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全媒体人才培养的“双导向”教学模式探究

2021-01-16 04:36徐国莉
关键词:导向成果课程体系

徐国莉 王 婧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人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1]他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1]全媒体的特征是打破旧媒体的壁垒和界限,实现资源、内容、宣传、利益的融通共享。全媒体人才也从单一向多元转变,培养视野广阔、能力多元、技能融合的全媒体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传媒类专业“过于依赖传统学科课程设置”“难以突破学科壁垒,真正做到学科交叉”[2],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足,技能融合性不强。有的高职院校虽已开始探索学科交叉融合改革,但教学实施上仍是课程各自为政,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联系。在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的背景下,传媒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人文学院探索全媒体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双导向”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高职全媒体人才培养“双导向”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所谓全媒体人才培养的“双导向”教学模式,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系统论为指导,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融合工作过程导向和成果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观,进行专业整体策划、课程联动实施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师、教材与教法“三教”融合,培养全媒体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论是其哲学基础,核心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从整体出发研究整体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最优目标,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其主要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任务驱动法的有效实现途径。教学目的是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便于学生建构的可能形式,教学任务是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学生参与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模拟工作活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在建构——重构——解构的循环中发现、学习和巩固知识的”[3]。工作过程导向与成果导向相融合是其课程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先后经历了基于实践本位、能力本位、工作过程本位的课程改革浪潮,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实施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而《悉尼协议》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的理念和范式,指导着成果导向教育的实践探索。

工作过程导向按照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即职业行动领域分析)—专业培养目标分析(职业能力和知识领域分析)—结合学生认知和职业成长规律来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重点是职业能力和知识领域分析,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维度开发职业能力需求结构。与之相适应的是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和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

成果导向是《悉尼协议》的核心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反向设计课程观,强调以学生受教育后的产出是否达到毕业生核心能力要求,来评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在此理念下,教师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最终学习成果为起点反向进行课程设计,并开展教学活动。课程结构与能力结构之间有一种清晰的映射关系,每一种能力都有明确的课程来支撑,建构一个清晰的学习成果蓝图。因此,“工作过程导向、成果导向课程开发应兼容并蓄、融合运用”[4]。

全媒体人才培养的“双导向”教学模式基于上述理论,从专业宏观层面整体策划,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构建毕业要求指标及课程体系,开展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并设置阶段性目标及学期综合实践项目;从课程微观层面联动实施,设计并实施子项目或子任务,从而反向形成“课程子项目(课程目标)—学期综合项目(阶段性目标)—学期专业教学目标—专业总体目标”的完整目标链。

二、高职全媒体人才培养“双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

高职全媒体人才培养“双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有五个关键环节。

(一)设计“双导向”人才培养方案

工作过程导向的“双导向”人才培养顶层设计,要求首先调研行业产业的人才需求,基于职业岗位和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素质要求的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全媒体行业的迅猛发展已催生一大批新兴岗位,如音视频编辑、全媒体采编、数据分析师、网页美工设计等。同时,在成果导向理论指导下,“双导向”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全媒体复合型人才需求和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毕业标准及毕业要求指标体系,坚持立德树人,形成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1+X证书制度改革,与全媒体相关度最高的是“新媒体技术”证书。成果导向思维要求紧跟行业产业发展动态及国家相关政策,充分吸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最新成果,形成“书证融通”的全媒体人才培养方案。

(二)构建“双导向”专业课程体系

“双导向”专业课程体系基于职业面向和岗位的精准分析,按照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学习领域,对课程的学习情境进行细化;同时融合成果导向反向设计课程开发理念,根据毕业标准及毕业要求指标体系,形成与能力结构相匹配的课程结构。例如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对应的核心岗位为网络编辑,典型工作任务如内容编辑、网站管理、整合营销、网络运营等,课程体系设置则形成涵盖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包含创意写作、数字媒体技术、媒介策划三个轴向的三维立体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引入1+X证书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是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新媒体技术”证书标准围绕中、高、本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职业面向,在“书证融通”的课程设置中体现中、高、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以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策划“双导向”综合实践项目

