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水浒传》,探究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究

2021-01-19 11:02吴白璧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3期
关键词:阅读策略水浒传

吴白璧

【摘要】整本书阅读的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方面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它体现阅读训练效果的最大化。所以语文教师要重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要建立“课内单篇阅读、课外整本书阅读、作文教学”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课程实施要“教学化”“活动化”。笔者以带领学生共读《水浒传》为例来探讨整本书阅读的策略与方法,分别有:读前导策略、读中促策略、读后结策略。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水浒传;阅读策略

语文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带领学生读书,让学生爱上阅读,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而整本书阅读体现了阅读训练效果的最大化,所以语文教师要重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要建立“课内单篇阅读、课外整本书阅读、作文教学”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课程实施要“教学化”“活动化”。基础教育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指导重在“激发阅读兴趣”“习得阅读方法”与“养成阅读习惯”。语文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指导时要努力实现这三个基本目标。

要想整本书阅读教学取得一定效果,首先要做到时间上的保障。每周的语文课堂至少留出一节用于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教学,最好还能有一節阅读课让学生安安静静地看书。每次的导读课都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至少有15分钟让学生阅读,才能体现导读课的本质特征。其次对于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的三种课型要做到心中有数,“读前导”“读中促”“读后结”。读前导什么呢?激趣、阅读方法指导、阅读规划,是这样一阶段的主要任务。“读中促”重在促读,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坚持读下去,读完整本书就是一种成功。“读后结”重在引导学生深入品味书中的思想、语言、艺术等方面的魅力,并加以归纳总结。

由于《新课标》在整本书阅读方面只做出了方向的指引,而具体的策略措施并未体现,所以很多教师对于“整本书阅读指导”心有余而力不足。下面以带领学生共读《水浒传》为例探讨整本书阅读的策略与方法。

一、《水浒传》读前导策略

“读前导”,顾名思义,就是在学生阅读之前的指导,主要解决学生“不想读”“不知怎么读”的问题。

1.“问卷调查”作诊断性评价。在阅读的起点,我们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来开启阅读之旅,以便用最快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学生对所读书籍的态度和倾向,从而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让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过程中找准方向,少走弯路。在正式进入《水浒传》的导课之前,笔者先用“问卷星”发起了一个调查问卷。主要问题是“你有读过《水浒传》吗?”“阅读之前,你是否对水浒传感兴趣?”“阅读《水浒传》整本书的原因?“没读过的同学是因为哪些原因?”。从调查结果看,大多数学生因为没有兴趣而没有阅读过《水浒传》,少数学生是在教师的推荐下开始读《水浒传》。

2.“百般武艺”来激趣。大量的研究探讨了阅读态度与阅读行为的关系,笔者发现阅读态度积极的学生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同时也会更积极地去思考,最终更快地养成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文本特点,运用一些导入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巧设悬念,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让学生猜想结果,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比如,展示“拳打镇关西”片段,让学生猜想起因和结果。也可以借助作者的创作故事来激发兴趣。还可以借助歌曲或视频片段来激趣,电视剧《水浒传》的片头曲《好汉歌》,以及电视剧中精彩的片段就适用。

3.浏览目录,体会章回体小说的特点。《水浒传》是一部章回体小说,全书分成若干回,每回有标题,概括全回的故事内容。每一回都是独立的故事,但各个章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线索分明,共同反映小说主题,这就是“链式结构”。浏览目录,我们会发现标题的格式是“人物+情节”,通过标题可以了解整本书的基本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标题中的人物绰号,体会《水浒传》的又一特色。知道这些绰号是根据人物相貌、个人特长、性格特点、所用兵器、出身身份等方面来起的。这些小小的绰号,鲜明地展现了人物形象的特征。要学会利用这些绰号把握人物特征。

4.制订阅读计划。阅读长篇小说,制订阅读计划是必要的。制订阅读计划,提出一起前进的步伐,有利于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教师对阅读过程的监督与引导。没有计划,只会让阅读指导像一盘散沙,特别是自律性不强、没有学习规划习惯的学生,更是会不知所措,不知何去何从。教师可以先测试学生的阅读速度,以每天半小时的容量,和同学一起确定每天的阅读量。也可以让学生翻开目录,大致了解多少章节,然后根据自身情况制订阅读计划。鼓励学生每天利用尽可能多的时间来阅读,尽快读完整本书,特别是对《水浒传》这样的大部头,战线拉得过长,容易消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水浒传》共120回,建议每天看3回,40天看完第一遍。对于阅读进度比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

二、《水浒传》读中促策略

“读中促”,是阅读过程的监控,一方面要关注学生“读完了没”,又要关注学生“怎样读”“读得怎样”。教师可以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以驱动学生的持续阅读。

1.圈点批注。初读阶段,应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可以用圈点批注的办法随时记下自己的阅读心得,促进理解,提高阅读效率。“圈点”就是在书本上圈圈画画,有利于突出主要内容,有利于学习回顾。教师可以给学生示范圈点批注的符号,比如,运用生动的词语和典型的成语下面画实心黑点“. ”,生字或需要解释的词语下画空心圆点“。”,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用“?”……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圈点符号系统。圈点的同时还得适当作批注,“批”即批语,也指品评;“注”就是注释,如难字生词、背景材料等。可以是“眉批”“旁批”“夹批”“尾批”。《水浒传》的阅读,笔者要求学生在“眉批”中概括所读那一回的故事情节,“尾批”中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旁批”和“夹批”每一回至少各1次。有了明确的要求后,学生更能积极地完成阅读任务,特别是一些总把不动笔的作业当没作业的学生,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让他们有了作业的概念,有了必须去读书的想法,也不知不觉形成了阅读习惯,还方便教师检查阅读的进度。

