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道壁完整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1-13 11:15何若云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胆脂瘤听阈鼓室

何若云

在耳鼻喉科疾病中,中耳胆脂瘤的发病率较高,是一个独立的病理类型。中耳胆脂瘤以角化鳞状上皮为内壁的囊内充满脱落的上皮及胆固醇结晶,不断聚集,导致周围骨质压迫性破坏。其发病机制主要有袋状内陷学说、上皮移行学说、鳞状上皮化生学说、基底组织增殖学说等。因中耳生理解剖位置较特殊,毗邻颅底及面神经、内耳,会诱发多种并发症。常因一系列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导致听力下降、面瘫、眩晕,甚至颅内感染等[1]。中耳胆脂瘤一旦确诊则需要尽早手术治疗。不同术式之间的临床效果存在一定差异,直接影响患者的听力恢复[2]。本研究对中耳胆脂瘤患者采用改良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和耳道壁完整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9年3月于我院耳鼻喉科治疗的中耳胆脂瘤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0~64(35.46±9.16)岁;病程2~18(9.5±2.4)年;其中左耳病变17例,右耳病变13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2~63(34.44±9.15)岁;病程2~15(9.3±2.2)年;其中左耳病变16例,右耳病变14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中耳胆脂瘤,均为单侧发病;经过纯音测试存在混合性或传导性听力损伤,且符合临床手术指征;患者意识清醒,无精神系统疾病;具有较好治疗依从性;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其他耳部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心、肝、肾严重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存在其他手术禁忌证者。

1.3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改良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患者插管全麻,取平卧位,头偏健侧,患耳朝上;常规消毒。采用耳后切口,开放鼓窦及乳突腔;磨除鼓窦入口及上鼓室外侧骨壁,磨除外耳道后壁,磨低面神经嵴;开放全部气房,清除鼓窦、乳突腔及鼓室的病变组织。仔细探查咽鼓管,确定其通畅程度;保留残存的传音结构,重建听骨链;用耳甲腔、耳屏软骨或骨粉封闭上鼓室,用骨粉回填乳突腔;耳屏软骨或软骨膜修复鼓膜;颞肌筋膜覆盖乳突腔。行外耳道成形术,外耳道后壁皮瓣置于移植物上,表面先用浸有抗生素溶液的明胶海绵压迫,再用碘仿纱条填塞,缝合耳后切口,术毕。

观察组采用耳道壁完整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患者插管全麻,取平卧位,头偏健侧,患耳朝上;常规消毒。耳内镜下分离外耳道后、上、下壁皮肤,于鼓环下掀起外耳道皮肤鼓膜瓣,充分暴露鼓室;切开上鼓室,耳后沟作常规切口;开放鼓窦、乳突、上鼓室,保留外耳道后壁;从外耳道及耳后前后联合清除病灶(耳内镜辅助),重建听骨链;一般用软骨修复上鼓室外侧壁,修补鼓膜,复位外耳道皮肤鼓膜瓣;碘仿纱条填塞,耳后切口缝合,放置引流,术毕。

1.4观察指标 随访时间1年,观察两组术后效果:①干耳及鼓膜愈合情况。②外耳道形态:采用耳道注水法进行判定。包括:正常(注水量<1.0 ml),小腔(1.0 ml≤注水量≤2.0 ml),中腔(2.1 ml≤注水量≤3.4 ml),大腔(注水量>3.4 ml)[3]。③听力指标:在手术前后进行纯音测听,先进行气导测听,当气导测听阈值正常再进行骨导测听,包括:气导听阈、气骨导差、骨导听阈。④疗效评价: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听力提高≥30 dB,听力恢复情况良好,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有效(临床症状有改善,听力提高≥10~29 dB,对日常生活与工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需二次手术)[4]。⑤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干耳及鼓膜愈合情况 术后,两组患者的移植物均成活,鼓膜愈合良好,均为干耳。

2.2两组患者术后外耳道形态比较 见表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外耳道形态正常率明显更高(χ2=4.81,P<0.05)。

2.3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6,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2.4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听力水平比较 见表3。术前,两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和骨导听阈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术后,两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和观察组骨导听阈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两组比较,观察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和骨导听阈均优于对照组。

2.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感染4例,鼓室神经损伤2例,外耳道狭窄2例,神经性耳聋1例,并发症发病率为30.0%(9/30);观察组出现感染1例,鼓室神经损伤1例,并发症发病率6.7%(2/3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χ2=5.45,P<0.05)。

3 讨 论

中耳胆脂瘤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不在化脓性中耳炎分型内。主要临床表现为听力功能障碍、耳流脓、眩晕、面神经麻痹等。其致病因素较多,若不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会导致病情迁延并向外扩张,引发多种并发症,影响病灶周围神经和骨质。因鼓室与颅中窝毗邻,甚至可引发颅内感染等[5]。中耳胆脂瘤临床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治疗目的为彻底清除病灶、改善听力,尽量保持外耳道的生理结构及功能。但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改良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将上鼓室和骨性外耳道切除,利于乳突腔开放,保留中耳传音结构;在此基础上,开展对骨膜和听骨链的重建术[6]。而耳道壁完整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保留了外耳道与中耳腔完整性,拥有正常通气引流系统,保留了耳道自洁功能,利于术后恢复干耳,不影响美观,促进术后听力功能及生理功能的恢复[7-8]。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耳道壁完整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治疗。结果显示,术后两组的移植物均成活,鼓膜愈合良好,均为干耳。术后,两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和观察组骨导听阈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观察组术后外耳道形态正常率及有效率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提示,中耳胆脂瘤患者进行耳道壁完整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治疗,能够有效覆盖骨膜瓣和外耳道皮瓣,不但可开放气房,还能将病灶组织彻底清除,充分消除乳突空腔,利于重建外耳道的生理形态及术后听力恢复。

综上所述,中耳胆脂瘤采用耳道壁完整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治疗,利于提高手术临床效果,保证外耳道正常形态,改善听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胆脂瘤听阈鼓室
分泌性中耳炎后遗疾病的手术策略及疗效分析*
中耳流脓、头痛眩晕……警惕胆脂瘤
上海市青浦区噪声作业人员听力状况分析
更正启示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小心耳朵里的“炸弹”
小心耳朵里的“炸弹”
鼓室注射甲强龙联合耳后骨膜下注射甲强龙治疗重度以上突发性耳聋的效果观察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价值分析
耳朵里的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