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院校文化育人创新路径探索
——以“船长讲坛”为例

2021-01-15 00:51郑尚龙杨神化曹宝根胡稳才
航海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讲坛航海船长

郑尚龙,杨神化,曹宝根,胡稳才

(集美大学 航海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1],凸显了文化育人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更为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指出,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特色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办学特色在最高层面上表现为文化特色[2]。各高校深入挖掘学校发展历史以及学科专业特色中富有育德价值的文化元素,将校园文化的形式创新与路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方向[3]。大学讲坛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在弘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当前大学讲坛的文化育人功能进行探索实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国的核心是航海强国,新时代的航海事业发展自然离不开航海文化强有力的支撑[4]。在此大背景下,集美大学航海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航海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综合考虑航海技术专业特色、航海职业特点、学院航海教育百年历史与发展现状,根据学生成长成才现实需求与航海教育时代特征,创新举办了“航海有约”船长系列讲坛活动。本文结合“船长讲坛”航海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探讨校园文化与航海文化融合育人的新模式。

二、“船长讲坛”的实践探索

2016年9月,学院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推进了航海技术专业“行业英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同步创新开展“船长讲坛”作为培养方案中综合素质拓展模块之一,从讲坛建设的统筹管理、组织协调、讲坛嘉宾、主题内容、宣传途径及开展形式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规划并建立了相应运行机制。五年来,“船长讲坛”组织管理不断规范,规模逐步扩大,校园影响持续增强,不断凝聚广大师生、优秀校友以及企业船长的力量,在大力弘扬航海文化与积极服务国家海洋战略的大视野下,搭建了模式创新、内容优质、独具特色的航海文化传播载体与航海文化育人平台。

1.学院管理多方支持

自“船长讲坛”开创以来,学院领导十分重视并规范管理,把讲坛建设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来抓,坚持以“彰显航海职业,传播航海文化,弘扬航海精神,提升航海教育”为基本宗旨,紧紧围绕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开阔学生行业视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目标。提出“五结合四提升”实践理念,即“船长讲坛”与创新航海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学科专业发展相结合、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与航海教育工程质量相结合、与学院内涵建设相结合,进而提升航海校园文化的教育引导力,提升航海教育改革路径的创新力,提升航海技术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航海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以“船长讲坛”为载体的文化育人创新路径,在学院的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和有序管理下,受到学院师生、行业专家、海事单位、兄弟院校以及合作企业的广泛关注、高度认可与积极响应,并在讲坛嘉宾确定与主题筛选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截至目前,已有学院“双师型”船长、航海领域杰出校友以及航运企业资深船长等近40余人作为主讲嘉宾登台开讲,并初步形成多领域、多层次、多视角的主讲嘉宾资源库。

2.专人负责协同组织

为有效搭建航海文化的交流平台,保障讲坛活动长期有序推进,学院配备了一支专门组织团队,由航海系人文组组长主要负责,各年级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学院团委协同组织、共同参与,团队成员职责明确、分工协作。人文组组长负责“船长讲坛”的年度规划、嘉宾安排、主题拟定、现场主持与资料库建设等,班主任及辅导员负责讲坛信息发布、学生通知、出勤考核、纪律管控与讲坛反馈等,学院团委则负责前期海报制作、现场记录摄影、新闻跟踪报道等宣传推广工作。

3.主题紧扣学生需求

“船长讲坛”作为航海技术专业“行业英才”培养模式的素质拓展内容之一,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高质量航海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在讲坛主题设置上突出“一个核心、四项原则”理念思路:围绕高质量航海人才培养为核心,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航运强国”战略等政治原则,瞄准航海技术专业知识、航海职业综合素质与行业发展前沿信息与动态趋势的方向原则,讲坛内容具有时效性、典型性、思想性及教育性等育人原则,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与专业建设发展的目标原则。

为保障演讲主题内容的专业性、针对性与趣味性,学院通过主题问卷调查、学生代表推荐与讲坛后期反馈等方式,收集整理学生就航海专业和航海职业所关心的兴趣方向、热点话题和需求内容,对征集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综合考虑航海技术专业特点和学情,以丰富理论知识、拓展行业视野、助推人生规划及激励职业意愿等为导向,积极采纳学生的意见与建议,筛选并确定符合学生需求、针对性强的讲坛主题库,再结合各主讲船长不同的职业经历、航海经验以及擅长领域等进行合理有效的匹配对接。

