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效率与生存质量的效果分析

2021-01-20 11:25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4期
关键词:病症流程护理人员

(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身体影响极为严重,且与其他慢性心血管疾病不同,ACS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风险性更高,若未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在较大的程度上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据临床分析来看,导致患者出现ACS的直接原因是血栓斑块脱落,而脱落的栓子随着血液的流通可能会出现心脏血液堵塞情况,进而会出现突发性的ACS,据临床分型来看,ACS主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死率较高[1]。对于该病症的治疗,急诊科需进行院前急救,并开辟绿色通道,进一步提高急救效率。但据分析,我院急诊护理流程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对此应制定提升急诊护理效率的相关措施。本次对照试验中,探究了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ACS抢救中实际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中的研究对象共68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68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后证实为ACS,其中24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为心肌梗死,24例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纳入标准:符合ACS诊断标准;为首次发病;家属知情,同意患者参与到本次试验;未合并有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心源性休克等情况。入组后将患者分配为使用常规急诊护理的对照组和使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观察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3∶11,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4.25±2.31)岁;观察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0∶14,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9.36±3.0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将常规急诊护理措施应用于对照组,需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标准开展护理工作,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配合医师完成手术治疗[2]。

观察组患者使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①开辟绿色通道:ACS是急性心血管类疾病,风险性极高,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ACS患者在被送至急诊科后,护理人员应在接到消息后,应及时按照ACS抢救标准准备相关急救物品,如监护仪器、平车、药品等。同时,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位,并快速检查患者的瞳孔、生命体征等基本情况,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并与其他监测设备连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尤其是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等指标[4]。②急救处理:在急救过程中,应做好急诊处理工作,保持急救物品的完整性,同时必须要保障急救工作的流程性,首先应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急救环境,如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对抢救室内进行彻底性的卫生清洁,降低抢救室内的微生物含量,且在实际的抢救工作中,护理人员要保障动作的准确、轻柔,并避免发出噪声[5]。其次,多数ACS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的主要任务除护理外,还应做好手术配合工作。一般情况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该药物多被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扩血管、抗血栓等方面作用,如常用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戊四硝酯等,但在应用时,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症情况,部分患者可能会因自身存在药物过敏史或其他情况,在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后可能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这对患者身体的影响极为严重,因此要保障该药物的用药合理性[6]。此外,部分患者由于ACS情况较为严重,可能会伴随有剧烈的疼痛感,对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每一例患者的风险评估工作,对疼痛感较为强烈且无法忍受者实施镇痛治疗。③介入治疗:ACS的最佳治疗方法为介入治疗,最佳时间是ACS发病后的30~60 min,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尽可能提升急救效率,争取在发病后的30~60 min完成介入治疗[7]。④会诊:每一例ACS患者的病症均有着其个体化差异,部分患者可能会合并其他病症,如外科类病症、神经系统病症等,在急诊抢救治疗过程中,首先应稳定其生命体征,然后联系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尽快制订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案。⑤手续办理: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中,应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患者为中心,在帮助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后再完善手续、补交费用[8]。

1.3 观察指标 本次试验中的观察指标以抢救成功率,急诊效率(分诊时间、采血时间、转诊时间、抢救时间),生存质量评分(生理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总体质量)为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n(%)]为计数资料,结果使用χ2检验,“±s”标准差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若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明显,可使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中,21例患者<1 h抢救成功,11例患者1~3 h抢救成功,2例患者>3 h抢救成功;对照组中,14例患者<1 h抢救成功,7例患者1~3 h抢救成功,13例患者>3 h抢救成功,对比来看,数据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急诊效率对比 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观察组,其分诊时间、采血时间、转诊时间、抢救时间方面用时少于对照组,效果明显更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急诊效率对比(min,±s)

表1 急诊效率对比(min,±s)

2.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等生存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 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分,±s)

表2 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分,±s)

3 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较之过去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多数人并无良好的健康防范意识,且多有不良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熬夜、酗酒、抽烟等,这些均会较大程度的加重患者心脏负担,长此以往,便会提高心血类疾病的发生率。冠状动脉是心脏供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患者因以上多种不良习惯的影响,便会导致冠状动脉内出现炎性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冠状动脉腔内也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血小板聚集情况,并会形成较为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进而会发展成为血栓,阻碍血液流通[9]。据调查来看,几乎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其冠状动脉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情况,患者凝血酶指标较高,导致血小板防御机制被激活,并无限制的聚集。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下,便可能会因血栓阻碍血液的流通而出现突发性的ACS。

急诊科是收治ACS患者的主要科室,由于该病症发病急、变化大,属于急诊危重病症,因此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应以最快的速度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以此来缓解ACS的高风险性。在方法中提到,ACS的有效治疗时间是30~60 min,并使用介入手术治疗。同时,越早采取介入手术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便越高。据当下急诊科临床实际分析来看,急诊护理流程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呈现出效率低下、管理力度不足的问题,因此当前急诊护理管理部门应提高对该问题的重视度,更加严格、规范的提升急诊护理流程,进而促进整体急诊效率的提升,抓住ACS患者救治的每一分、每一秒[10]。本次对照试验中,探究了优化急诊流程在ACS患者实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该急诊护理模式较之常规急诊护理具有新颖性,护理流程更加简洁化,并深入贯彻落实了人性化理念。据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ACS急诊抢救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应用该急诊护理方法的观察组,1 h内抢救成功例数21例,占比61.76%,11例患者1~3 h抢救成功,2例患者>3 h抢救成功;而反观应用常规急诊护理的对照组,1 h内成功抢救例数仅为14例,占比41.18%,7例患者1~3 h抢救成功,13例患者>3 h抢救成功,对比来看,数据间差异显著(P<0.05)。其次,通过对比抢救效率可知,观察组比对照组用时更短,效率更高(P<0.05)。同时,高效率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对提升急诊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并能够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从表2生存质量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将优化护理分诊流程应用于ACS患者的抢救工作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对提升抢救效率及预后生存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

猜你喜欢
病症流程护理人员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青春期病症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