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词语教学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对策分析

2021-01-13 12:18陈晓亮
考试周刊 2021年97期
关键词:词语教学教学创新阅读能力

摘 要:当前的语文教学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近年来国家新课标改革中,教材改编推进了语文教学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听、说、读、写”的要求依旧是学习重点。而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词语学习是学习的重点;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写作学习逐渐成为学习的重点。文章对此探讨词语教学、句子学习、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提升的教学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阅读能力;教学创新

一、 引言

在小学阶段,主要是进行常规的语言学习。教学阶段经历:词语-句子-段落-文章。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能力的构建,而不仅仅是语文理论知识的讲授。在教学中可以发现,语言能力的提升可以推动阅读教学的发展。学前教育中大部分都是简单的兴趣课堂,较少的知识讲解。到了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积累较少,语文老师在教学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语文学习的基础就是词语学习。仔细地品读小学六年的教材不难发现,生词学习始终是重中之重。阅读的基础是句子,句子的基础是词语,词语是基础中的基础,词语学习不容忽视。基于此,笔者在下文主要阐述立足于词语教学,温养阅读能力。

二、 词语的概况

(一)词语的重要性

词语是文章的最小单位,是文章的细胞。一篇文章是由段落组成、段落是由句子构成、句子是词语按照一定顺序来组成,可见词语是基础。词语对于文章来说就是将建房子所需的红砖,没有词语不成文章。

词语是对一个事物的准确概括,词性复杂多样。正确地选用词来为文章添砖加瓦,增强语言的丰富性、提升文章的魅力。朱光潜先生有一篇文章《咬文嚼字》,他强调在学习中要非常注重咬文嚼字的精神,强调词对于文章的重要性。

(二)词语的学习方式

在小学阶段,对于词语的学习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对于生词的掌握能够有利于解读课文,有利于写作用词。但很多低年级学生还是比较难掌握新词,接下来想谈谈词语的教学方式。

1. 课本内容积累

从学生接触词语的最可能途径来分析,课本生词是最常见且最易解决的。老师要注重课本教学,就拿二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内容来说,每一篇课文结束后都有生词积累、熟词详记、读一读记一记等,这个就是重要的内容。

(1)融入课文,真实感受词义

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书本语文教学中,学习新词一定要回到课本中去。在课本中,能切实感受到词的用法、词的意义。要是脱离课本,只是简单的参考工具书,学生容易忘记,还容易和相近词义的词混淆。

比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有很多词语积累要求,如“僵硬”“震动”“丰满”“洋溢”等词语。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参考书和文章内容结合解读。工具书查找发现“僵硬”这个词有两层含义:①肢体不能动弹;

②表情、动作呆板不灵活。在文章中的句子:“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二者结合学习,可以清楚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僵硬”第一种含义的用法,而后再针对第二种用法来进行拓展学习,拓展学习可以是造句或者是练习题中的直观感受。

(2)结合实物,真实体会词语

现在的城市化发展迅速,很多小学生早早就离开了家乡,随着父母在城市生活。他们总是独自在家,接触最多的是电子产品,远离了大自然、远离了朋友。在课本学习时,对于很多课本中描述的东西都是毫无认知的。老师的教学目标也包括要让学生了解到这些东西。

比如《植物医生有办法》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蒲公英、苍耳、豌豆,虽然在语文课本中有插画,但是插画与现实还是有差距。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小朋友不认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什么、长什么样。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在生活中摘取蒲公英、苍耳、豌豆带进课堂。让学生看看“植物妈妈”是什么样子。同时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蒲公英的“旅行方式”,可以直观地感受苍耳的“铠甲”,可以直观地观看豌豆的“舞蹈”。

“说千遍万遍,不如亲身体验一遍。”这样一来,学生可以了解植物的模样,同时还能够了解到课文写作用词的准确性。

2. 课外内容积累

(1)网络词汇积累

现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手机、电脑、iPad等的广泛运用,使得学生可以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学生学习的途径也越来越多。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够发现有些学生嘴里的词都挺“新潮”的。网络词语也渐渐成为我们积累的重点。仔细观察新华字典便可发现,近些年来的一些广泛运用的新词被记录在册。所以老师在教学时要或多或少地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积累网络新词,灵活对词进行理解和运用。同时学生也要利用网络资源来对课本中不熟悉的词进行再学习。

(2)阅读词汇积累

阅读对于现当代的学生来说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现在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技术进步,人们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实现阅读自由。很多家长也越来越有时间监管孩子的学习,陪伴孩子一同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时对于孩子来说会有很多陌生难懂的词汇,这就需要积累词汇。在不知不觉的积累中发现,阅读变得越来越简单,词语学习与阅读学习在相互促进。

(三)词语的学习的意义

1. 词语学习有利于阅读教学的开展

词语是语言组合的基础,丰富的词汇是展开阅读的基础。小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最难的地方就在于看不懂文章。深究其原因就在于文章中的词汇不认识造成的不理解。如果说积累的词汇足够多,那么这些应该都不会是问题。

比如《小王子》中的经典句子。“他们世故而渾浑噩噩地活着,却忘了自己也曾经是孩子,也曾有过那样简单而纯真的童心。”很多学生在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很不理解,其中最重要的阻拦因素就在于“浑浑噩噩”这个词生涩难懂。查资料可以知道“浑浑噩噩”的意思是糊里糊涂,愚昧无知。如果结合词义阅读会觉得简单很多。

由此可知,学习词语,积累词汇对于阅读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词语学习有利于写作教学的开展

