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青年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发展

2021-01-16 04:36郑晓绵
关键词:专业化广州志愿

刘 洋 郑晓绵

(1.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1;2.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广州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是指通过志愿服务组织效能、多维度的支持体系、专业稳定的主体建设、精准对接社会需求和全方位的评价考核等建设,促使广州青年志愿服务呈良性循环样态,进而助推广州青年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提升组织效能是组织建设,多维度的支持体系是责任分工,专业稳定的队伍建设是人才保障,精准对接社会需求是服务范围,全方位的评价考核是激励方式。这五个方面彼此促进,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广州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体系。

一、广州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定位

新时代是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全方位改革和发展的时代。广州青年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方式,在新时代进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促进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社会实践是广州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的土壤,也是检验其有效性的标尺。立足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现实、应对社会实践发展的需求是广州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新时代广州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不是空谈理论,而是要落地生根,服务群众,其专业化发展只有与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接轨,开展契合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活动,才能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生活质量,真正成为促进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广州青年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发展符合新时代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青年志愿服务所蕴含的道德风尚、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折射出中国的传统美德和道德思想。虽然广州青年人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但是广州青年人的成长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在同一频道。广州青年志愿服务者正是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去塑造完美、实现幸福,他们不求回报,以他人的幸福快乐为追求目标。广州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承载着广州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延续着中国传统美德,体现着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追求。

(三)增添社会治理活力的项目工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其实质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主体地位。社会治理离不开社会组织、社区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协同管理。参与社会治理、提供社会服务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新气象。广州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能够提高广州青年志愿服务的组织化程度,激活社会活力,调动广州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另外,广州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还将建立起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缓冲地带,化解社会矛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四)担负培育时代新人的教育使命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年的发展,强调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深入、持久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帮助青年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1]。培育时代新人是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的关键。“时代新人是新时代参与社会建设的新主体,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担当者,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2]广州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正是以培养广州青年为目标,通过系统化培训增强广州青年的主体意识、提升广州青年的志愿服务技能,提高广州青年为社会作贡献的能力,帮助他们真正成长为能够承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广州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困境

广州青年志愿服务事业以良好的态势持续发展,志愿服务的价值也被广泛接受和认可。但是广州青年志愿服务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这些不足也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一)组织建设薄弱

近年来,广州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社会公益组织,改变了广州青年志愿者盲目参与志愿服务的状态。但是在实施广州青年志愿者访谈的过程中,一些受访者谈到广州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特定时期为特定事件而服务的现象,一旦此事件结束,志愿服务活动也就终止。也有部分广州青年志愿者表示经过某次志愿服务活动加深了对志愿服务的理解,也会通过其他的方式继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然而,志愿者们普遍认为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或社会公益组织对志愿服务持续发展的重视不够,没有关注到广州青年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方式,疏忽了广州青年志愿服务组织自身的建设情况。广州青年志愿服务组织自身建设是广州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基石,只有将自身建设为合理有序的组织,才能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

(二)服务岗位局限

随着广州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和志愿者队伍的壮大,青年志愿服务所涉及的服务领域也在不断扩展,渗透到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扶贫济困、扶幼助弱、社区服务、帮老助残、环境保护、慈善招募等。然而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或者社会公益组织的重视不够,导致青年志愿者得到既可以提升专业水平又可以服务社会的志愿活动比较少。多数青年志愿者从事的志愿服务与自己的专业技能或者特长没有关系,只有小部分青年志愿者的专业技能与志愿服务诉求相契合。青年志愿服务岗位的局限性使广州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出现了“一招鲜”的现象,很多青年志愿者参加过一次,就没有意愿再参加第二次。将青年志愿服务领域和服务岗位有机结合,专业技能与志愿服务需求合理匹配是广州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激励机制缺乏

虽然广州市志愿服务组织努力完善志愿服务组织机制,但是仍存在执行不足、支持力度不够的情况。以奖励为例,虽然大多数广州青年志愿者并不是很看重物质奖励,但对具有实际意义的精神奖励的需求还是很强烈的。尽管有的青年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也得到过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但都有一种“获奖”的感觉。没有相应的文件规定何种志愿服务对应何种奖励。因此,广州市政府和各志愿服务组织应关注如何更好地为青年志愿者提供激励保障,进而促进青年志愿服务者的身心发展,保证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运作的实效。这也是广州青年志愿服务延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四)社会认同不高

广州青年志愿服务者在大型赛事中提供的志愿服务都能够得到社会的好评和认同。但大型赛事只是一时的存在,更多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常见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类型有义务支教、帮助老人、环境保护等,可是社会对其认同度并不高。很多青年志愿者表示,希望被帮助的集体或者个人能够真正理解志愿者,而不是秉持着“不用白不用”的态度。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也要去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地方,不能为了志愿服务而服务,否则效果并不好,被服务者也不领情。广州青年志愿服务如果没有真正落地,也就没有所谓的专业化发展。

