血量较大时,采血时摇匀;在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注射器采血时,应先敲击或放下采血血管的底部,使抗凝剂沿着管壁向下滑动。采血后,取下针头,打开塞子,沿管壁缓慢注入血液,倒置180°,轻轻摇动,以减少血样的冲击。

3.2.2抗凝管错误及重复检查的改进措施

采集员应仔细检查医嘱、条码信息、采集血管类型是否一致,是否有重复检测项目;严格执行“三检七对”核查制度,规范采集血样。

3.2.3采血不足和血脂的改善措施

采血前,采血人员应仔细询问患者的饮食和服药情况,并告知患者采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按照正确的采血顺序进行采血,避免输液时和进食后采血。

3.2.4管理改进措施

采集人员应加强与临床医务人员的沟通。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护士长、质量监督员建立微信群,及时发布与血样采集相关的指南、行业标准、建议和意见等最新知识,指导临床医务人员正确采集血样;实验室部编制的标本采集手册通过医院内部网络分发给各临床科室,临床科室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每三个月向临床科室公布不合格样本的统计数据和情况分析,以引起采血相关人员的重视,提高采血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除了健康教育外,医院还需要做相应的宣传工作。宣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在医院公告栏上进行知识宣传。当病人来到医院时,他们会首先观察医院的环境,医院的公告牌会放在醒目的地方。在宣传工作中,可将宣传知识张贴在布告栏上,让患者通过阅读掌握验血知识。(2)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各行各业都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在血液检查知识的宣传方面,医院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传播能力,在网络上宣传血液检查的相关知识,让公众了解血液检查的注意事项,减少患者造成的血样不合格问题。

结论

综上所述,在临床血样检验过程中,员工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制度操作,以降低样本不合格率,提高送检样本质量;同时,加强质量监督措施,定期培训操作人员,规范采血、采集、送检等环节,尽量减少血样质量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许苏红.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措施[J].名医,2019,(05):139.

[2]王永国.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措施[J].心理月刊,2019,14(07):167.

[3]陈燕.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0):225.

[4]王春霞.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对策[J].智慧健康,2019,5(10):13-14.

[5]杜莉.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措施[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04):130-132.

猜你喜欢
血液标本改进措施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利用36B4基因扩增效率评价PBMC基因组DNA的制备质量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主变冷却器全停跳闸事故分析及改进措施
压片机加料器充填叶轮的改进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探讨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