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精读课的解读思路

2021-01-19 00:45陈冠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3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生本教育双减

陈冠宇

【摘要】“双减”政策的提出,旨在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实现校内减负、校外减负。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堂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双减”政策的核心。课堂的教与学应该体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强调每个个体持续而全面的发展,并表现个体之间的差异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是我们思考的方向。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生本教育;统编教材;单元资源;生本资源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加得以体现,撇去大量重复的、无意义的训练,实现高效合理的课堂,这有赖于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取舍,哪些更适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选取的依据是什么?这值得我们思考。而社会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不仅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而且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包括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情感熏陶等,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教育政策设定的范畴,而是必须要有前瞻性,要能随时面对新教改的形势进行相应的变通,使语文教师的知识更新与时代亦步亦趋,使学生的发展能够跟得上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尊重生活经验,尊重生命成长。教育不仅是完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讲解,更应该是生命层次的精神碰撞,强调生命成长的感悟。每位学生都渴望成长,正如生命个体随着时间而成熟,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熏陶教育,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每个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的存在,这也是生命之所以精彩的地方,正是差异的存在,才有无限的可能,才有不断完善,不断超越的进步。

生本教育要求构建生态化的课堂。即在课堂教学中, 用知识激活知识, 用生命激扬生命, 用心灵激动心灵, 用人格激励人格, 使课堂回归自然。具体地说来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理念人本化,教学目标生成化,教学内容生命化,教学方式体验化,教学关系和谐化,教学评价多元化。下面笔者结合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第一学期的《将相和》,从单元资源的角度谈谈如何体现生本教育的理念。

一、瞻前顾后,单元整合

统编教材教育理念中对于资源的运用十分注重,包括课内外的资源,以及基于学生真实水平而生成的资源,即“生本资源”。本单元语文要素为“提高阅读速度”,即在准确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提高阅读速度,以“明确目标——认识策略——反思提高——重复练习”为主线,单元中各部分之间互相联系着,在分析文本中,教师应具有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识,注意前瞻后连,突显阅读策略。

1.能力整合:能力滚动提升

精神体会是生命延续的更高层次,而能力的提升则是精神感悟的途径。本单元强调学生在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前提下,强化“速度意识”,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效率。学生既要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也要准确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阅读是为了获取知识,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上不断构建和丰富。只有在读准的前提下提升阅读速度,才能达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效的阅读应该做到速度快、理解准、记忆好。

从上表可以看到,教材对于阅读方法的落实作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每篇课文的侧重点都不一样,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落实教学目标,既有对之前方法的回顾,如后一课的学习,要运用到前几课的方法;也体现了为将来方法学习作铺垫,如,六年级阅读策略单元为“带着目的阅读”,在《冀中的地道战》一文中承载的“带着问题读”,正是为六年级的学习作铺垫。

生本教育相信生命, 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而每个生命以其自然之伟力促使自己提升, 这就是“天纵其才”。

2.资源整合:教材穿插使用

生本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而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单元之间的内容、目标、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在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整合的同时,也要更为宏观地把握单元之间的衔接和铺垫。在实践学习中,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自己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对习得的知识和方法灵活运用和迁移。

关于语文园地的运用,应清晰一点:语文园地不仅仅是作为单元的总结性学习,而是要贯穿到整个单元的知识训练体系中。

(1)交流平台中总结了本单元的阅读方法,那么在课文的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如第一位小朋友交流:“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这句话,正是针对《搭石》一课中承载的教学重点:“集中注意力读、不回读。”此外,每课的课后习题中有小伙伴的交流内容,也应该作为精读课教学资源,在课堂上穿插使用,既加深了学生对所习方法的认识,也实现了单元资源的整合使用。

(2)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训练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如何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从而提高阅读速度。这道题可以从《将相和》一课开始使用,因为《将相和》要求習得的阅读方法为“连词成句地读”,需要学生边读边概括,实现阅读速度的提升。

(3)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训练目的在于借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把事情或场景描述得更具体、生动。这个练习直接指向本单元的习作要求:“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根据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文体差异,《将相和》一文更能体现习作要求的落实。因此,在《将相和》教学中落实该题的小练笔,在习作中点评,最后在园地中总结提升。

3.学情整合:生成性资源的钩连

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以学生原有的技能经验和知识水平作为教学起点,是生本教育的特征。本单元每篇课文所承载的阅读方法侧重点不同,但是最终都指向提高阅读速度这一目的,学生在前一篇课文的学习情况,对方法的掌握程度,不仅仅是后一篇课文教学时的学情分析,还应该是教学资源。因为后一篇课文承载的阅读方法,是基于前一篇课文的阅读方法。

单元习作以长作业的形式,有梯度地渗透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在此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生成性的资源,进一步反拨习作的提升。习作以“用一两件事写老师的特点”作为本单元学习的其中一个出口。因此,教学中,结合《将相和》一课,结合具体事例感受人物特点后,相机要求学生把“左右为难、理直气壮”用具体的情境表达出来。《语文园地》中“用具体情境把成语意思表现出来”一题,首先把《将相和》的小练笔:把“左右为难、理直气壮”用具体的情境表达出来,以及单元习作中对教师特点的具体描写的两项情况进行梳理,针对学生的缺失点进地重点指导,再對“喋喋不休、悠然自得”写具体。学生小练笔的情况、习作情况就是生成性的资源,利用此资源作分析,从练笔呈现的问题出发,进行习作指导,能直切重难点。利用习作的出现的情况,进一步借助园地的练习加强巩固。生成性资源的钩连运用,强化学情的整合,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支架搭建,助力提升

生本教育是主张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实现每个学生的教学价值,是生本教育的核心诉求。不可否认,现实中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样,教育不能搞“一刀切”,那么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我们可以搭建支架,让学生能就近“跳一跳,摘到桃子”。

以语文要素“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为核心,依据“务求让每一位学生的阅读速度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有所提升”这一宗旨,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发展,形成“实践——小结——再实践——再小结”的学习步骤,把说不明、道不清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体会,通过语言支架表达出来。设计反思式的语言支架,在于关注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需求。同桌练习,练习内容停留的时长都有因人而易,因水平而易,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

三、关注特点,学情出发

本单元不建议预习,课堂上的生成要基于学生真实的阅读经历和水平,在不断地阅读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馈阅读体会,从而形成阅读能力,这正是生本教育最核心的理念。统编版教材编排了阅读策略单元,分类别有条理地将常用的阅读策略进行教学,这是与以往教学最大的亮点。学生从幼儿时期就开始阅读,潜意识里肯定存在阅读经验和阅读体会,但是难以将这些阅读经验或者体会有条理地梳理、总结成为阅读策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已有阅读经验和水平,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中的要求,创设情境,搭建支架,让学生能反复训练,掌握要点。

在“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课堂质量,是作为教师着重思考的问题。不管是“双减”政策还是生本教育,从根本目的来看,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系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精读课后教策略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2021-PY10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陆炳荣.坚定践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J].语文教学通讯,2020(7):4-8.

[2]沈志奇,赖益强.也谈“生本教育”[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28-29,95.

[3]郭思乐.向大自然寻找力量的“天纵之教”——论生本教育的本质[J].人民教育,2010(12):6-9.

[4]薛生祥.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教育论丛,2009(10):53-55.

责任编辑  陈红兵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生本教育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