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合作意向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1-01-18 23:30彭跃红张美珍
红豆教育 2021年27期
关键词:合作

彭跃红 张美珍

【摘要】在教育现代化、智慧化的今天,学业合作在大学生学业生涯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学业合作意向属亲社会行为状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十多年的从教历程中发现大学生的学业合作意向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知识内化难度增加。本文将以NL学院学前本科生为研究主体,以学业合作意向现状为研究内容展开研究,以期学前本科生们的亲社会行为越来越多,当他们成为幼师队伍中的主力军时,便能使幼儿萌发更多的亲社会愿望。

【关键词】合作;合作意向;学业合作意向

引言

就国内合作现状来看,以幼儿为主体的研究多于其他主体类型,以合作行为为内容的研究多于合作意向研究,还有不少关于合作目的、合作原则、合作途径、合作方法等的研究,而以大學生学业合作意向为研究内容的研究不多。在十来年的任教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学生学业合作意向不容乐观,可能受自身合作目的、途径或方法等因素的影响。笔者本着能使大学生的学业知识顺利内化这一心愿,以谈话法从NL学院学前本科生学业合作目的、学业合作途径、学业合作方法三方面来了解其学业合作意向现状,总结现状中的肯定之处与存在的不足,针对不足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善建议。

一、NL学院学前本科生学业合作意向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NL学院属国内独立本科院校之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二十多年来致力于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且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根据国家二胎三胎政策的出台,NL学院本着为社会发展尽己之力的初心,于二零一八年获批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并于一八年暑期正式招生,至今有四届在校学前教育本科生,十三个班,每班约五十人,共计七百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有仔细地、反复地观察该群体的学业合作意向现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业合作目的不明确,学业合作意向的发生率低

笔者利用两学期的课后时间在NL学院随机抽取三十位学前本科生进行谈话与观察,前提是谈话主体处于自然状态下,谈话结果显示,近一成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业合作目的,但近七成的学生对“学业合作目的”一词难以理解,经过解释后,仍有五成及以上的学生无法理清自身学业合作的目的,这说明学业合作目的不明确现象在学前本科生中普遍存在,这将对学前本科生学业合作意向的发生率起消极影响。产生该现状的可能性原因有:

1、学前本科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业合作目的产生了负面影响。学前本科生的就业方向多在幼教领域。我国学者在领域自我效能感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学前本科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即幼教领域自我效能感。谈话结果显示,接近八成的研究主体职业自我效能感较低,觉得自己可能无法胜任即将从事的工作,趁自己尚未毕业早作打算,另谋出路,于是将自己的精力分散到学业以外的事情上,导致学业合作目的不明确。

2、幼师岗位的易取代性降低了学业合作的目的性。在二胎、三胎政策出台及幼教师资紧缺的当下,为了确保幼儿园的工作能顺利开展,园长们可谓是尽心竭力,得从寥寥数几的应聘者中择优招聘,此优者可能并不具有大专文凭、并不具有幼师资格、也并不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不懂得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胜任幼教工作得全靠自己的育儿经验。有专业知识的学前本科生们想想自己毕业后的同事非科班毕业,拿着比自己高的劳动报酬,内心总有些不是滋味儿,错误地总结出专业知识扎不扎实并不重要,这将严重模糊学前本科生的学业合作目的。

(二)学业合作途径单一,学业合作意向缺乏计划性

访谈与观察结果显示,个别理论课教学中的说课、翻转课活动和个别艺术课结束时的总结性评价活动是学前本科生学业合作的主要途径。组织学前本科生说课,往往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牵头人率领本组成员一同完成选材、选题、方法、措施、课件制作等一系列任务,再从本组中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能为将来的幼师顺利地组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翻转课的组织流程与说课组织流程大相径庭。但值得注意的是,说课和翻转课的展示非常耗时,每组成员多的有十来位,少的也有五六位,可真上台展示的往往只有一位,也就是说,展示者以外的小组成员学业合作意向可能更缺乏计划性。根据笔者近一年的观察,可能性原因如下:

1、引导工作不到位。高校学前教师们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之余,还有繁重的科研任务、自身竞赛任务和育人任务。每天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应对这些任务上,那用在引导学生多途径学习上的精力自然就会减少。要使学生多途径学习,教师的科学引导至关重要,反之,放任自流必将导致学业合作途径单一现象的发生。

2、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较低。依赖心理存在于每一个体,不同的个体依赖的表现程度不同,有的依赖心理明显,有的不明显。小组活动很容易成为依赖心理产生的温床,一般的小组活动最后只需要出一份成果,小组中的个体哪个多做点,哪个少做点对最后的成果影响并不显著,所以,小组中的个体在推选出小组活动牵头人之后,就开始有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想法,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迅速下降,乐得当个旁观者,如此,更易发生学业合作途径单一,使学业合作意向缺乏计划性。

