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2021-01-16 16:29赵省委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思政英语教学高职

胡 婷,赵省委

(广东省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广州 51130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指出要深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个理念提出伊始,高职英语教师积极探索,在实践中寻找科学、合理且有效的实施途径,不断在发现问题和与解决问题中摸索高职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相向而行的融合策略,发掘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对高职英语教师来说,将思政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建设卓有特色的英语课程思政,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更能培育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输送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责任,要求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课程思政”的内涵中明确指出,“课程思政”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门活动,而是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各个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1]。即从各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入手,寻求其内在自然且契合的结合性,而不是并列或者是思政式专业课。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深入挖掘提炼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充分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有效设计教学计划,精心选择课堂内容。“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中的导入,为单纯的知识传授注入了人文情怀,也为英语这一门语言增添了中国色彩,赋予了中国意义。

二、高职英语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中国正处在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急需一批师德全面、素质过硬的教师,来引导和教育出符合时代需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后备军。广大教师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融入自己的日常英语教学中,英语专业存在的意义是借助英语这门语言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思维的综合性人才。高校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具有国别文化和思想前沿特色的高职英语教学以其特有的影响力势必成为思政教育的前锋[2]。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偏重知识传播,忽视对其思想情感的引领,特别在国别文化的传播上,一味地传播英语文化,导致出现了中国文化的失语现象。在英语教学中的这种失语现象,直接导致许多学生学习英语提不起兴趣,也间接导致了学生文化情感上的失根现象。高职英语应该适时地分析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文化、意识形态等内涵,在教学中通过各种素材和媒介把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做对比,依托课堂教学和课后锤炼,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理念加以提炼和传播,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两种文化的对比,使学生懂得中华文化得以坚守传承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也更加意识到学习英语这门语言的重要性,那就是“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智慧[3]。

三、“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在“课程思政”的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形成了代表性的课程,但在整体设计、路径与载体、效果评价、保障机制等方面的规范建设和制度支撑相对薄弱,导致教学改革动力不足,教师教学效果良莠不齐,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和获得感不均。特别是“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效果普遍不理想,在教学中,教学内容侧重于讲解语言知识,培养目标侧重的是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提升,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4]。

(一)缺乏指导性的文件和相应的教材引导

“课程思政”实施到现在,除了国家层面的纲领和方针政策外,地方以及各教育主体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思政”以什么样的思想为引领,包括哪些方面,各教育主体应该负有什么样的责任,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均没有相应的规定。“课程思政”没有了指导性的文件做指导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适应地方和校本的发展,无法在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上做好思想定位。

“课程思政”体现的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主要解决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如何找到专业课的“思政点”很重要,需要我们集中去挖掘,做好相应的“课程思政”教材体系建设,而现行的教材,特别是高职英语教材对思政教育的关注普遍不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联不大,注重教材的专业性,忽视特色思政理念的引入,还没有适应“课程思政”改革发展的需要,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弱化了中国文化。

(二)教师思政意识缺乏

专业课教师,特别是高职英语教师认为英语是一门工具型课程,其次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还没有从旧的思维格局中转变过来,思想政治水平和素养都不高,只注重英语理论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不注重渗透相关的思政内容,认为它们属于“两课”,有的甚至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将专业课政治化,破坏了专业课的纯洁属性和专业定位。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高职英语教师将思政课和英语教学割裂开来,忽视教材中德育思想的挖掘,更难以将思政内容渗透于语言教学,一味地偏重知识和文化的传播,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思想政治能力的提高。

(三)中华文化缺位

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的对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人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对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学习英语对他们未来的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他们学习英语的初衷。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教材体系的安排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知识的传授,涉及的西方文化知识远远多于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中国文化的缺位。语言作为特殊的文化载体,本身孕育着浓厚的精神底蕴,一味地弘扬别国文化,势必侵袭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不利于我们的思想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再加上西方主流文化的侵扰,许多教师在思想上已经不自觉形成了西方文化强于中华文化的意识,使他们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不自觉地疏离了中国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华文化的缺位。中华文化的的缺位导致高职学生一味地沉浸在别国文化的氛围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三观”,进而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无法明确辨析西方文化的糟粕和精髓,以及规避不良文化,最终那些消极的西方思想会给高职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造成不利影响。