“双导向”综合实践项目按照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项目驱动为引领的思路,以清晰聚焦、上下衔接、循序渐进的目标反向设计思路,为每个年级、每个学期策划至少一个大型综合实训项目,并将具体任务以子项目、子任务的方式分解至每门课程,最终形成以专业整体策划、课程联动实施为特征的专业综合实践项目库。综合项目的目标难度要求随学年逐年提高,最后达到毕业要求。

“双导向”综合实践项目将企业真实的生产性实训、职业资格考证、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等实践项目引入课程。真实的企业任务或仿真的典型工作任务,例如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一年级整合“摄影基础”“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组织“素人改造”摄影大赛、“最美教师”摄影展项目;二年级整合“新闻采写”“纪实摄像与后期制作”“节目策划”“网络文案与广告创意”“网络传播实务”等5门课程,策划实施“采访校领导”新闻访谈节目和当地“特色小镇”“美丽乡村”采风展项目;三年级整合“网络营销策划”“传播项目管理”“文案创意写作”“影视后期处理”等4门课程,策划实施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专题报道活动。“双导向”综合实践项目也包括专业相关度较高的职业能力大赛或创新创业类比赛,例如专业所有年级引入“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等行业有影响力的比赛作为综合项目。

(四)实施课程“分包联动”子任务

“双导向”教学模式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实施理实一体行动导向教学法,即宏观上专业整体、综合策划,围绕专业教学目标设计学期综合实践项目;微观上课程联动、分包实施,共同完成学期综合实践项目。每学期各门课程以分包的形式各自完成子项目、子任务,均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独立制定实践教学指导书、实验实训报告。课程评价体系则涵盖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操作和综合能力提升,共同指向学期教学目标。

(五)形成实践项目“显性的”成果

在“双导向”教学模式下,教师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和学习指导,所有综合项目及子任务或子项目均有可展示、可检验的成果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行动,完成自主建构过程,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随着项目的完成,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得到培养。当所有课程分别达到预设目标时,专业阶段性教学目标得以达成,同时专业能产出可检验、可展示的实践教学成果,包括推荐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作品、创新创业成果、社会服务项目成果等。

三、高职全媒体人才培养“双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高职全媒体人才培养“双导向”教学模式将教师、教材、教法三大核心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

一是专业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双导向”教学模式精准对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和专业综合实践项目库,以学期综合项目为抓手,课程分包联动实施,学科交叉融合,打破课程、师资、技术之间的壁垒和界限,促进各方资源整合,形成具有全媒体思维、资源共享融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打造高效课堂,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双导向”教学模式还促成了《新媒体作品评析》等校本教材的出版。

二是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提升明显。“双导向”教学模式与视野广阔、能力多元、技能融合的全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十分契合。它体现了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观,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培养学生媒体整合的专业综合能力及有关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目标,促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的建立。综合实践项目成果是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部分优秀作品在教师的指导下选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近几年,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等业界较有影响力的技能大赛,获得多项大奖,从获奖数量和等级来看,教学改革效果十分显著。“双导向”教学模式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不但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更促进其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是专业教学团队能力不断提升。在“双导向”教学模式中,专业负责人始终是教学活动全程的总指挥;各任课教师高度协调一致,及时沟通课程目标达成、学生状态、项目结果等具体情况,并调整教学策略,最终达到预设目标。课程联动有利于师资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协作,有利于团队成果的打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近年来也更加注重教学团队的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与反思改进的能力。两年来,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教师团队先后获得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赛遴选赛二等奖的成绩。

全媒体人才培养的“双导向”教学模式,对工作过程导向和成果导向两种课程教育观是一种扬弃。它既是一种课程结构的变化,也是一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实践探索表明,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进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尤为重要;同时,适应全媒体行业产业发展趋势,具备理实一体、产教融合功能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与协同育人平台不可或缺。这些保障措施都会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双导向”课程开发与设计,解决专业目标分析、工作任务分解、项目来源、成果应用等核心问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导向成果课程体系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偏向”不是好导向
验收成果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工大成果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