(三)学业合作方法未整合,由学业合作意向过渡为学业合作行为的可行性降低

学业合作方法是学业合作意向与学业合作行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学业合作意向顺利过渡为学业合作行为的工具。关于学业合作方法的访谈结果显示,研究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问题合作学习法和讨论合作学习法。问题合作学习法指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问答方式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方法;讨论合作学习法指的是以同桌、小组、班级形式针对某一争议性现象展开讨论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方法。无论是问题合作学习法还是讨论合作学习法都存在利弊,在促进学前本科生们的学业合作意向时也带来了阻碍,简单地运用一两种学业合作方法将难以实现学业合作意向向学业合作行为的顺利过渡。原因可能是,学前本科生掌握的学业合作方法十分有限,整合学业合作方法的难度加大;学前本科生对学业合作方法与学业合作途径相混淆,从而降低了学业合作意向过渡为学业合作行为的可行性。

二、解决NL学院学前本科生学业合作意向问题的建议

(一)明确学业合作目的,提高学业合作意向的发生率

明确的学习目的有利于学生有意注意的發生和保持,学业合作意向是在个体有计划有目的并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明确学业合作目的有利于学业合作意向的发生。

1、提高学前本科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职业自我效能感又称领域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相应职业或领域的自信程度,它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而是伴随着个体的变化而变化的心理过程。高校教师要起好引导作用,根据实际,挖掘幼教领域的亮点,使学前本科生们对幼教工作充满希望,从而提高职业自我效能感。

2、规范幼师招聘制,加大监管力度。我国公办园幼师招聘制度相对比较规范,对应聘者的性别、年龄、专业、能力皆有明确的标准,整个招聘过程具有较强的公正性、组织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相比之下,我国大部分民办园的招聘现状不容乐观。规范幼师招聘制,加大监管力度已迫在眉睫,较少优质幼师的流失,这有利于学前本科生明确其学业合作目的。

(二)丰富学业合作途径,增强学业合作意向的计划性

学业合作途径指的是实现学业合作的路径,组织学生开展说课活动、翻转课活动和总结性评价活动,这仅仅是众多学业合作途径中的几种,除此之外,学业合作途径还包括教学活动、竞赛活动、研学活动、周末社会服务活动、寒暑假实践活动等。

1、科学引导至关重要。教师们不单单教学任务重要、科研任务重要、自身竞赛重要、育人工作重要,而且科学引导学生多途径学习也很重要。除了引导学生开展说课活动、翻转课活动和总结性评价活动之外,还应引导学生开展竞赛活动、研学活动、周末社会服务活动、寒暑假实践活动等。学前本科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有的喜欢这种学业合作途径,有的喜欢那种学业合作途径,他们的学业合作途径偏好也具有个体差异性。丰富学前本科生的学业合作途径,能增强他们学业合作意向的计划性。

2、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论在学习领域、教学领域、经济领域还是管理领域,激励机制的建立都是永恒的话题,高校学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激励的形式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一个肢体动作,也可以是一次参赛的机会等等。激励机制的建立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或是师生共商形成。

(三)借鉴更多的学业合作方法,使学业合作意向顺利地向学业合作行为过渡

学业合作方法指的是群体为了达到学业上的某一共同的目标,努力使自己的言行与群体的目标保持一致的合作方法。大学生在其学业生涯中仅仅使用问题合作学习法和讨论合作学习法还远远不够,此外,表演合作学习法、论文合作学习法及学科合作学习法都是研究主体的学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取彼之长补此之短,方能顺利实现学业合作意向向学业合作行为过渡。

参考文献:

[1]王娜.(2012).中国人人格特质结构对合作的影响机制.心理与行为研究,10(2),92-97.

[2]Aron, A., Aron, E. N.,& Smollan, D.(1992). Inclusion of other in the self scale and the structure of interpersonal closen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63(4),596-612.

[3]Balliet, D., Wu, J.,& De Dreu, C. K.(2014). Ingroup favoritism in cooperation: a meta-analysis.Psychological Bulletin,140(6),1556-1581.

[4]Billig, M.,& Tajfel, H.(1973). Social categorization and similarity in intergroup behaviour.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3(1),27-52.

[5]Brewer, M. B.(1999). The psychology of prejudice: ingroup love and outgroup hate?.Journal of Social Issues,55(3),429–444.

作者简介:

彭跃红(1970.10),女,汉族,江西南昌市人,工作单位:南昌理工学院,硕士教授。

张美珍(1982.1),女,汉族,江西南昌市人,工作单位:南昌理工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8年度项目,群体类型对大学生合作过程的影响(编号:XL181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合作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中越陆地边境(广西段)管控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