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配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肢体功能影响

2021-01-12 04:16秦利敏
智慧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康复护理

秦利敏

摘要:目的 探讨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配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均给予两组患者康复护理干预,B组添加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B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下肢负重能、与平衡能力均高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联合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可有效改善并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并加快其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使其可以快速回归社会生活,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生活质量

偏瘫是脑卒中急性期度过以后,所遗留的肢体瘫痪、运动不能的临床症状。一般在急性期及早地进行康复的干预,是完全可以康复的。在急性早期的时候,给予患者良肢位的摆放,然后再给予一定的康复支持,可以减少患者度过急性期以后,功能障碍的发生[1]。度过急性期以后,要进行康复的评定,根据评定的结果,给予患者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案,以促进患者全方位的康复,并使其及早的重新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而本次主要就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配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以期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并提升生活质量。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将60例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A组男女比例16:14,年龄53-78岁,均值(65.19±3.72)岁。B组男女比例15:15,年龄55-79岁,均值(65.72±3.89)岁。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签署知情文件;(2)沟通良好;(3)依从性良好;(4)临床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2)合并恶性肿瘤;(3)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4)合并认知功能障碍;(5)合并限制性活动并发症。

1.2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入组后均接受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并发症预防等常规护理干预,以及指导与帮助患者展开各关节被动及主动活动,生活能力训练等康复训练干预。在此基础上B组患者添加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首先将患者轮椅推至电动起立床边,然后调节电动起立床面板使患者转移到电动起立床床面,在应用固定带对患者进行固定,并将患膝关节两侧放置厚毛巾,以维持膝关节于功能位。将桌面板调整至与电动起立床床面呈现90°,然后将双上肢放置于桌面板上,两脚掌尽量往后移,伸直双下肢,确保身体处于一条直线。站立训练前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30°为基础然,后逐渐调整电动起立床角度,并结合患者康复情况逐渐增加。若站立训练时患者有不适感需立即停止,并将床面下降至0°,以避免意外的发生。训练时长为30min/次,2次/d。

1.3指标观察

将两组以下指标进行观察对比[2]:(1)Fugl-Meyer 量表(总分66分)评估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总分100分)评估生活自理能力;(2) 下肢负重能力以患者站立时患侧下肢所能承受的重量;(3)平衡能力以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需全部固定带保护为0级,仅在髋部/膝部固定带保护下站立≥2min为1级,不需要固定带保护且在平地站立≥2min为3级。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0.0处理数据,( ±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t值与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肢体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肢体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对比,干预前无对比意义(P>0.05);干预后B组评分均高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下肢负重能力与平衡能力

下肢负重能力与平衡能力对比,干预前无对比意义(P>0.05);干预后B组改善情况均优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偏瘫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症状,主要还是因为脑功能受损而导致。一般在脑卒中发生后6小时时间窗内可以进行溶栓治疗,还有可能逆转[3]。一旦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到了偏瘫后遗症期,则恢复质量较差。一般来讲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是康复开展得越早越好,早期主要是维持患肢的功能情况,并为中期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做好准备[4]。到临床恢复期可根据评定的结果,给患者一些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还有一些物理因子的治疗,以使患者的运动障碍,和功能障碍得到恢复,并使其及早地重新回归到生活与社会。

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来说通过康复治疗待其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指导与协助患者进行站立与步行训练,同时在站立的过程当中,还要训练他的平衡功能及协调功能,防止形成畸形发展,如画圈样步态[5]。而早期站立训练中,电动起立床可根据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程度进行角度调节,在患者有一定负重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坐位向站位转移及2立位平衡与肢体附中训练[6]。通过电动起立床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并提升患者肢体功能、下肢负重能力与平衡能力。而本次将其与康复护理共同应用到脑卒中偏瘫的B组患者中,并以仅开展康复护理的A组患者为参照,结果显示:B组者肢体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下肢负重能、与平衡能力均优于A组。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显著干预效果,以及超高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展开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的效果显著,预后意义积极,值得被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金娜.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4):2-3.

[2]杨秋杰.康复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9):1-2.

[3]龚燕.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配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9):2-3.

[4]刘丽玲.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9):2-3.

[5]李晓莉.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新中医,2020,52(21):3-4.

[6]权瑞,成翔,张锦,等.康复护理路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5):3-4.

猜你喜欢
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姿位摆放依从性中的应用
浅析早期健康教育对促进脑血栓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有效性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社区综合康复的疗效观察
康复介入时间对小儿中重度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