4.宣传方式多管齐下

通常由班主任与辅导员在班级QQ群、微信群及时发布讲座相关动态信息,同时为扩大“船长讲坛”的影响力、辐射面和增强举办效果,确保学生思想认识上同步跟进,由学院团委制作讲坛宣传海报置于教学楼、食堂等醒目位置,方便学生多渠道获取讲座信息,做好前期宣传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学习部在讲坛举办时全程参与跟进,结合主题内容以及现场学生反响撰写“船长讲坛”新闻稿,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学院及学校微新闻网络平台及时发布讲坛动态与成果报道。

5.现场互动形式灵活

不同于传统课堂中氛围的严肃、内容的规范、时间的限定,“船长讲坛”则以短小精悍的主题内容、灵活个性化的主讲形式,将航海业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前沿科技发展等专业领域内容,与船长们的成长历程、工作经验以及职业生涯中的奇闻趣事、人生感悟等内容有机融合,既增强了讲坛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从而达到理想的沟通交流效果。每次讲座最后时段设定为答疑互动环节,学生就面对专业、职业以及人生规划过程中存在的困惑、迷茫及其他感兴趣的问题与主讲嘉宾进行面对面问答互动,让学生感受到前辈或校友给予的理念和思想引导。嘉宾的解读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互动环节使讲坛现场氛围更加活跃,主题更加深入,提升了讲坛的质量和效果。

三、“船长讲坛”的效应分析

5年来学院累计举办“船长讲坛”38场,直接受益听众超过6000人(次),通过“追随船长们的成长足迹,聆听前辈们的内心声音”,以面对面沟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航海文化育人、航海精神传承以及学院内涵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1.增加知识积累,拓宽学生视野

时代赋予航海教育的历史使命,不应局限于航海技术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还要充分拓展学生专业知识涉猎的广度以及培养国际视野与创新思维。传统课堂教学多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职业实操技能的传授,有较为规范的课堂管理和严格的教学任务要求,且由于授课教师通常仅熟悉自身研究领域,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航海经验相对不足,致使学生在课堂中能摄取的课程外延知识较为有限。而“船长讲坛”作为第二课堂创新路径,形式灵活自由,内容丰富多样,成为对传统课堂教学与正常课程学习的有力补充,是航海专业知识与行业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航海职业素养培养与航海人文精神传播的重要途径。结合船长们的工作经历与航海经验,开展了“走近滚装船”“船舶动力定位系统发展与应用”“VTSO搜救相关知识”“玩转船舶——船舶建造、下水与试航”等航海知识类主题讲座,学生可以学习到传统教材以及课堂上难以体现的专业知识,从而增进专业知识的积累,拓宽行业认知的视野,增加航海综合素养的深度与广度,培养创新思维。

2.树立正确三观,明确职业规划

“船长讲坛”的首要功能即在航海人才培养过程中秉持价值原则,培养具有正确职业价值取向的高素质人才。航海技术专业学生通常处于18~22岁之间,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人生关键时期,他们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掌握,更需要思想心灵的滋养。通过“船长讲坛”活动,分享优秀船长成长历程,聆听同行前辈人生心声,分享他们求学阶段的迷茫、人生规划的困扰、航海历程的快乐与艰辛以及面对困难时所展现的意志品质,从人生情景与专业情感上产生共鸣,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润物细无声”效果,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提升学生人生规划的构建力[5]。如“海员的职责分工和职业自豪感”“成长路,航海情”“船长养成记”“我眼中的航海职业”“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主题,将航海专业知识和三观塑造有机结合,个人成长历程和职业价值引领互相契合,航海文化内涵和航海素质培育有效融合[6],让学生在拓展知识的同时心灵得到启迪,在汲取养分的同时思想得到升华。每一次“船长讲坛”,小而言之,是一场航海文化的传播、成功人生的分享;大而言之,则是一次砥砺思想、补钙铸魂的价值观塑造与精神品格的提升。

3.提升综合素养,促进成才成长

新时代背景下,伴随海运业不断发展航运企业单位对航海类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航海综合素养培养已成为开展航海教育教学的主要思路、创新航海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目标和衡量航海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准。为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并满足行业人才需求,要有效提高航海类学生综合素养,单一依靠传统课堂教学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创新开展第二课堂作为有效补充。“船长讲坛”在形式上有灵活性、主题上有针对性及内容上有趣味性,更能活跃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实现课程育人与文化育人双管齐下,从而提高航海人才的综合素养。