(四)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在“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仍沿用旧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没有将课程知识和思政元素相结合,价值观没有引领知识传授,无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课程缺乏整体设计,价值观目标不明确,教学大纲和教案更是难觅思政踪影,教学方式和方法陈旧难以适应课程思政和课程知识的融合,在课程教学中重视显性教育忽视隐形引导,将刻板枯燥的思政知识怎样新颖灵活地融入高职英语教学,是每一个英语教师都必须审视和重视的问题。

(五)学生热情度低

高职英语教学所面对的对象,即高职学生普遍英语较差,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差,英语综合能力更是参差不齐,在中华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缺位,以及西方文化思想的侵袭下,长期以来形成了对学习英语的定式思维,学习英语有很强的功利性,且急于求成,学生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过级、考研、出国等,在平时学习中缺乏融会贯通,机械式学习很常见,上课不想听,考试抱佛脚。个人发展成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动机。再加上对其他专业课都在开展“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教学活动,对英语教学中也融入思政内容存在抵触和不理解的情绪。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与思政学习相脱节,不去关注思政素材和思政点。

四、“课程思政”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路径

(一)优化课程和教材配置

优化高职英语课程设置,摒弃单一的课程方式,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将中西方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计划和体系地注入高职英语教材,突出差异化和对比,积极引导学生欣赏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夯实文化自信的根基。在教材编写中融入“课程思政”改革中的教学新理念和新思路,创新教材编写,实现教材编写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质量化。优化内容编写,赋予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适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课后引导,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自信。借助于网络教学,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扎根本土,放眼国际,在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时,让学生近距离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文化。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让学生自觉融入社会主义大发展中,在思想和行动上认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优越性和长久生命力。

(二)加强教师和学生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首先,教师作为教学主导,不仅要自身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的理念及其作用,更要转变思想观念,深刻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关注学生全面和健康发展,努力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并将这些思想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创造机会,建设和推广高职英语“课堂思政”,针对教师进行多样化的培训和教研,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培训,及时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他们的思想观念进行及时更正和引导,学校和教师更要通力合作,通过其他科教活动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实他们的思想理念,通过各种志愿和实践活动,不断培育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共有的根和共同的家园记忆,是我们自信和自强的源泉,无视它或者摒弃它,我们就如无根之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在讲解西方文化时,教师必须保持头脑的清醒,在对西方文化进行解读的同时,更要介绍中华优秀文化,突出对比,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文化自信。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去了解和探讨中华优秀文化,用准确而地道的英语语言承担起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课后,鼓励学生通过活动小组和课外实践亲身体验中华优秀文化,担负起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

(四)注重课程设计,选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以“课程思政”理念为引导,将思想政治理念注入自己的课程设计中,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和英语教学结合的特殊性,从整体上把握二者的关联性,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和考核方式方法、教学模式上体现价值引领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坚持以人为本,将体验式和任务式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辨能力。甄选有思想教育意义的文章,创新教学教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发挥英语视听教学的特长,结合网络教学、微课、虚拟情景等形式深挖教材中隐形的思想政治素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培育他们职业精神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结束语

高职英语教学应该充分把握和利用其人文和思想前沿特色,开展“课程思政”,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在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理念的前提下,认真学习“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理念,提高自身道德素养,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从“课程思政”和高职英语教学的关联性入手,深挖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主动在课程设计上求变求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将思政要素融入英语教学,将中华优秀文化深入人心,使学生在专业发展中获得道德启发和道德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认知和道德素养,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思政英语教学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