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体育篮球课程的路径

2021-01-17 11:39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篮球思政

陈 丽

(大庆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习近平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育人的全过程[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2020〕3号,“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课程。体育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体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身体锻炼增强人的体质,通过社会实践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体育精神是指在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高校体育课程深度挖掘体育课程原有的思政元素,结合地区特色,学校办学理念,打破传统体育教学只注重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教育的理念,思政教育与体育教育“相互隔绝”的独立模式,将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完全贯彻到整个高校体育教学之中,是新时代中国高校落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篮球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体育课不仅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在此基础上,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坚韧的意志品质、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而篮球课程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篮球运动具有对抗性、集体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特点,是高校体育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深度挖掘篮球课程中原有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体育特有的育人功能,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在篮球课的教学中,在学习篮球知识的同时,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有爱国情怀、有担当责任感、有坚强意志品质、有相互协作意识、遵守法则法规、能够自律、有自信心、有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为培养出学生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以“专业知识—思政”点,形成一条“思政线”,再形成多条“思政线”,最后整合成一个“思政面”,制订新的专业课程大纲和授课计划,拓展课程原有的思政资源,不断创新和完善课程教学设计和课程评价体系,不断提升体育教师思政教育能力,构建以传授专业技术为载体,搭载思政教育的课程体系,将课程知识模块重新构建,为培养出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2]。

二、挖掘高校体育篮球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1.从篮球课程的理论知识挖掘思政元素

高校篮球课程主要是以实践课为主,让学生掌握篮球的起源与发展、篮球运动特点、篮球的竞赛规则与篮球裁判法。多数高校体育课程是选项课,篮球课程是体育课程选项中的一门课程,是大一大二的选项必修课程,每个学期32学时至36学时,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上课时间和任课教师。从篮球理论中挖掘篮球知识内涵的价值观、科学观、哲学、思想和情感等思政元素。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与引领者[3]。例如,篮球运动项目的起源,1981年,美国人詹姆斯.奈史密斯,从篮球游戏到场地设施不断改进,普及到全美国。到今天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中国举办篮球世界杯比赛、中国小篮球比赛的发展等,理论知识中蕴含爱国情怀、人文素养、遵守规则、社会责任、顽强拼搏精神和相互合作等很多思政元素。需要高校体育教师拓展理论知识,设计好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相互融合的教学过程,达到堂堂有思政的育人目标。

2.从篮球课程的技战术教学中挖掘蕴含的思政元素

在篮球课程的技战术实践教学中,为了达到熟练的技术动作,首先要让学生在大脑中有明确的动作图像,然后大脑支配肢体去动作参与,经过不断重复的练习过程,最后达到正确的动作定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动作要符合篮球规则,比如,篮球规则中的走步,学生在练习中一定要明确中枢脚的概念,在训练中要科学性和规范性。在技战术学习中需要学生仔细观察、思维理解、认真模仿、反复练习、不断改进、合理运用、在复杂的实战去完成技战术动作,尤其在战术中要根据对方队员变化不断变化,是复杂学习过程。要求学生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有责任感、相互信任和相互合作,在篮球规则下,要对理论知识深入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篮球的基本战术,这个过程中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和哲学思维的培养。

3.从篮球课程的实战比赛中挖掘蕴含的思政元素

篮球的实战比赛是最受高校学生喜爱的课程教学内容,是思政元素承载量最大、体现最多的活动载体。在篮球教学的实战比赛中,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技战术掌握情况和对篮球理论知识的运用。在篮球比赛中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服从教练安排的战术、敢于承担个人责任和团队责任、顽强拼搏的精神、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和队员以及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道德修养、创新思维等全方位育人的功能。发挥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激发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4.拓展篮球课程教学,挖掘蕴含的思政元素

篮球课程体系中,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教学拓展篮球比赛的欣赏,在欣赏篮球比赛的过程中可从不同的角度挖掘思政元素,与教学紧密相连。比如,球星效应,球员在赛场上承担着国家与社会所赋予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对自己的目标定位,通过不懈努力、辛苦的训练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姚明在职业生涯最后一场比赛中顶着脚伤的剧痛,赢得了比赛,也告别了NBA赛场,表现出不服输、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学生有这样的品质还担心学习和生活吗?还担心不敢承担责任吗?还能沉迷于游戏没有人生的目标吗?教师要不断收集和拓展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对正确价值观的追求,并运用到体育活动和教学中。深度挖掘体育源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根本任务,如盐化水、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同向同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构建更高人才培养体系有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体系向课堂要质量,课堂与思政高度统一。

三、“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体育课程课堂实例

1.在体育篮球课程教学中,发挥融入式课程思政元素

融入式教学法即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意图融入在特定的情景之中,以语言为载体,通过师生间的主动或被动的互动,达成学生主动认知环境与社会性知识的教学方法。将篮球课程的育人功能、价值引领作用贯穿到培养方案[4]。教学步骤:先开放(设计创造特定的环境,使学生萌生自主的认知兴趣和积极的情感需求)——融入(将教育目标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与自我的关联,从而产生主动探索的动力)——创建(独立思考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要求教师有专业的判断能力,感受学生的机能反应、行为表现、情感需求与思维模式,研习自身掌握技能的方法与技巧。

第一次课课堂实例:依据大学生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制定,要求学生掌握篮球基础理论知识。利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设计教学过程,课前把篮球起源以小故事视频、篮球起源、发展、特点、NBA比赛的精彩回放等发到线上,让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

