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调节好与学生的关系

2021-01-19 00:45谢宝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3期
关键词:权威班集体笔者

谢宝峰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在这个基本单位中,班主任充当着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应特别注意时时调节好与学生的关系,这对班主任自身的工作和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如何调节好师生关系呢?下面笔者从三方面谈谈相关见解。

一、对学生的爱和严的统一

班主任对学生的挚爱与严格要求应是一致的。柏林斯基说:“爱应该是教育工作,又是鉴别教育的尺度。”爱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力量。严格要求学生,正是对学生挚爱的表现。“教不严,师之惰。”严是爱,松是害。正确处理好教育中爱与严的关系,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一步。

作为班主任,只有一如既往地热爱学生,才能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才能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的成长,竭尽全力去教育好学生,学生才会亲近你、敬佩你。但是,这种爱是有原则的、理智的和有分寸的。孟子说:“大匠诲人,必以规矩。”该方就方,该圆就圆。热爱学生,但不能感情用事,对待学生犯错误,更不能迁就姑息。如果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就会误人子弟,就会影响学生的进步和健康成长。

在长期的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刚接触小谢时他那充满敌意与冷漠的眼光。笔者想与他交谈,还未开口,他就说:“老师,我是班里最差的学生。”笔者知道他在学习中已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为此,在日常生活中,笔者有意识地接近他,处处显示出对他的关心,让他感受到教师的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笔者发觉他看笔者时的眼神变了。有一次,笔者因病请假,回校的第一天他立刻找到笔者,看到笔者好好的,他的脸上流露出快乐,笔者知道自己已得到了他的“情感报答”。当笔者对他进行批评教育时,他也很乐于接受,认为这是教师对他的关切。同样,对于班干部犯错误,笔者也决不迁就姑息。如,学习委员小王在卫生轮值时逃避责任,还扬言说教师偏爱他,不会拿他怎么样。笔者知道,此时若袒护他,其他学生会觉得不公平,也会助长他的骄傲情绪。因此,在周会课上笔者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课后还找他谈心,以便做好善后工作,使他对教师的批评心服口服。

由此可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把爱和严统一起来,做到爱寓于严,爱而不纵,严而不凶。只有把爱护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有机结合起來,才能达到师生关系的协调,产生最好的教育效果。

二、确立班主任的权威和班级管理民主化的结合

班主任要发挥其对班级的领导功能,关键在于权威的形成。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之所以能起到领导的作用,乃是因为他拥有权威,有影响人的力量。班主任的权威由职权和威信两个方面构成。班主任的职权是由他的职务、地位而产生的,这种权利大都具有强迫、强制的性质,使人产生一种服从感和敬畏感。班主任的威信是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积极而肯定的关系的表现,它是师生之间心理交往的结果。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威信高的教师通常使学生感到一种尊严和信服,从而对学生产生一种精神感召力量,并容易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权威的形成是班主任成为班级领导者的重要保证。

但是,在班级教育、管理中,仅仅树立班主任的权威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必须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班级活动的决策与安排,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班级管理意见,并在班级中形成自我调节的纪律,做到不论班主任在场与否,学生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民主化的班级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治精神,达到利用集体的力量来规范学生行为的目的,促进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的形成。

1996年,笔者接任初二(2)班的班主任,这个班在当时学校里是比较乱的班级。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面貌,从接任第一天起,笔者就让学生感到笔者是他们中的一员,处处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早读课经常第一个到课室,劳动课上脏活、粗活带头干,以自身行为影响学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不是“只说不做”,而是要让他们从心理上敬佩教师。身教重于言教,一段时间后,笔者在班级中的威信树立起来了。对于班级管理,笔者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指导班委会制订出一套评比积分制度,由班干分工负责检查、督促。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班风明显好转,班级凝聚力逐步增强,学习成绩逐步提高,校运会上大家奋力拼搏、为班争光。初三时这个班被学校评为“文明班”。

由此可见,树立班主任的权威与班级管理的民主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班主任权威树立不起来,那么,在班级管理中就难以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难以保证班级计划的实施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样道理,如果班级管理不能实现民主化,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培养学生自治的精神和自发的学习精神。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和谐、民主、合作的班级氛围。

三、班主任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角色功能的互补

人们利用“主导”与“主体”来定义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教育活动中的不同作用,说明彼此互为异质结构的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角色的差别。这种差别,在客观上决定了必须实行师生双方的功能的互补。如果将班主任的工作系统分为常规事务性工作、协调性工作和决策性工作等三大范畴,那么,围绕着这些范畴,应怎样进行角色功能的互补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常规事务性工作”主要侧重于班集体内部正常生活秩序的维持。在此项工作中,学生作为班集体的主体成员,直接参与班集体生活,亲自处理班集体事务,维持班集体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推动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这不但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一种手段,更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必须经历的一种社会化发展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班集体的常规事务性工作中,学生参与的程度是最大的,其主体作用是直接且不能代替的。而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参与班集体生活的组织管理而间接地表现出来。

2.“协调性工作”主要侧重于班集体外部各种关系的协调,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学校的各级职能部门、教师群体、家长、社会组织和团体等。此项工作中,除了学生中的团委干部、班委和科代表等部分集体成员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担班主任的协调工作外,班主任承担着大量的外部协调工作。

3.“决策性工作”主要侧重于班集体不同发展阶段的前瞻与把握。此项工作中,班主任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能替代的;而学生的参与作用,只是表现为在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下产生的积极效果。

在上述三大工作范畴中,就师生双方直接参与的范围和程度来看,学生方面呈现出一种从大到小的渐减状态,而班主任方面则呈现出一种从小到大的渐增状态,构成一种双方角色的互补关系,使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班集体工作中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总之,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注意调节好与学生的关系,做到爱和严的统一、权威和民主相结合、主导性与主体性角色功能的互补。如此,班主任工作方能产生事半功倍的功效,才能起到真正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从而使班级管理焕发出更大的活力,促使良好班风的形成。

责任编辑  罗良英

猜你喜欢
权威班集体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人心齐,泰山移
中等职业学校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研究
温暖的班集体
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构建特色班集体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