如“航海英语与跨文化交流能力”“船长的人格与魅力”“Team & Leader Ship”“投身航海,大有作为——海员职业进入新的黄金时期”等航海人文素养主题讲座,能启发学生对航海职业意愿和职业规划的思考;同时优秀前辈的榜样极大地影响学生对航海职业的情感,开解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选择困惑,激发他们实现职业理想、人生价值与自我追求的内生动力,逐步内化为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成才成长。

4.弘扬航海文化,传承航海精神

建设航海强国离不开优秀航海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7]学院在传统的“世界海员日”“中国航海日”“航海技能大比武”等活动载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途径与传播形式。通过“船长讲坛”活动,大力宣导航海职业的价值和贡献,积极展示优秀船长的成长与风采,营造良好的航海校园文化育人氛围,进一步加强“学航海、爱航海、投身航海”的专业思想,强化航海职业素养与精神品质的培养。充分挖掘校本元素以及结合航海工作实践,学院“双师型”船长开展了“陈嘉庚与航海教育”“碧海丹心——严力宾”“亚丁湾护航”“北极东北航道航行漫谈”“‘雪龙2’号的南极之旅”等主题讲座,分享航海中的艰险历程与奇闻趣事,让优秀航海者身上蕴含的素养品质与航海精神更加生动鲜活可感知,帮助学生在心理、观念、情感和行为等方面逐步培养优秀航海者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传承航海文化与航海精神,树立和激发航海职业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强大精神动力,从而明确自身职业定位和规划,并积极投身于航海事业,服务海运强国战略[8]。

5.促进内涵发展,提升航海教育

推进航海文化发展建设、提升航海文化内涵品位、创新航海文化育人模式,是航海教育内涵发展与提升航海人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学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船长讲坛”中,讲座主题及演讲内容能充分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精准的专业职业分析与科学的航海生涯规划,充分展现航海专业职业特点、航海教育理念与优秀航海文化,构建符合学科专业特色、体现行业发展需求、紧扣航海人才培养标准的航海文化育人体系,提升了航海校园文化的创新力、吸引力与引导力。通过创新建设航海文化传播途径与酝酿浓厚的航海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感染人、熏陶人,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实现了专业课程育人与航海文化育人同向同行的课堂内外有效联动,促进航海教育内涵式发展。

“船长讲坛”活动在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同时,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文化育人重要作用,促进航海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优秀学长、同行前辈的思想引领与榜样力量和内涵丰富、视野开阔的专业理论与实践内容,坚定了学生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激发了专业学习的内在动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9]。“船长讲坛”深植厚重的航海文化与航海精神内涵,以其独特的文化精神魅力,成为航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进一步高效开展“船长讲坛”的思考

“船长讲坛”已逐步成为学院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是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和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但在模式创新以及探索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例如思想认知还不到位、发展定位尚不明确、资金投入不足及讲坛设置随意性等,直接制约着“船长讲坛”的效果、质量以及向更深层次发展。如何激励更多学生自愿走进讲坛、聆听讲坛,由“要我参加”转变为“我要参加”,如何构建更有思想深度、更有航海内涵与更有教育意义的讲座内容,如何吸引更多优秀的行业专家、资深船长的积极参与,这些都是值得深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可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提高。

1.加强院系建设管理,加大资金和人员投入

“船长讲坛”是目前校园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学院应确立在前期讲坛实践基础上趁势将其着力打造成为校园文化品牌的长远定位,进一步重视讲坛活动的建设管理,统一思想认识,提升讲坛地位,加强统筹协调,根据专业发展现状和航海人才培养需求,科学制定讲坛的发展规划与运行机制,推进“船长讲坛”的科学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划拨讲坛专项经费;成立讲坛领导小组,协助学院监督经费的合理使用,指导监督讲坛建设的有效推进。有了足够的思想重视和经费投入,能邀请更多优秀航海专家走进校园参与讲坛,整合更多更好的社会资源,讲坛的质量才能稳步提高,从参与的获得感上真正提高学生走进讲坛的热情,讲坛的地位也会逐渐提升。

2.加大学生教育引导,吸引企业积极参与

通过班主任、辅导员日常宣导,课堂中授课教师给予正面教育以及微信公众号宣传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参加“船长讲坛”对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提升“船长讲坛”作为一种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与品牌效应,逐步形成浓厚的航海校园文化育人氛围。

