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航导弹发展史(上)

2021-01-12 07:48秦嘉政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2021年11期
关键词:巡航导弹射程弹道导弹

秦嘉政

1944年6月13日凌晨,一个目标朝着英国方向快速飞来。英国多弗海岸的雷达监视员认为这是一架飞机,由于对纳粹德国的这种单机侦察已经司空见惯,所以他仅仅例行报告了一下,失去了继续跟踪下去的兴趣,很快就跟丢了目标。4 分钟之后,一艘巡逻艇报告称看见一道“明亮的火焰”朝英國方向飞去。不久之后,在伦敦郊区的一片荒地上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爆炸,地上被炸出了一个巨大的弹坑,周围的树木也都燃烧了起来。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又有三场类似的爆炸发生在伦敦塔桥附近,其中还有一场发生在居民区,造成6 人死亡、9人受伤。

经过英国潜伏在德国的间谍确认,凌晨时分飞向英国的那些目标压根儿就不是什么飞机,而是一种奇怪的飞行器。它有着和飞机相似的形状,头部却装了800 千克高爆炸药。这就是纳粹德国的新式秘密武器——V-1导弹。

原来,1944年纳粹德国自觉败局已定,于是将目光投向了正在研发的秘密武器,目标也从“打赢战争”变成了“复仇”,希望在战败之前给对手造成尽可能大的伤亡。为了达到目的,德国开发了多种远程攻击武器,其中就包括V-1和V-2 两种飞行器,而这两种武器,也成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鼻祖。

V-1的攻击方式非常简单:从一条滑轨上发射升空,然后依靠简单的控制系统和安在导弹身上的一个脉冲喷气式发动机来维持稳定而水平的飞行。这种发动机虽然非常简陋,但是异常可靠,由于它在飞行时会发出一种奇特的、类似现在的手机振动的声音,所以被英国人起名叫“嗡嗡导弹”。V-1 的前面有一个小螺旋桨,它会随着V-1 的前进被风吹得不停转动,螺旋桨后面的计数器会根据转数记录它飞了多远。当到达预定距离时,计数器切断发动机的油料,将减速板打开,这个“小飞机”就会一头栽在地上,随后头部的800 千克炸药就会被引爆,达到攻击的目的。

V-1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城镇和居民区等大型目标,德国人的想法是只要能落到城镇里面就算成功。这种原始的、仅仅依靠发射时的方向和距离来制导的方式无疑是非常不靠谱儿的,哪怕目标是整座城市,命中率也不高。据记载,德军在战败之前一共发射了1 万枚左右的V-1 导弹,其中只有不到半数能够顺利飞过英吉利海峡。而这些飞过了海峡的导弹中,又有很多被战斗机和防空炮击落,最后到达伦敦的导弹仅有2400余枚,攻击成功率不足四分之一。

可是,就算成功率很低,但仍给英国造成了死亡6000 余人、重伤18000 人的结果。而且这些导弹甚至可以说完全是凭借“运气”导航的,闹出了不少奇闻异事。曾经有一枚V-1在发射之后莫名其妙地拐回了德国本土,正好命中一处无人的观察室,而那个观察室是为将要来此视察的元首希特勒准备的;而另一枚V-1 曾经无比精确地命中了艾森豪威尔将军在伦敦的指挥部,使盟军军官一度认为V-1 上面装有精确制导系统,然而实际上,这完全是撞大运

随着德国前线军队的一退再退,位于法国海岸边的V-1导弹发射场频频受到英美飞机的轰炸,V-1的发射越来越困难,使得德国人后来放弃了V-1,改为使用V-2弹道导弹来轰炸伦敦。

用于对地面目标攻击的导弹有很多种,但大部分导弹都是短程的,射程不足20千米。这些导弹往往比较小,而且主要的攻击对象是坦克、装甲车、简易碉堡等普通目标,它们往往和攻击飞机的空对空导弹类似,用只能工作几秒的火箭发动机将自己的速度提升到很快(3~4倍音速),然后剩下的时间就靠惯性在空气中滑翔。显然这种无动力滑翔的方式是飞不了太远的,所以这些导弹也只能攻击前线的目标,不能跨过防空导弹系统去攻击后方的目标。

