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高校党的领导的思考

2021-01-17 11:39丛喜权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从严治党领导

丛喜权

(黑河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并强调“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1]。 高校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的主要阵地,高校担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大使命,高校党的建设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因此,在新时代全面加强高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全面加强高校党的领导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高校发展面临着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和挑战,只有全面加强高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校才能抓住新机遇和迎接新挑战,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

全面加强高校党的领导,事关办什么样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2]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教育强国,培养一代又一代坚定“四个自信”、拥有报国情怀的有用人才,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强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3]中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这是中国高校最本质的属性,也是中国高校最大的政治优势。全面加强高校党的领导,不但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展的需要,更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中国的高校就应该扎根中国的大地办大学,既不能在办学方向上走错,也不能在培养人才的问题上走偏。

2.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需要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要求:“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高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4]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5]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6]党的领导是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四个伟大”工程中党的建设是核心工程。高校党建是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代表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必须全面加强高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遵循高校党的建设规律,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堡垒能力,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四个服务”的战略宗旨。

3.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都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对加强高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阐述,中办和国办等部门也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加强党对高校领导的相关文件。这些重要的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既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创建了高质量发展的环境,所以,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快速的发展。高等教育向普及化阶段快速迈进,2016年,全国共有高校2 880所,在学规模3 699万人,比2012年增长11.2%,我国成为高等教育第一大国,占世界高等教育规模的20%;高等教育质量显著提升,进入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0名的内地高校从2012年的31所增加到2016年的98所,进入ESI前1%的学科数从2012年的279个增长到2016年的770个,有学科进入ESI前1%的高校从2012年的91所增长到2016年的192所[7]。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目标,使“教育强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的着力点,这样的任务只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高校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才能实现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新时代高校党的领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高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从全国1至26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来看,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加强,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更加明晰,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升,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这些都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但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特别是从政治巡视内容来看,对高校巡视始终聚焦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及党内监督等问题仍然亟待解决方面。从巡视实践来看,无论部属院校,还是省属院校,都存在一定问题。诸如,有的高校党委“四个意识”不强,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到位,贯彻中央精神不力;有的高校党委“四个自信”不坚定,没有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有的高校阵地意识不强,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不到位;有的高校对党建工作不重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有的高校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严格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高校党的领导弱化;二是高校党的建设缺失;三是高校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四是高校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五是高校党的领导和制度建设不完善。因此,全面加强高校党的领导,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必须与党中央高度一致,始终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这是高校巡视最重要的政治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关于巡视31所中管高校党委情况的专题报告》的会议上强调,从确保党和国家全局的战略高度,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这一重要问题。这不仅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高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根本保障。

三、新时代全面加强高校党的领导的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如何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工作、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方面的文件,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相关问题做了重要指示和阐述,各地党委和高校党委也有一些好的做法,为新时代全面加强高校党的领导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经验。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的理论指引。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新时代做好党对高校的领导工作,重中之重就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校必须旗帜鲜明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高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铸魂育人。高校必须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课堂建设,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科、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大师生做到真学、真信、真用,做到知行合一。

2.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融入教书育人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就是立爱党爱国的 “德”,树为党为民尽责的“人”。学校姓党,干部教师姓党,高校是为党培养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地方,学校必须毫不动摇地坚定党的领导这一根本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座谈会上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远的力量”[8]。高校教育必须首先解决好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的灵魂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2]高校教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把信仰灌入大学生心灵,并使其牢固确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以及文化的自信,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才能在灵魂深处扎根,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9]高校担负着为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如何更好地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3]。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引领的核心是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高校是新思想较为活跃和各种社会新思潮交互碰撞较为集中的地方,因此,高校党委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保证高校办学的根本目的。

4.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完善高校体制机制建设

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中央确定高校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经过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在制度层面规范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保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同运行的工作机制。《实施意见》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提供了重要遵循。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只有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机制体制建设,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的通知》文件精神,才能全面加强高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才能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才能提升治理能力,才能促进高校科学和高质量发展。

5.注重抓基层打基础,有效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高校党组织是党领导高校的桥梁和纽带,直接联系师生、引导师生、组织师生、团结师生,是激发高校全部工作的基础和内驱动力,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各项任务的核心组织。为了全面加强高校党的领导,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中共中央印了《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简称《条例》)。根据《条例》和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建的经验,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就是要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是学校层面,要处理好“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的关系,完善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决策制度,确保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二是院(系)层面,要处理好“党委(总支)书记”与“院长”的关系,规范好院(系)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三是基层党支部层面,切实解决好党务和业务工作关系,既要抓好师生党支部的规范建设,更要激发师生创新活力,实施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程等工作,提升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能力。同时,还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要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3]

6.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高校作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6]。高校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校各级党组织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要求,做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各方面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高校党委是从严治党的主体,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其他班子成员要自觉履行“一岗双责”,纪委坚定履行监督责任,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建设。高校要建立从严治党的机制体制,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要三级联动,层层传导责任和压力,把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压实、落细、落靠。高校党委要积极配合各级巡视工作,认真落实巡视整改任务,同向同行,强化党对高校的领导。高校纪委要严抓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丝毫不能松懈,坚决遏制“四风”新动向,监督党员和干部的作风建设,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为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铺路搭桥和保驾护航。

全面加强高校党的领导,任重道远,责任重大,使命神圣。必须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为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从严治党领导
彭真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坚持党的领导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乡村振兴公式 党的领导+双层经营+“三位一体”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