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鼻肠管集束化护理的价值分析

2021-01-13 11:15王凌莉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肠管满意率功能障碍

王凌莉

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1]。鼻肠管是临床常用的重要营养通道,可保证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营养支持,但临床应用中存在较多局限性,不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2]。鼻肠管集束化护理是一种系统、科学、规范的新型护理方式,通过集中采用多种方式,全面评估患者状态,能有效满足患者护理需求[3]。本研究旨在比较鼻肠管常规护理与鼻肠管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20例,纳入标准:经颅脑MRI确诊为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神志清醒;各项生命体征较平稳。排除标准:患者存在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依从性差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47~75(56.6±3.6)岁;病程(1.4±0.5)个月(3 d~3个月)。观察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51~74(57.8±4.5)岁;病程(1.3±0.4)个月(2 d~4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鼻肠管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与监测,固定好鼻肠管,使用前后均用温水冲洗以防堵塞,观察并记录管道情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鼻肠管集束化护理:组建集束化护理小组,学习鼻肠管集束化护理理念,规范置管操作,置管前0.5 h肌内注射促胃动力药物;置管时取左侧卧位,确保鼻肠管通畅及固定牢固;液体灌注速度40~60滴/min,高黏度营养液灌注倍加注意堵管情况;检测患者胃内残留情况,1次/4 h,残留量不得>200 ml;做好反流与误吸的防范,鼻饲开始至鼻饲结束后0.5 h将患者床头抬高20~30°,患者情况允许时可取坐位;预防管饲相关性腹泻,导管每日更换,营养液使用时加温,遵循先快后慢、由稀到稠原则,初次注食速度25 ml/h(500 ml/d),以后每日递增;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鼓励家属探视,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两组干预时间均为2周。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心理状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心理状态采用SAS、SDS量表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明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度采用问卷调查,从关爱与沟通、工作能力、病区管理、健康教育、服务态度五个方面综合评价,满分100分,<60分为不满意,>60分为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见表1。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例(%)]

2.2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

表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分)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3。观察组意外脱管、管饲相关腹泻、呕吐误吸、反流呃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 论

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因长期语言障碍、吞咽困难,患者会出现急躁焦虑、信心不足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后期恢复[4]。同时脑卒中患者存在迷走神经障碍,容易发生误吸、反流等并发症[5]。鼻肠管常规护理可满足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营养物质需求,但在临床实践中护理效果仍有待提高[6]。鼻肠管集束化护理通过集中实施多种护理方式,可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7]。本文通过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探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鼻肠管集束化护理的价值。

鼻肠管集束化护理依据循证护理理念,在置管环节严格遵循机体生理解剖特点,确保导管固定的牢固性;在灌食过程中,保持对营养液温度的控制,减轻对患者肠黏膜的刺激;同时考虑到患者因迷走神经障碍存在会咽反射不足、贲门括约肌功能减弱、肠道蠕动减慢等障碍[8],严格控制灌注速度及量。此外更注重心理护理,可减少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的生成量,有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一次置管成功率、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是衡量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鼻肠管集束化护理较鼻肠管常规护理能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与牛冬玲等[9]研究结果相一致。

SAS、SDS量表是评估心理状态的常用方法,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本次研究中,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说明两种护理方式均可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但鼻肠管集束化护理改善效果更佳。主要是因为加强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降低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水平,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并发症发生率是评价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两组均存在意外脱管、管饲相关腹泻、呕吐误吸、反流呃逆等情况,但观察组上述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鼻肠管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鼻肠管集束化护理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肠管满意率功能障碍
马属动物腹股沟阴囊疝的辨证施治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