弘扬航海文化、传承航海精神是航海类院校与航运企业所应共同承担的任务与职责。依托校企合作航海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将“船长讲坛”纳入校企合作内容之一,吸引合作企业积极参与并将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养、职业道德规范和航海人文精神等要求贯彻到“船长讲坛”活动中,协同学院精心挑选并定期安排资深船长走上讲坛,以充分发挥校企资源互补优势,形成师徒带教,达成能力复合,实现学科与产业对接、专业与职业对接,特别对强化学生的职业思想、职业意愿与职业素养能起到榜样效应和引领作用[10]。

3.注重讲座组织规划,创新讲座内容形式

每学期初,“船长讲坛”组织团队要做好讲坛整体规划,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对主讲嘉宾、主题内容与进度计划进行精心安排。选择专业理论水平高、航海经验丰富、表达能力强、授课方式活泼轻松又富有正能量的主讲嘉宾;在主题类型上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需求和期待,每学期可按照航海知识类、航海职业类、航海文化类、航海精神类以及航海趣闻类等主题交错进行,同时注重主题内容的丰富性和时代性,聚焦航海科学技术发展前沿以及行业动态发展趋势,拓宽学生对航海业发展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科学素质;在时间安排上,避开正常上课和学院社团活动时间,以保证讲坛的“上座率”;在讲座形式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现场论坛、网络视频论坛等形式,并充分利用学校实习船“育德”轮的资源,在学生实践实习期间邀请船长在实船工作环境开展讲座。

4.建立讲座嘉宾智库,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为保证讲坛质量及可持续开展,学院应充分挖掘、整合校内外有效资源,建立质量高、数量足的讲座嘉宾智库。校内可选定有丰富航海经验,学生喜爱且善演讲的老师;校外可邀请知名校友、合作企业资深船长,还可以与海事单位、航海兄弟院校展开合作,搭建“迎进来、走出去”嘉宾资源的共享平台。

建立主讲嘉宾遴选机制,综合考虑政治素养、航海经验、工作经历与演讲水平等方面因素,要求嘉宾对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专业思想、职业意愿、兴趣爱好等有一定了解,以利于讲座的针对性和沟通的有效性。确定人员后颁发讲坛嘉宾荣誉证书并建立嘉宾联络群,以保障日常在讲坛主题拟定、效果反馈与经验分享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同时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现状与现实需求。

5.完善有效运行机制,保障讲坛持续发展

创新“船长讲坛”的组织机制。在现有组织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学院各社团展开协作,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将讲坛的前期宣传、组织策划、场地布置、现场主持、跟踪报道以及反馈评价等大量具体事务性工作交由各社团学生完成,学生由单一聆听者转变为讲坛活动的参与者,在讲坛举办过程中增加实践锻炼的机会,实现实践育人与文化育人的并行融合,增进学生对讲坛的理解与情感,逐步培养主人翁意识。

制定“船长讲坛”激励机制。明确“船长讲坛”的作为素质拓展的课程性质并根据参加次数进行学分认证管理,如连续两年内参加20场可获得2个学分,解决一些学生选修课学分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改变学生对待讲坛的态度,激发学生参加讲座的热情,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建立讲坛质量评价机制。制作科学合理、简便有效的讲坛质量评价问卷,每次讲坛后就讲坛效果开展随机不记名问卷调查,真实了解学生心得体会和内心评价,同时掌握学生的意见建议与期待需求,有针对性地完善与提高,更好地提供高质量的讲座。同时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每次讲座主题内容的积极思考,可策划“船长讲坛”听后感征文及评选活动,优秀作品通过学院网络平台发布并给予一定奖励。上述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期待、带着思考听讲座,逐步形成“广泛参与、共参同建”的良好局面。

五、结语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航海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内在要求。作为航海文化创新平台和育人载体,“船长讲坛”聚焦航海特色主题,挖掘航海文化价值,彰显航海精神力量,为海上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人生成长导航助力,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成效,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认可。实践中将进一步总结成功的做法,创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深入研究并不断提升“船长讲坛”文化育人的有效性,使“船长讲坛”成为航海校园文化的品牌,在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培养高素质航海人才中发挥其独有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讲坛航海船长
倾听·对话从室内乐开始
——天津音乐学院第四十期“天籁讲坛”
断水三天的航海人
大航海争霸
出发吧,船长
“父母讲坛”:为学校教育推开“另一扇窗”
农业农村部举办第77期每月讲坛
航海博物馆
《杂文选刊》2017年7月精彩推荐公民讲坛
丢失
蚂蚁小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