2.课前自由分享。整本书阅读过程必须伴随着展示,没有展示的读书活动,会让爱表现的初中生渐渐失去坚持的动力。每天课前5分钟,笔者都会利用“班级优化大师”点名一位学生上台分享他的读书笔记,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圈点批注”内容,并上台分享一个优美的句子,一点自己的感悟或一个新学的词语。难度不高,大多数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学生阅读的进度、理解文本的深度,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每天的分享是示范,也是提醒和督促,让大多数学生每天记得有阅读《水浒传》这一任务,化压力为动力,坚持读完整本书。以往没有分享和交流的导读总是出现不少学生半途而废的情况,所以,坚持每天分享是促成学生阅读完整本书的重要手段。虽说阅读应该是“愉悦的”,但是在阅读习惯养成的初级阶段,适当的压力可以克服人身上的惰性,增强人的自律性。阅读指导不仅在于方法的指导,还在于过程的监督。放任自由的阅读指导只合适一些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在一些基础薄弱学校是不适用的。

3.每周任务促读。导读过程除了贯穿始终的“圈点批注”和自由分享之外,还应该有其他的任務来促读。可以每个周布置一个简单的任务引导学生对基本情节的把握,对内容的初步理解,避免“浅阅读”。比如,第一周阅读第1-21回,布置学生绘制“鲁智深”“林冲”的人物思维导图;第二周阅读第22-42回,布置学生填写阅读记录表,概括本周阅读中觉得最精彩的故事片段,比如,“武松义夺快活林”“黑旋风斗浪里白条”等,并作人物形象分析,谈谈个人感悟;第三周阅读第43-63回,布置学生概括分析《水浒传》中的几场重要战争,比如,“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斗法高廉”等;第四周阅读第64-84回,可以让学生梳理“梁山泊”接受招安过程,对比各个主要人物在接受招安时不同态度和表现,谈谈你的看法。第五周阅读第85-105回,概括招安后的几场战役的情况。第六周阅读第106-120回,谈谈你对“梁山接受招安”的看法。

通读全书是整本书阅读指导第一步,如果学生没有通读全文,后面的深入探究将无法展开,所以教师要使出浑身解数,让学生读下去。一件事坚持21天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在教师的督促下,学生完成这部长篇巨著的阅读,相信一定程度上也回带来成就感,阅读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当然了,促读策略还有很多,可以利用“鹅打卡”等小程序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也可以邀请家长进行“亲子阅读”……

三、《水浒传》读后结策略

“读后结”,是在通读全书后的总结提升,重在对经典情节、重要内容的回顾和把握,是阅读的输出和展示的重要阶段。

1.人物传记。在通读全书后,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个人物,重读他的相关故事情节,写一篇人物传记。这也是部编版教材中《水浒传》导读中的一个专题探究内容。在这环节中,教师要对人物传记的写作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完成之后也应该有展示,选出写的比较好的作品,让学生当一回“说书人”。

2.重点篇章解读。结合课本选文《智取生辰纲》组织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笔者把“智取生辰纲”当作一次抢劫诈骗案来分析,让学生学会从法律角度辩证的看待相关情节,增强学生的守法意识。这也避免了学生盲目模仿水浒英雄的行为,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物。同时,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深入探究杨志的人物形象,还布置从“晁盖一行人的角度”改写智取生辰纲,体会本文双线结构的妙处。通过重点篇章的解读,感受《水浒传》的艺术魅力。

3.辩论赛。《水浒传》这部作品有它的特殊性,虽说各个好汉都武艺高强、侠肝义胆,但也有人说其实他们很多都是罪犯,动不动喊打喊杀,不少主角还背负着命案,实在不是青少年该学习的榜样,于是,有人提出不应该让青少年读《水浒传》的看法。但是笔者认为,我们身边很多年轻时读过《水浒传》的人并未因此染上恶习,反而被那种“见义勇为的正气”所感动。对于《水浒传》我们不必避之如毒蝎,但也要引导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于是,笔者举行了一场“水浒传的108好汉是不是英雄”的辩论赛,全班分为两组,收集资料。布置学生们重读《水浒传》,每天选择两个人物查找佐证材料,为“是英雄”或“不是英雄”做辩护准备。在学生们的分析和辩论中,有了思维火花的碰撞,对人物有了跟深刻的认识,能更辩证地看待人物。

4.读书会。举办读书会,将整本书阅读课程“活动化”,符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比较渴望同伴的共鸣、认同与欣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和展示的机会,深受学生的欢迎。在宣布举行《水浒传》读书会后,学生们认真准备,发挥各自的特长,分工合作。我们把全班分为宣传小组(负责读书会宣传海报的设计和绘画)、编剧小组(编写经典故事情节剧本)、表演小组(表演经典故事)、朗诵小组(模仿说书人讲水浒故事)、组织小组(负责活动的主持和组织)、歌唱小组(演唱水浒有关的歌曲)六个小组。每人都得选择加入一个小组,完成一定的任务,每个小组选出小组长分配任务,监督进程。准备就绪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举行读书会,让各个小组展示成果。

5.总结分享。在充分的活动之后,让学生写《水浒传》的读书报告,则水到渠成。还可以让学生写一段《水浒传》的推荐语,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来阅读《水浒传》。

“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策略要根据实际情况,因“生”制宜,因“材”选法,既重视学生的“学”,也要重视教师的“教”。通过教师的引导,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最终达到养成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倪岗.中学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策略[M].商务印书馆,2018.

[2]邓彤.整本书阅读六项核心技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商务印书馆,2019.

责任编辑  梁国胜

猜你喜欢
阅读策略水浒传
春节居家读《水浒传》
明清两朝为何查禁不了《水浒传》
半斤八两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
四大名著的雷人简介
四大名著,如此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