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期前收缩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01-13 02:32李顿吴燕云
医疗装备 2020年24期
关键词:房性阵发性心电

李顿,吴燕云

广东省阳春市中医院心电图室 (广东阳春 529600)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多是由于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房性期前收缩所致[1]。近年来,由于人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2]。及早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是改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关键。常规心电图属于静息检测方法,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操作方便、无创伤、价格低廉、获得结果迅速,但漏诊率、误诊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动态心电图可对患者心脏活动进行动态、连续监测,与常规心电图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分析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期前收缩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在检查前,详细告知患者心电图检查的方法、目的、重要性,赢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

常规心电图:告知患者放松,取平卧位休息30 min,在静息状态下由医师采用12导联心电图(型号ECG-1350,济南晟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心电活动监测,设置心电图机增益参数10 mm/mV,走纸速度25 mm/s,记录数据并打印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采用动态心电图仪(型号ih-12plus,济南博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24 h心电监测,详细记录房扑、阵发性房颤、房速、房性期前收缩发生次数,在心电监测期间患者可自由活动。

两种心电图检查均由2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心电图医师共同完成并予以诊断,对于存在异议的病例应再次讨论或介入第3名医师商议,最终确定诊断结果。

1.3 临床评价

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漏诊率及发病时心室率、心脏形态学异常率。心脏形态学异常率评价标准:左心房内径不低于35 mm,室间隔不低于12 mm,即可判定为形态学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准确率、漏诊率比较

62例均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确诊为房性期前收缩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动态心电图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心电图,漏诊率低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62例患者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准确率、漏诊率比较[例(%)]

2.2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发病时心室率、心脏形态学异常率比较

动态心电图发病时心室率、心脏形态学异常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62例患者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发病时心室率、心脏形态学异常率比较

3 讨论

当前,临床普遍认为房性期前收缩是引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原因[3]。发生心房颤动之前频繁发生的房室期前收缩会不断刺激心房,促使心房急性电重构,心房肌动作有效不应期、电位时程缩短,心房肌传导速度、不应期的频率适应性明显降低,极易形成一定数量的微折返。房室期前收缩前由于房室期前收缩的联结间期、长周期出现了长短周期的现象,极易引发房颤[4-5]。不同的心房肌不应期延长,进而导致延长程度不均衡,易损期延长,离散度增大,长周期发生房室期前收缩更容易引发房颤,若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6]。

冠状动脉造影是当前临床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程度的金标准,可明确病情程度、部位以及周围血管情况,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创伤性、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容易引发感染等并发症,多数患者、家庭无法接受,因此冠状动脉造影尚未在临床中广泛推广[7]。故寻求一种准确、方便、价格低廉的诊断方法是当前临床高度关注的内容。常规心电图检查具有一过性,无法准确、有效捕捉患者心电情况,诊断准确率较低,极易发生漏诊、误诊,现已无法满足临床以及患者需求。本研究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心电图,漏诊率低于常规心电图,发病时心室率、动态心电图心脏形态学异常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提示房性期前收缩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诊断中动态心电图诊断准确率较高。

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动态心电图被逐渐应用于临床。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心脏电生理监测技术,可连续性记录患者24 h内的心电情况,包括房扑、阵发性房颤、房速、房性期前收缩发生次数等。与常规心电图比较,动态心电图具有信息记录量大、操作简单方便、无创伤、价格低廉等优点,不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或痛苦,且患者易于接受;动态心电图的信息记录功能及经济性较强,可全程对心电信号进行不间断监测,详细记录观察ST段的移位情况,进一步诊断房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房颤动病情,如果ST段出现移位,则说明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病情较重,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动态心电图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记录的导联有限,不能完整地反映心脏情况,且不同状态下截取的心电资料会对图像质量有所影响。因此,动态心电图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不可完全替代常规心电图,临床医师在具体诊治房性期前收缩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诊断方法,必要时将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联合,最大限度提高房性期前收缩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诊断准确率,避免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本研究结果与郑小芳和刘剑锋[8]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可显著提高房性期前收缩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有助于患者及早接受针对性治疗。

猜你喜欢
房性阵发性心电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房性期前收缩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房性期前收缩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心电医联体建设需求分析及意义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动态心电图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