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风景

2021-01-15 00:47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21年48期
关键词:红柳戈壁滩陕北

大家还记得袁鹰写过的一篇文章《白杨》吗?那么挺直的一行行白杨树,构成了戈壁滩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作家笔下的高原和戈壁滩上的风景吧!

【选文一】

绿色的宣言

◎赵丽宏

戈壁滩。戈壁滩。戈壁滩……

世界上,仿佛只剩下了渺无际涯的戈壁滩。一大片一大片灰黄单调的色彩,在车窗里向后倒退,向天边延伸,遥远的天边,起伏着寸草不生的秃山,那暗红的色泽和奇特的形状,竟使人联想到了月球和火星……

荒凉、贫瘠、寂寥──这些令人发怵的文字,似乎就是专门为戈壁滩创造的。

灰黄中,突然闪出几星浅绿!尽管绿得可怜,却使我的眼睛发亮了。在这片无边无际的荒滩上,原来也有生命。星星点点的绿色在不断地闪烁,它们改变了戈壁滩可怕的形象。

这些奇怪的绿色是什么呢?

“是刺棵子。”一位饱经风霜的旅伴告诉我。

刺棵子。刺棵子。刺棵子……

我踏上茫茫的戈壁滩,我要认识这些奇怪的绿色。

我终于看清了它们。在冒着青烟的沙砾中,在龟裂的土壤里,在那些不知从哪里飞来的大石块下,它们蓬蓬勃勃地生长着。纤长的枝条,无拘无束地向四面八方伸展,枝条上绿色的利刺和小圆叶,骄傲地在烈日和热风中摇曳……

哪里有戈壁滩,它们就在哪里出现,不管风沙多么狂暴,不管炎阳多么酷热,它们都顽强地在荒芜中绽吐着给人以希望的色彩,透露出生命的信息。

我惊讶了──在这生命绝迹的旱漠荒野上,它们怎么能生存下来呢?该不会有什么特异功能?

我想从沙砾中拔出一棵来,但费尽力气,未能得逞,利刺却戳破了我的手……

哦,这倔强的小生命,把根扎得那么深!

我看见它们在骄傲地微笑,我听见它们在骄傲地唱歌。面对广阔而又无情的大戈壁,它们能不骄傲吗!

它们在用那星星点点的绿色向世界宣告:生命,是无法战胜的!

来,沿着它们的足迹向荒漠进军吧,前方,一定能找到绿洲……

(选自《赵丽宏语文课》2018年7月)

心语点点

在一大片灰黄单调的戈壁滩上,星星点点地生长着绿色的刺棵子,那是生命的力量,那是希望的颜色,那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气势。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便有勇气在荒漠中找到绿洲。

【选文二】

陕北农民

◎张丛笑

民风,如某种庄稼或树木一样,是由一方土地生长起来的。

我曾多次去过陕北农村,陕北,是一块令我终生难忘的土地。

在村子里帮着一位大嫂推碾子碾玉米糁儿。石碾子在吱吱响,大嫂一只手掀着碾子的木架,一只手拿着笤帚扫碾宽了的玉米糁儿。这时,一缕细长的秀发,就从她的鬓角垂了下来,在耳前飘荡。大嫂不时用手指把秀发撩到耳后。但那发丝却又滑落下来。她的鼻梁、额角、嘴唇、脸庞,都透出陕北女人特有的秀美。

坐在那深大而高的窑洞里的炕上吃饭。炕,紧贴在大窗下边,炕上铺着白白的羊毛毡,被子整齐地叠成一道,放在炕的那头。窗子的窗棂间,贴有红黄蓝的各色剪纸。屋子的男主人,同我面对面盘腿坐在饭桌的两边,陪我“旋吃旋喝”。他的老伴和儿媳则在外边的厨房里用饭。他的儿媳,一会儿便走进窑洞,为我盛饭,添菜,拿馍。饭,总是盛得满满的,好的菜,总是放我那边。一切,是那么条理,那么礼节,那么细致。

陕北的老乡憨厚,他们对人特别好。一位同志曾对我讲,有一年,他们去陕北清涧县的某农村工作,一天在村支部书记家里吃过午饭,他就按规定悄悄地把两张钞票压在木盘下。当时天下着小雨,道路很是泥泞。他的汽车爬坡走了约一里路,忽然听见背后有人喊,他便把车停了下来。他看见一个小伙子迈着艰难的步子,从下向上攀登。等走近了,他才看清追赶来的人是支部书记的儿子。他走到汽车跟前,把两张钞票扔进车窗,一句话没说便朝下走。他知道,这小伙子患病在家躺着,可他因为那两张钞票却冒雨跑了过来……说这话时,这位同志的眼圈都红了。

画家刘文西创作过一幅画,画面的标题是《陕北农民》。画上,两个脸盘狭長、皱痕很深的农民,头裹羊肚手巾,脊背上背着大山般的糜谷,正在路上行进。看那幅画时,我曾琢磨,陕北农民是牛!

牛是无私的,负重的,为他人的。

一位诗人对我说,有一年,他和一个朋友去延川县的某个农村。路上,他俩口干舌燥。附近有个李子园,两个人就走进园子。看园的老人并不认识他们,立即端了半篮李子给他们吃。吃完,他们付了两毛钱。老人道:“园里吃李子是不要钱的,你们既然给钱,我就给你们摘一些带走。”他俩不要,老人硬是给他们的包里塞了三十多个李子才作罢。

一位汽车司机对我讲,他驾驶卡车在陕北拉货,如果东西从车上掉下,路人见了就会大喊,有时甚至替他保管东西等他去拿。

陕北的黄土高原,虽然给雨水冲刷得沟沟壑壑,但它却是那么厚重,那么浑然一体,那么广阔无际。陕北农民的形象,就和这背景融为一体。陕北农民的淳朴古厚之风,将永远拂荡于华夏大地。

心语点点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千沟万壑、黄沙滚滚的黄土高原,浸养出陕北农民热情、豪爽、粗犷的性格,他们就像默默奉献的老黄牛一样,给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选文三】

高原红柳(节选)

◎李 哲

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她遍地生根、开花、结果,从不向人们、向大自然索取什么,只是默默地奉献。

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的确太可怕了!狂风肆虐,石走沙飞,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撕裂了,风魔和沙怪露出狰狞的面孔,发出一阵阵狂笑。

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她们把根扎得更深,把触须牵得更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她们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她们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红柳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春天来了,红柳火红色的老枝上,发出了鹅黄的嫩芽,接着长出一片片绿叶。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使多少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让他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藏族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

孔繁森同志喜爱红柳。凡是他走过的雪域高原上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栽植的红柳。他常说:“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

在纪念孔繁森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和他同期援藏的战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了那历经风霜雨雪却永远挺立的高原红柳。

心语点点

开篇极力描写红柳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突出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并告诉我们:顽强的精神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要向顽强的红柳学习。

猜你喜欢
红柳戈壁滩陕北
高原红柳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大漠红柳
我的大陕北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党建地图·陕北
戈壁滩
戈壁滩的树根
红柳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总结
戈壁红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