三、广州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路径

广州青年志愿服务是广州青年志愿者(团体)通过参与各种不求回报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人及社会提供的服务活动。这种活动的持续发展呼吁青年志愿服务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多维度构建青年志愿服务体系。

(一)组织建设:着力提升组织效能

广州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是汇聚广州社会资源、传递社会关爱、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载体。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效能的提高有利于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进程。首先,强化组织管理意识。广州青年志愿组织应强化自身的战略管理思维,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对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判断,并且能够保持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与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态平衡,确保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稳定发展。其次,完善组织管理制度。以《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和《广州市志愿服务条例》为参照,建立青年志愿组织内部细化可行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及成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进而保证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合理有序地运行。最后,树立组织良好形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通过内部的宣传、教育,将奉献精神与公益理念内化到每一位组织成员,坚定青年志愿者的崇高追求,树立良好的志愿服务组织形象。

(二)责任分工:多维度的支持体系

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多维度的支持体系是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建设的必然要求。其一,政府引导青年志愿服务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通过《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及《志愿服务条例》两个文件,在制度维度对志愿服务进行规划。广州市政府积极落实文件精神,引导着青年志愿服务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绽放光彩。其二,共青团调控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广州市共青团组织可以凭借其良好的组织、培训和管理平台,组织开展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还可以发挥其引导作用,协调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有效整合社会上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其三,组织实施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社区、行业或单位中的社会团体以青年志愿服务队的形式开展社会服务,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也更能满足受众需要。同时,青年志愿服务组织通过社会赞助、会员缴费及自办实体创收等方式开展其他业务工作,也可以为广州青年志愿服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人才保障:专业稳定的队伍建设

青年志愿者是广州青年志愿服务的主体构成。通过多样的培训方式,提升青年志愿者素质,这是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的人才保障。首先,以专业为依托,组建技能型队伍。在某个领域有所专长或者具备某项专业技能的志愿者、技能型志愿服务队伍可以解决普通青年志愿者难以解决的专业问题。其次,邀请专家学者,提供智力支持。国内外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对青年志愿服务各项工作的科学思考和系统分析是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的理论支持。来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志愿组织的专家和社会各界精英对青年志愿者的现实建议是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的实践指引。最后,开展智库培训,提高服务队伍稳定性。积极创建志愿服务者智库,争取共青团、高校和民间学者的支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输渠道,建立网络培训平台,使青年志愿者以学习的形式寻找到在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中的存在感和归属感,提高青年志愿服务队伍的稳定性。

(四)服务范围:精准对接社会需求

志愿服务对象和志愿服务内容的精准锁定是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一方面,以信息系统为依托,对接社区需求。现实社会中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往往被忽略,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诉求无法呈现出来。建立对接社区的信息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社区服务需求,青年志愿者也可以第一时间去了解服务信息,甚至可以单线对接服务客体,进行一对一的志愿服务。另一方面,建设需求档案,实施项目化管理。需求档案是志愿需求与青年志愿者对接的平台,需求档案涵盖了信息汇总、统筹对接和实施监管等内容,每一份需求档案的生成意味着一个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的成立。项目化管理方式解决了青年志愿服务资源对接的难题。另外,项目化管理也使青年志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对感兴趣的项目进行选择。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以开放的姿态呈现在志愿者面前,青年志愿者也由原来的“被动安排”转变为“自主选择”。

(五)激励方式:全方位的评价考核

建立科学、公正、规范的志愿服务评价考核是广州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在传统的物质奖励和评选表彰的基础上,考虑受众客体的意见,并实施志愿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其一,接受受众客体的反馈。志愿服务效果的评价应体现在受众客体对服务质量的反馈上。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应面向受众客体发放调查问卷,客观了解受众客体的感受,并向全社会公布客体对青年志愿服务的反馈情况,全方位接受民众的监督和考核。其二,实施志愿时制度。志愿时制度作为一种激励措施,集目标激励、情感激励和社会激励为一体。它强调通过参与服务实践来计量志愿时,以此来认可、肯定和表彰志愿者。志愿时已成为心理认同和荣誉的标志。“‘红豆志愿时’‘绿叶志愿时’‘广彩志愿时’‘帆船志愿时’‘五羊志愿时’等具有岭南特色的标志物”[3]已经被普遍运用。志愿时提供了荣誉激励和心理感染,赋予广州青年志愿服务更多的生活色彩,值得进一步推广。

总体而言,广州青年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托举。立足社会发展需求,融入国家建设浪潮是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的时代使命和必然选择。以自觉的态度、主动的作为探讨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的“路线图”,有利于助推广州青年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中的应有价值和功能。

猜你喜欢
专业化广州志愿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以志愿,致青春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志愿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