课堂上:首先,以游戏“活动篮筐”(游戏方法:全班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队,每队出三人围成一个圆圈,作为活动篮筐,在本方半场内可任意移动,游戏从中圈跳球开始,双方进入攻与守,进攻一方设法将球投入到对方篮筐,规定时间内,投中多队为胜。规则:(1)做活动篮筐的学生不许撒手或缩成一团,必须保持圆形。(2)其他同篮球竞赛规则。)先让学生亲身体会篮球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分组讨论篮球精神和篮球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其次,让学生分析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要遵循游戏规则、要团队合作,有责任感而且要有拼搏精神的优良品质,对篮球技术战术学习的渴望。再次,通过游戏,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实践技能与理论分不开,在理论的指导下,勤学苦练、精益求精才能赢得游戏和比赛,认知篮球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最后,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创新求变的意识,下次课在篮球规则的约束下改变游戏规则,鼓励学生在课下多实践多专研,在掌握技能后可以组织校内篮球比赛和社区篮球比赛,为篮球赛事做服务工作,强化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有社会服务精神和服务意识。

2.在体育篮球课程教学中,发挥嵌入式课程思政元素

嵌入式教学利用结构嵌入、双向嵌入、认知嵌入等多种嵌入类型,将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相互嵌入[5]。利用数字化、网络化、多样化的课程思政元素嵌入教学服务于组织教学过程中,增进学生学习动力与兴趣,达到体育技能的掌握和育人的统一。

第五次课课堂实例:学习原地持球交叉步突破(动作要领:以右脚做中枢脚从防守队员左侧突破为例。突破时,左脚向左侧前方迈出一小步,把防守队员引向自己左侧的同时,用左脚前掌内侧迅速蹬地,向右侧前方跨一大步,上体稍右转,左肩向前下压,重心向右前方移动,将球推引至右侧,用右手推按球于左脚右侧前方,接着右脚蹬地加速超越对手。),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基本技术动作前,要明确什么是中枢脚?在加速瞬间一定是先运球后中枢脚移动,否则就是走步违例,一定要遵循篮球规则。让学生深刻领悟到,篮球技术的学习中要遵循篮球规则,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法制意识、社会责任和人文素养,课程思政元素无处不在,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体育实践课程与思政元素的相互嵌入,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人文素养。

3.在体育篮球课程教学中,发挥渗入式课程思政元素

渗入式教学,是把课程思政元素和学科学习融为一体,运用课程思政元素讲授学科知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6]。

第十四次课课堂实例:学习篮球裁判(把学生分成四组,两组篮球比赛、一组记录台、一组临场裁判,组与组之间进行轮转),篮球裁判理论部分已在线上给学生讲述,平时的技战术教学中已穿插例举实例,主要进行课程实战。每组都有队长组织,充分发挥每名同学的责任感,参赛队员发挥已长,认真布置技战术,发挥个人和团队效应,相互协作和对抗精神,充分体现了家国情怀和道德修养。篮球比赛中身体对抗激烈,这也是篮球项目的特点,教导学生要遵循篮球比赛规则,合理地利用身体,发生犯规冲撞时,要冷静处理不能有冲动行为,要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裁判组认真执行裁判规则,不能带有私人感情的判断,在篮球比赛中,裁判就是法官必须执行篮球裁判规则,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执行判断能力,引申到思想品德教育和遵纪守法理念,深度挖掘课程原有的思政元素,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在实战结束后,要让学生总结实战经验与心得体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优化路径

1.提升体育教师思政教育的能力

首先,高校体育教师要在思想上进行转变,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体育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质量。其次,结合高校体育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体系,深度挖掘篮球课程原有的思政元素。先提炼后凝练出课程思政元素与篮球课堂实践的教学融合,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最后,多学习《课程思政面对面》全集解读如盐在水的育人道理,探讨协同育人的教育方略,加强对体育教师思政理论的培训,组织体育教师和思政教师相互交流研讨,建立同门或同类课程的教学团队,逐步建立和完善思政元素资源库,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融入课堂的教学设计能力,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时刻保持一致,把培育学生意志品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体育教学全过程,让篮球课程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不断提高课程质量。

2.要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是课程教材

课程教材究竟是什么?首先,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其次,是高校课程团队实现课程思政、教材思政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一体化设计的重要载体;再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校课程与教材内容一体化设计、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设计课程开始,探索课程思政、教材思政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一体融合,凝练课程教材的思政元素,聚焦思政元素,遴选课程教材的知识点,构建一体化设计、深度融合知识体系,避免“两张皮”现象;最后,要通过课程思政,实现课程与教材一体化设计、线上线下课程教材内容一体化设计、打造出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校课程教材体系。

3.学校打造示范课、鼓励示范团队

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自身的优势,思政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可结合本校的校训、本学校办学理念并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提炼出“理论→实践→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高校体育教师要先探准在挖掘,先冶炼再提炼。把课程分成公共课、实践课、专业课,思政专业教师进行理论指导,形成团队效应,打造示范课程。总体设计、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不能一刀切,先选择一批有影响标杆的课程,鼓励教师大胆创新。

五、结语

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体育篮球课程,已有一些教学实例,收获了好的反响,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了一定阻塞和不便。因此,还需要高校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课程的有机融合,并主动转变体育教学思路,不断总结与创新,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教学设计手段和方法,利用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集合,充分发挥篮球课程原有的思政元素,结合学生特点,形成系统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篮球课堂质量,促进“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篮球课程的效果。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篮球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快乐篮球进山乡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