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2021-01-20 12:22王旭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1期
关键词:晶状体眼压青光眼

王旭辉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江苏 常州 213000)

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是常见的临床眼科疾病,其发生原因主要是白内障膨胀期晶状体皮质吸水膨胀明显,导致体积增大,进而诱发瞳孔阻滞现象(或者虹膜前移现象),进而导致前房变浅、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等。临床针对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疾病特点,以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以实现瞳孔阻滞因素解除,加深前房,控制青光眼等。但是该术式存在一定的临床疗效差异性。临床为进一步提升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相关学者提出运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方案[1]。本文就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价作出如下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设计,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39例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同时间段40例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性别: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为(55.35±3.65)岁;发病时间:10h-35d,平均发病时间为(9.45±1.65)d。实验组:性别: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为(54.85±3.35)岁;发病时间:10h-35d,平均发病时间为(9.70±1.40)d。两组的入组数据可比性良好(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方法,具体:进行表面麻醉(选择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作主切口(鼻上方1点钟位)、辅助切口(透明角膜缘2点钟位),于前房注入黏弹剂,以环形撕囊使晶状体核充分水分离,接着给予超声乳化吸除晶状体核、皮质,于囊袋内置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接着吸除黏弹剂,最后做密闭切口。

实验组运用超声乳化术(具体操作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联合房角分离术,具体:进行表面麻醉(选择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在辅助切口、周边前房角附近将透明质酸钠注入,以支撑前房,使已关闭粘连房角充分撑开,接着选用将透明质酸钠,以顿性弯针头沿着房角向后压虹膜根部,范围应180°以上,重复操作2次,接着对黏弹剂、皮质碎屑及分离后色素碎屑作充分吸除;再次进行恢复前房注水,观察并确定前房深度稳定后,进行常规密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1)眼压情况,(2)前房结构(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及前房角隐窝面积)(3)角膜内皮细胞密度,(4)视力情况,(5)并发症(包括眼部炎症、头晕头痛、病菌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经SPSS23.0软件处理,并作t检验、x2检验,求P值。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眼压的比较

两组的治疗前眼压无差异性,P>0.05;两组的治疗后眼压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实验组的治疗后眼压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眼压的比较( ±s,mmHg)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眼压的比较( ±s,mmHg)

分组(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实验组(n=40) 50.20±8.60 12.50±2.26 11.815 0.000对照组(n=39) 50.25±8.45 17.35±4.05 8.598 0.000 t 0.025 6.278 - -P 0.980 0.000 - -

2.2 两组治疗前后前房结构的比较

两组的治疗前前房深度、治疗前房角开放距离、治疗前前房角隐窝面积无差异性,P>0.05;两组的治疗后前房深度、治疗后房角开放距离、治疗后前房角隐窝面积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实验组的治疗后前房深度、治疗后房角开放距离、治疗后前房角隐窝面积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前房结构的比较(x±s)

2.3 两组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比较 应该无差异

两组的治疗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差异性,P>0.05;两组的治疗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实验组的治疗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比较( ±s,个/mm2)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比较( ±s,个/mm2)

分组(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实验组(n=40) 2760.45±126.45 2290.50±102.65 17.508 0.000对照组(n=39) 2761.30±125.85 2122.65±93.75 25.113 0.000 t 0.029 7.400 - -P 0.977 0.000 - -

2.4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的比较

两组的治疗前视力无差异性,P>0.05;两组的治疗后视力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实验组的治疗后视力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

2.5 两组并发症的比较

实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 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的比较(x±s)

表5 两组并发症的比较(x±s)

3 讨 论

在临床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就诊患者中,约有36.33%患者为晶状体源性青光眼,其中以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比较常见,其发生率约为42.86%[2]。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包括眼压升高明显、房角变窄明显、前房变浅明显、视力下降明显等。如果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干预,则会出现不可逆视神经损伤,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等不良结果。如果在高眼压状态下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则存在较大的治疗难度、治疗风险性,因此。临床在手术前给予患者综合性药物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眼压至能够实施手术范围内[3]。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过程中,能够将混浊膨胀自身晶状体吸除,并置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从而有助于晶状体膨胀所致晶状体虹膜隔前移情况得到解除,以及重建前房结构,同时,有助于恢复小梁滤过功能、后移晶状体虹膜隔,减少房水经瞳孔流至前房阻力情况,从而实现有效控制眼压的目的[4]。而房角分离术操作过程中,操作者给予前房注射黏弹剂、周边房角注射黏弹剂,能够使前房内压力明显增加,运用压力机械作用将已经粘连房角分离,从而有效改善瞳孔阻滞状态;另外,重建前房结构、降眼压等方面均可以起到良好的叠加作用、协同作用。因此,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房角分离术方法联合应用,能够取得更佳的重建前房结构效果、降眼压[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1)实验组的治疗后眼压明显降低,说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方法的开展可以改善患者的眼压情况;(2)实验组的治疗后各项前房结构均提高,说明在临床工作中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方法具有明显优势,利于改善患者前房结构。(3)实验组的治疗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显著,表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方法可以利于改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4)实验组的治疗后视力升高明显,说明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方法能够更改善患者的视力指标,提高生活质量;(5)实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降低,表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方法的治疗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方法可利于缩短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进一步改善,提高前房结构以及视力,可利于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晶状体眼压青光眼
睡眠不好可能会增加青光眼的发病几率
青光眼问答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