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科术后患者复苏室拔管与手术室拔管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2021-01-20 12:22董长虹刘中凯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1期
关键词:肺叶胸腔镜芬太尼

董长虹,卢 静,刘中凯

(临沂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山东 临沂 276003)

麻醉时间(ACT)和周转时间(TT)是调节手术室运行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复苏室是连接手术室和病房的中间纽带,是病人尤其是全麻病人术后恢复的重要场所,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病人传统是术后在手术室内等待拔管,本研究旨在对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在复苏室拔管和手术室内拔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加速手术室运行效率提供一种可选择性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临沂市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 月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2 0 0 例。纳入标准: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入手术室时无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年龄4 0 ~6 5 岁,身高体重指数(BMI):18.5~24kg/m2。排除标准: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不符合入选标准者,不符合试验方案者,术中发生严重并发症,经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诊断需要在术后转送外科ICU患者。本研究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实验分组

将2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复苏室拔管组(P组)和手术室拔管组(C组),每组100例。两组间性别比例,年龄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失血等均无统计学意义。

1.3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术前禁食8h,禁饮6h,均无术前用药。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路,常规监测患者有创动脉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和脑电双频谱指数。所有患者在诱导后行鼻咽温监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均静脉给予:咪达唑仑 0.03mg/kg,舒芬太尼0.4ug/kg,丙泊酚 1~2mg/kg,顺式阿曲库铵 0.15mg/kg,5min后可视喉镜下插入双腔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设定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0~12次/分,维持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在35~45mmHg。麻醉维持使用丙泊酚 4-10mg·kg-1·h-1;瑞芬太尼 0.4-0.5ug·kg-1·min-1;七氟醚 1%~2%,术中间断追加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维持脑电双频谱指数在40~60,保持血压在基础值±20%。两组患者均在术前30分钟关闭七氟醚并停止给予肌松药,并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手术结束前20分钟给予0.15ug/kg舒芬太尼。P组在手术结束后直接转入PACU等待拔管,C组则在术毕逐渐减量停药, 在手术室拔管后再转入复苏室。

1.4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术后离开手术室时间,并分别记录两组病人拔管时(T1),拔管后10min(T2),拔管后30min(T3),拔管后1h(T4)的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镇静(Ramsay)评分,舒适度评分(BCS),并记录两组病人术后24h内烦躁、恶心呕吐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

1.4.1 镇痛评分标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在一条长10 cm 游动标尺上标注10个刻度,两端分别标注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疼痛难忍。

1.4.2 Ramsay 镇静评分标准:1—分焦虑、烦躁不安;2分—清醒,安静合作;3分—嗜睡,对指令反应迟钝;4分—浅睡眠状态,可迅速唤醒;5分—入睡、对呼叫刺激反应迟钝;6分—深睡、对呼叫刺激无反应。

1.4.3 舒适度评分(BCS)标准[1]:0分为持续疼痛;1分为安静时无痛,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严重;2分为平卧安静时无痛,深呼吸或咳嗽时轻微疼痛;3分为深呼吸时亦无痛;4分为咳嗽时亦无痛。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n(%))表示, 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指标对比:

P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晚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离开手术室时间明显早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Ramsay 评分、BCS评分的比较:T1时间段P组VAS评分低于C组, T1时间段P组镇静评分高于C组, T1时间段P组BCS评分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指标对比(min,x±s)

表2 两组患者各时段镇痛、镇静和舒适度评分对比(x±s)

3 讨 论

本研究中,P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即刻进入复苏室等待拔管,P组术后离开手术室时间明显早于C组,这可以加速手术周转,缩短外科大夫等候时间;P组T1时镇痛效果优于C组,P组T1时镇静评分高于C组,P组T1时BCS评分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在手术室内拔管存在为加快手术周转率而过早拔管,而在复苏室拔管可以更有时间等待病人完全苏醒有关;P组T2-T4时刻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和BCS评分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也说明复苏室内拔管可以让病人完全清醒后再拔管。P组拔管后躁动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P组病人清醒度高,配合度高有关,对于全麻病人来说,躁动是其苏醒期的一种十分常见的并发症,躁动病人更易发生循环的不稳定,大大增加了麻醉风险,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2],躁动发生率的降低,可以提高术后病人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在麻醉设备和人员配备齐全的情况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在PACU拔管和手术间拔管都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复苏室拔管可以加快手术周转率。

猜你喜欢
肺叶胸腔镜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128层螺旋CT显示肺叶间裂的最佳重建方法及其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