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叙事语法研究

2021-01-17 11:39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幻想科幻小说

王 铭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通常科幻小说由科学、幻想、小说三个主要元素构成,且三元素之间存在相互制约渗透的关联。需要明确的是,科幻小说属于文学范畴,并不属于科学门类,因此,不能单纯地从科普读物的角度去看待科幻小说,其属于小说类型的一种,因此,具备小说的属性,即包含构思、故事模式、人物塑造,以及叙事手法等。而区别于其他小说类型,科幻小说表现出幻想性特征,也就是说其属于虚构想象的文体,并且这种想象通常基于一定的科学依据,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有关联,这使得幻想成为科幻小说的主要艺术手段。本文主要针对中国当代科幻小说所采用的叙事语法进行分析,从而形成关于科幻小说更加深层次的认知,在此基础之上展望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发展。

一、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概况

最早意义上的中国当代科幻小说应当是清晚期由梁启超所翻译的《世界末日记》,也包括鲁迅1903至1906年翻译的《地底旅行》《造人术》等,随后由荒江钓叟创作《月球殖民地小说》,徐念慈(笔名东海觉我)于1905年创作了《新法螺先生谭》等,可以说是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先驱者。而这一小说类型在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逐渐被淡忘,期间出现的优秀作品也十分稀少。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受苏联文学作品以及理论引入的影响,在该时期涌现出一大批科幻作品,例如,《从地球到火星》(郑文光)、《失踪的哥哥》(叶至善)、《割掉鼻子的大象》(迟书昌)等,这使得该类型的小说又开始在祖国大地广泛流传。在文革前,科幻小说的主要用途是进行科学普及,受到鲁迅以小说“启迪民智”观念的影响,再加上苏联服务社会主义科幻理论在国内盛行,科幻小说往往捆绑着构建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主要作用是向读者传递科学技术以及知识原理,大多数表现形式是图解科学知识或者是儿童画的创作[1]。可以说该时期的科幻小说的主要目的是表达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对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而文革之后,本就十分幼小的科幻小说在国内几乎走向灭绝。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这种独特的小说类型开始在国内兴起并走向复苏道路,尤其是以王晋康、绿杨、刘慈欣、韩松等为代表的“新生代作家群”的崛起,开始出现大量优秀的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作品,比如,《生死第六天》《生命之歌》《三体》等,这些科幻小说在叙事语法方面都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可以说引领着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发展走向。

二、中国当代科幻小说叙述语法

(一)注重逻辑推理的叙事模式

1.摆脱以往的“宣讲式”叙事模式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无论是在祖国建设还是各个发展政策的制定方面,都对中国当代科幻作家的创作欲望产生了较大刺激,纷纷通过创作科幻小说的方式来对国内的政策进行积极响应,但在小说创作过程中,能够借鉴的经验少之又少。虽然中国的科幻小说自晚清时期就出现多例,但其发展时间并不长,尤其是类似五四科学思潮的影响,使其融入过多的社会政治色彩,原先所具有的科学启蒙功效逐渐被政治救国所替代,这使得早期大量的科幻小说家不再对科幻小说创作产生兴趣,导致三四十年代出现的科幻作品少之又少,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创作体系,在后续的科幻小说创造过程中并没有可供参考的写作经验,大多是通过模仿的方式效仿苏联科幻小说创作,这使得许多科幻小说作品在创作模式上呈现千篇一律的特征,极具代表性的包括迟叔昌《割掉鼻子的大象》《大鲸牧场》,叶至善《失踪的哥哥》,都是采用 “疑问—解疑”的模式进行叙事。

中国当代科幻小说正在不断汲取先进经验,努力朝正轨发展,对于科幻作家而言,也需要积极吸取各类文学写作的技巧,逐渐摆脱固定的叙事模式。通过观察分析中国近30年科幻作品可以发现,无论是在创作模式或者是思辨以及理性色彩方面,并没有出现消退的情况,但是依旧有许多科幻作家很难跳出传统的创造模式。其中不乏部分作家使用另外一种叙事策略,即逻辑推理的结构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借助十分严谨的逻辑思维以及推理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直至高潮和结局[2]。并且在作品中通常会设置一些令人出乎意料的情节,或者是借助权威科学家以及专家技术的方式,并结合当下的科技信息技术,借助科学分析深入以及假设的方式推动情节发展,寻找肇事者,最后推演出事件后果及利弊影响。借助推理和分析的方式,实现对科幻小说故事情景整体框架的构建,这种模式也逐渐演变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主要叙事模式。

2.注重逻辑推理的叙事模式

以王晋康的《生命之歌》为例,主要内容围绕遗传学家朴重哲的研究成果展开,事件导火索为朴重哲的突然去世,从而引起警察的调查,包括对其妻子和岳父对话的窃听,最终推理得出事情的真相,在文中设定一个机器人掌握着主人公岳父的科研成果,用于验证生物DNA的秘密,并设定倘若有人试图解开秘密机器人会自爆,如果没有,则机器人会快速发展。遵循这样的逻辑条例进行推理,可以发现最终的结果令人毛骨悚然。该片的结尾处理手法依旧沿用常见的卒章显志方法,以辩证的角度讨论科技和社会的关系,从而凸显出对于理性精神的呼吁。由此可知,中国当代科幻小说在构思方面通常起步于关于某件事物的假设,以此为基础构建整个小说的框架,并在其中增添数量众多的支线,通过支线和主线之间的相互联系,延伸出无数的可能性。当提出事件假设之后,就会围绕假设的事件设置丰富的情节,并针对每一种可能性设置对应的结果,然后依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类型进行精心创作,由外至内逐渐从表面延伸至关于本质的思考上,以此来保证不同情节之间的因果联系以及知性和主见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将读者引向作者选定的最佳结果。这种叙事方式和对伪证进行推敲的科学实验步骤十分相似。首先面对问题时,作家的第一步是假设多种可能性,然后针对可能性验证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各类材料和物品进行准备,并列举出不同的可行性方案,然后针对这些可行性方案进行一一排查和论证,依据问题线索,按部就班地实施方案,并从客观角度进行分析和演绎,事先对于多个故事的支线进行延伸,这些支线也包含着智慧的火花以及意外的收获。当更多的材料加入,以及更多的可能性被排除时,最终得到的小说结论是极其宝贵的。