但是战场上除了这些前线上的小目标之外,还有一些高价值目标往往是不在前线的,比如大型雷达站、桥梁、发电厂、机场、指挥所等重要的战略目标,这些目标往往都有重重防御,轰炸机想要靠近的话困难重重,经常在飞行过程中就被击落。不易被雷达发现的隐形战机不仅造价贵,而且数量少,更何况在深入敌方腹地的情况下危险性仍然很大,这时就需要依靠超远程导弹来进行攻击了。现在常用来执行这种任务的导弹一般有两种: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

弹道导弹的攻击方式是用火箭将弹头送到大气层外再返回大气层内,好处是导弹再入大气层之后速度快(10倍音速),所以难以被拦截,而且发射之后导弹能够很快到达目标区,劣势是导弹隐蔽性差(发射之后导弹进入外太空极为显眼)、导弹体积和重量大、价格昂贵、效率低,所以一般作为装载核弹头的洲际战略导弹,或者作为陆军的地对地攻击用战术导弹。

巡航导弹则和弹道导弹不同,它带有弹翼,工作方式是在大气层内利用升力飞行,就像飞机一样。因为是依靠空气动力来飞行的,所以相对于同样射程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耗油量低,价格相对低廉,而且体积小,可以方便地装进箱子或者由飞机挂载,这也是海军和空军的大部分导弹都选择巡航导弹的原因。而且由于巡航导弹经常在距离地面30 米左右的高度进行超低空飞行,所以地面雷达站往往在发现它时已经来不及做出有效预警了。不过,由于巡航导弹飞得低,速度慢,所以容易被防空武器拦截,现在各国的战术都是一次性发射大量巡航导弹进行“饱和攻击”,确保能够有大部分导弹成功突破封锁线。

“二战”结束之后,德国的V-1导弹技术被美苏两国瓜分。冷战期间,两国纷纷开始发展远程攻击武器。巡航导弹的优势是射程远、价格低廉、个头儿小方便隐蔽。

在洲际弹道导弹被研制出来之前,能够将核弹头投掷到地面上的武器装备只有两种,一种是飞机,另一种就是巡航导弹。显然,需要打击的敌方基地往往防守严密,派飞机去恐怕还没接近就会被击落,所以冷战时期美苏双方都把目标锁定在了巡航导弹身上,开始研发搭载核弹头的巨型高速巡航导弹。“二战”期间,V-1的射程就已经有280千米了,而战后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美苏两国开发出了射程上千千米的大型巡航导弹。

以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研制的XSM-62“蛇鲨”巡航导弹为例,这款导弹的重量达到了空前的22 吨,翼展15米,看起来完全就是一架飞机,最远射程更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0000千米。不过,虽然它成功服役了,但是试验中的发射成功率仅有可怜的不足20%,更别提屡次出现的因射程太远而失去控制飞丢的情况了。

1956年,一枚试验用的“蛇鲨”导弹在发射后由于飞行过远而和负责监测的飞机失去了联系,试验人员只知道导弹最后的方向是亚马孙丛林。美国媒体的一些记者在得知此事后把它报道了出来,军方花巨资开发的武器如此不靠谱儿,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巨大舆论反响。迈阿密的一家媒体这样嘲讽道:“美国军方朝天上发射了一枚‘蛇鲨’,然后地球上谁也不知道该去哪里找它。”在此事件之后有好事的美国民众在实验基地外立了一个“有蛇鲨,禁止下水游泳”(蛇鲨是一种鲨鱼的名字,此处是双关)的牌子。过了26 年后的1982 年,这枚坠毁的“蛇鲨”才在巴西的一个树林里被当地农民发现。

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此时的巡航导弹的精度虽然比V-1 要好很多,但是仍旧很差。“蛇鲨”导弹安装了先进的惯性导航系统,但是精度仍旧有30千米的误差。好在“蛇鲨”打算装备的是核弹头,30千米的误差对于城市来说也许“不算太大”。但是对于地下指挥所、核弹发射井等经过特别加固的目标,核弹仍然需要保证尽可能精确地命中,因此实际应用中美军认为这个精确度即使对于核弹来说仍然不算特别好。不过不管怎样,“蛇鲨”作为美军第一种“洲际”巡航导弹,为后面的“民兵”“潘兴”等弹道导弹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操作员,不少弹道导弹的维护人员就是原来“蛇鲨”巡航导弹的操作员。在洲际弹道导弹(ICBM)成为主流之后,“蛇鲨”这种巡航导弹便迅速退出了现役,仅仅留下了一段并不引人注意的历史。

猜你喜欢
巡航导弹射程弹道导弹
增大火炮射程的技术策略探究
向飞鱼学飞行
朝鲜新火炮覆盖大半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