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红色社团建设探析

2021-01-17 11:39高乔楠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社团红色理论

高乔楠

(合肥学院 外语系,安徽 合肥 230601)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强调:“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那么高校红色社团作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信念传播的重要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大思政”工作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中起到重要影响。面对经济社会变革发展带来的新形势新挑战,面对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情况新课题,面对大学生日趋多样的价值取向和发展选择,红色社团建设与发展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有效覆盖面仍有较大差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此,高校红色社团建设要切实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在文化自信视域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大学生品德修养及培养大学生奋斗精神,努力成为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好伙伴, 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一、高校红色社团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印发《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是指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2]。活跃学校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同时也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其中《办法》中指出,高校学生社团一般分为思想政治类、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文化体育类、志愿公益类、自律互助类及其他类等。那么高校红色社团主要指的是思想政治类社团,是以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题,倡导主流价值观念,密切关注国际国内时事时局,具有很强的思想政治性,因此,高校红色社团是青年学生思想引领、信念传播的重要平台,在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中起到重要影响。

1.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扎根的理论平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正是由于坚持了这一根本制度,我党才能凝聚精神与力量,带领中国人民攻坚克难,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向发展的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保障与动力。高校红色社团作为大学生自发形成的思想政治类社团,能够提供学习平台,使青年学生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相关理论内容,通过理论上的概念清晰保障思想政治上的立场坚定,能够使大学生意识到,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才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校红色社团在大学生意识形态扎根的关键阶段,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选择科学的价值取向,将小我之力量凝聚于国家建设之力量,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实践平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凝练出的价值目标与理念,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维度提出了核心价值规范,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凝聚了精神力量[3]。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尤为重要,而高校红色社团以其独有的“红色基因”为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了“红色土壤”。高校红色社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型社团,从理论学习到红色实践活动开展,进而进行思想价值观引领,形成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平台。高校红色社团依托于红色革命实践基地的活动开展、增强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大学生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巩固扩大党执政基础的青年组织平台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做好新时代青年群体工作,是党交给共青团的重要政治工作[4]。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关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事关党执政的青年基础的巩固和扩大,事关国家的安全与稳定。高校红色社团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实践活动,加深了青年学生对于党情国情的了解与掌握,增进了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够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民族的命运相连,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听党话、跟党走,认清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更好地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重任。

二、新时代红色社团建设的问题与挑战

面对经济社会变革发展带来的新形势新挑战,面对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情况新课题,面对大学生日趋多样的价值取向和发展选择,高校红色社团建设与高校发展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有效覆盖面仍有较大差距,对理论的认识和把握不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输入途径有待探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亟需增强,思想引领工作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1.高校红色社团建设与发展的实效性和有效覆盖面仍需提升

高校红色社团以其独有的政治性特点,成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信念传播的重要平台,但高校红色社团的思想引领功能又不同于普通社团活动,也不同于高校思政课,有独特的青年话语体系,因此,能够吸引青年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地关心国家与民族的未来。然而面对新时代大学生日趋多样的价值取向和发展,高校红色社团建设与发展的有效覆盖面有待提高,往往由于青年学生的不了解,甚至误解,而导致高校红色社团的参与率不高,社团成员结构单一,文科类学生高于理工类学生。部分已参与学生也由于参加动机不端,仅想取得相应的学分,导致高校红色社团发展的实效性不强,思想引领功能发挥不强。

2.高校红色社团建设与发展的理论基础有待加强

目前,对于高校红色社团建设与发展的理论研究往往仅着眼于技术层面,没有将高校红色社团的建设与发展放置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大思政”工作系统中[5],从整体性出发,研究面对经济社会变革发展带来的新形势新挑战,面对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情况新课题,面对大学生日趋多样的价值取向和发展选择,高校红色社团建设与发展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有效性都有所欠缺。因此,在高校红色社团实际的建设中,往往仅参考学生社团建设的规范条例,导致特点不突出,社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3.高校红色社团建设与发展的软硬支持力投入不足

当前,高校红色社团建设的另一问题还在于关注度不高,支持力不足。一方面,大部分高校将其与普通社团等同,忽视了红色社团的思想政治引领功能。因此,高校红色社团师资力量投入不足,活动经费支持力度不足,从而导致社团成员对于理论学习的深度与广度的局限,活动开展仅限于浅层次的理论学习,实践活动、外出交流活动较少;另一方面,高校红色社团本身建设的体制机制不够突出,管理方式不够完善,社团成员学习形式不够创新,降低了红色社团的吸引力,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受到制约。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红色社团建设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红色社团建设也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拓展新的发展途径。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设计高校红色社团建设体系,健全红色社团管理机制

依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精神,综合运用高校思政课堂同红色社团理论学习相融合,发挥高校思政教学师资力量,激发学生理论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理论领悟力,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加强社团成员理论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夯实高校红色社团成员理论根基

要依托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培训班,夯实高校红色社团成员理论基础知识。但对于理论的学习,不能就书本而学书本,就理论而讲理论,要在基本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经典原著的研读,让社团成员对于理论的掌握更加全面而透彻,提升理论知识学习的深度;同时也要在基础理论学习中及时融入新思想,掌握新变化、新动态,延展理论知识学习的广度。通过理论知识学习深度与广度的加强,提升高校红色社团成员的理论水平。

3.发展高校红色社团品牌特色活动

依托学院党支部党日活动与团支部团日活动,以党建带团建,发挥社团内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社会实践、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开展民情社情调研,打造红色社团品牌活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青年。

4.掌握红色社团网络文化话语权

积极探索高校红色社团网络空间工作新阵地,发挥网络思想政治育人功能,贴近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新特点搭建社团“红色文化云平台”,开辟“重温经典”、“红色理论青年说”等视频音频栏目,多层次、宽领域呈现红色社团活动与红色文化的融合,提升高校红色社团文化活力建设,推动高校红色社团思想引领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高校红色社团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5.走出校园,走进红色革命教育实践基地

了解国史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引导社团学生自觉传承革命文化精神,并以我国重大的传统节日为契机,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提升高校红色社团建设“软实力”,帮助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夯实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打造新时代高校红色社团。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大思政”工作格局中,高校红色社团要以其独特的思想政治引领优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各类课程、实践活动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大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大学生奋斗精神、培养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在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中发挥重要影响。

猜你喜欢
社团红色理论
缤纷社团
坚持理论创新
红色是什么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红色在哪里?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追忆红色浪漫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