随着近几年科幻小说市场的逐步扩大,叙事模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场策略的影响,可以说,在市场效应影响下,这种叙事模式是颇受欢迎的,采用套路化,模式化的写作策略也使得科幻小说的创作有流水线之嫌,这对于科幻作家的思想观念及价值取向会产生负面影响[3]。并且这种叙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个体思考现实的力度,以及对于现实的反思力度也会产生影响,并不利于体现科幻小说所遵循的严肃主题中的现实性关怀以及思辨精神。受市场化效应的影响,当代中国科幻小说无论是在情节、组织,还是写作风格方面会趋于稳定,类似于上文所述的以逻辑推理为主要的创作模式所对应的科幻小说并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

(二)科学规范下的幻想形式

1.文学中的幻想传统

作为艺术想象的一种,幻想所具有的审美特征十分独特,通常在浪漫主义文学中十分常见,幻想的基础是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通过虚构的方式,在十分自由的空间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最终所形成的艺术世界完全有别于现实。可以说幻想的世界是海市蜃楼,不受任何思维模式的束缚,通过幻想的方式能够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享受。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学作品就存在幻想传统,例如,所流传的关于远古时期的神话以及传说就是早期人类关于神秘世界的最初幻想,如魏晋的志怪小说、唐宋的传奇等,包括明清时期的神魔小说都是幻想的成果。虽然这些具有幻想性的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宗教和迷信因素的影响,但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幻想文学的集大成者。诸如《西游记》《封神演义》《镜花缘》等小说中,往往会描绘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景,主人公能够摆脱重力束缚,在天地间任意驰骋,这并不是外力工具所赋予的能力,而是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的具有迷信色彩的幻想。自古以来就有着对于自由的探索欲望,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有大量关于自由梦想的作品,例如,庄生逍遥游于幻空;吴承恩、李汝珍用一幅幅绚丽斑驳的天轮彩图承载起自由的理想。可以发现自由和幻想互相依存。这种在中国早期作品中存在的幻想传统对于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叙事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2.新时期以来科幻小说的幻想形式

与神话以及民间传说不同的是,科幻小说对于想象的态度更加严谨,并且不会受到宗教以及迷信色彩的影响,要求科幻小说中的想象更加贴近科学,同时表现出一定的科学性,构建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之上,所构建的艺术世界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未来,或者是对现有世界的超现实重塑。可以说在科幻小说创作过程中,幻想是整部小说的灵魂所在,正是因为幻想的存在,使得整部科幻小说具有更强的活力,幻想也是区别科幻小说和其他类型小说的关键;科幻小说的精神气息为科学性,有了科学规范的约束使得科幻小说能够和其他幻想类小说相区分。这就使得科幻小说既有对于幻想传统的延续,也蕴含着科学性:一是对现有科学的合理性想象;二是对时空背景的理性建构。在科学法则和幻想的共同约束下,通过精挑细选科学概念以及逻辑思维对艺术事件进行构建,在当今科学技术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想象和预测,使其成为虚构时空存在的根基,基于科学性规范的幻想去除天马行空元素,在创造力方面有所缩减[4]。虽然在科幻小说中的幻想基于一定的科学原则,但并不等同于科幻小说中所提及的幻想的知识理论以及科技成果在未来会实现,科幻小说所提到的幻想更多的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基本知识和定律,关注的是推理过程的合理性以及逻辑性。正如叶永烈所说:“不能用审查科学论文的眼光来审查科学幻想小说”。

对于科幻小说的作家而言,以现代科学为依据,通过幻想的方式完成对于过去、现在、未来不同时间段的自由穿梭梦想,所以,在科幻小说中会出现众多的奇思妙想,例如,超光速时光机穿越时间,或者是心灵感应装置等,这些成果虽然由幻想所得,但并非毫无根据,都是来源于基本的理论常识,同时也遵循一些科学原理,在上述基础之上进行一定的创新[5]。由此可知,在科幻小说中,自由连同幻想都被科学规则所束缚,这与中国幻想传统下所衍生的神话以及文学作品完全不同,就中国当代科幻小说而言,类似于神话或民间传说性质的,无法被科学进行阐述以及实践检验的,难登大雅之堂。考虑到当下中国科幻小说作家主要为理工科出身,虽然具有专业的科学知识储备,但是在文化素养方面应进一步提升,如此才能保证所创造的科幻小说具有中国特色以及民族特色。

三、结语

对于中国当代科幻小说而言,想要保持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必须走向经典化之路,注重对于艺术品质的提升,要求科幻作家自身能够在市场化的冲击下保持对于艺术的追求本心,能够经历岁月的打磨创作出精品。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当代科幻小说想要进入文化主流仍需进一步努力,不论是科幻作家或者是科幻小说的读者,都需要以更加长远的角度看待科幻小说的创作。

猜你喜欢
幻想科幻小说
怎样写科幻故事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锁不住的幻想
幻想画
幻想画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