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有一刹那的欢喜,一瞬间的失落,这种千丝百绪我们都会想要把它记录下来,但是在下笔时又会发现脑袋空空的,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情况更是容易发生。如果脑海中的知识储备够多,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会更低,同时对于那一瞬间的喜、怒、哀、乐情绪的记录也会更加真实。

比如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句子中“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可以学习到词语“摇曳”的运用。在晚间散步时,一家三口人走在湖边,看见柳条随风飘起。爸爸有感而发“柳树摇曳着身姿”儿子却只是说“柳树被风吹起来了”。对于同一事物的叙述不同最根本原因就在于词汇的积累不同。要是有足够的词语基础,在写作时也能更加出彩。

三、 句子的概况

(一)句子的重要性

句子在文章中非常重要。一来,文章的主要构成部分就是句子;二来,句子对文章情感表达、环境描写至关重要。词汇的积累对于造句有很大的作用。就拿简单的“明天、花生、葡萄、超市”四个词来说,要是造句的话可以是“我明天去超市里买花生和葡萄。”因此对于句子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是对词语运用的学习。

(二)句子的学习

文章主要构成中最常见的就是陈述句,而后还有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先来了解这四种句子,为阅读文章奠定基础。

1. 陈述句

陈述句是用来陈述说明某一具体事实概况,采用的是平叙语气,末尾是以句号结尾。比如:我明天课堂要教授的内容是《蝴蝶的家》这篇课文的生词。

2. 疑问句

疑问句是提出问题的句子,是疑问时所提的句子,也可以是明知故问。疑问句语调常常是上升,句末以问号结尾。比如:你今天阅读课外读本了吗?

3. 祈使句

祈使句一般是表示强制性、言辞肯定。通常情况下祈使句都是没有主语的,句子短促,很少用语气助词。比如:你快来上课。

4. 感叹句

感叹句是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句子常常带有感叹词等,句末有感叹号。比如:她写的字可真好看!

(三)句子学习的意义

简单来说,句子是连接词语与文章的桥梁。我们学习句子一方面是对所学的词语进行巩固,另一方面也是为后面学会阅读,学习写作打下了基础。

句子在文章中可能“开门见山”“埋下伏笔”“画龙点睛”。学习句子能够对阅读的开展有重要意义。更好地理解句子内容、更好地认识人物形象、更好地体会作者情感。

四、 阅读的概况

(一)阅读的重要性

1. 阅读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研究表明,经常阅读书籍的学生的理解能力比之不看书的学生的理解能力要强上数倍。阅读可以使得大脑保持相对活跃,阅读可以减轻学习压力。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有利于积累词语、词汇、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可以给我们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引导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大多都是语文基础理论,知识结构相对单一。阅读课外书籍能够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培养兴趣爱好,学会处事态度,增强处事能力。正如古话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 阅读有利于培养孩子品格和人格

《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为例。主人公保尔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对我们学生的学习也有鼓舞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读书塑造人的性格。”喜欢读书,有利于推进思考,有利于创新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二)阅读的学习方式

1. 读与看相结合的阅读方法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书籍相对无聊,兴趣较小。针对这个问题,人教版教材和统编版教材、部编版教材都采用的是插画与文本阅读相结合的形式。編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同理,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也可以采用绘本与故事相结合的形式来推进学生开展阅读。小学低年级的课外阅读大多都是故事书籍阅读,老师可以通过将故事转换为动画或图片的形式,图文结合,生动形象,声情并茂地展现出读本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详略得当的阅读方式

(1)略读

略读是学生在课内外阅读的时候,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籍,有关篇章,有关部分。找到那部分能够学以致用作为参考借鉴的内容。

(2)精读

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潜质的最基础手段。小学生阅读书目种类齐全,内容丰富,阅读时要着重对经典书目进行精读。体会文章的语言隽永,内容丰富,情节有趣,语言多样。

(三)学会阅读的意义

1. 词语的积累

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就是词汇学习。在阅读中不难发现会有很多生词,这些生词积累起来对于学生来说是拓展阅读的一大途径。比如《小王子》里的好词:

“拂晓”“旷无人烟”“谦逊”“支离破碎”“面红耳赤”“唇枪舌剑”等。

2. 知识的积累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阅历较少,知识匮乏,很多东西是在课本中学习不到的。有学生假期回来之后和同学分享杨鹏先生的《爸爸变小记》。说书不仅情节紧凑,剧情有趣,还有很多拓展知识。他分享到:“我知道了有很多鱼类,比如说,像会爬树的弹涂鱼,还有长着象鼻子的象鼻鱼、还有友好的大海鲈、会治牙病的医生鱼、肚子会发光的灯鱼、游得最快的旗鱼和剑鱼等等,数都数不过来。还知道了小河马是爸爸生的、鱼也可以结婚。”

五、 结语

总的来说,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必须要注重词汇的基础学习。在词语学习,句子学习的基础上来进行阅读培训,结合正确的读看,结合详略的阅读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以上就是全面关于词汇与阅读相结合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相信在未来的语文阅读教学发展中,会运用得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金晓琴.小学语文教学中字词的训练与积累[J].读写算,2021(19):63-64.

[2]杨玉国.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探讨[J].语文建设,2021(14):69-70,80.

[3]周丽君.小学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1(9):30-31.

[4]丁玉芳.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写算,2021(18):205-206.

[5]肖月红.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1(9):25-26.

作者简介:陈晓亮,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阳川镇李湾小学。

猜你喜欢
词语教学教学创新阅读能力
优化词语教学 夯实语文基础
苏教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式解读
让小学语文教学闪光点点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现状及改善途径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