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治理要有新思维

2021-01-21 21:39唐克旺石秋池
水资源保护 2021年1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防洪流域

唐克旺,石秋池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8; 2.水利部水资源与水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38; 3.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北京 100038)

国家已经将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战略,规划纲要也已颁布实施,各部门、各省市都在结合“十四五”规划落实纲要的工作要求,相关研究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展开。笔者参与了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关专题的研究,对于黄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方向和策略问题有一些体会。1949年以来,经过70多年的治理,黄河流域的工程基本建设完成,除南水北调工程西线等重点工程还要论证外,以大规模的治理工程建设作为主要手段的时代应该结束了,植树造林工程在部分地区也是如此,根据目前发展需要,笔者提出黄河流域治理“六多六少”策略和思路的转变。

一是工程体系方面,多搞调度,少修水库。黄河流域的开发强度已经很高。从水库调蓄能力来评判,2000年流域总库容达到732亿m3,流域库容径流比为1.21,仅次于海河流域的1.47,2000年后还有几个大型水库在规划建设中。因此,不应该再实施大规模水库建设,而应着重将现有水库维护好、调度好、管理好,协调好防洪、供水、生态、发电之间的关系。

二是水资源方面,多搞管控,少搞开发。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量接近水资源总量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不低,仅次于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高于辽河流域及其他一级区。根据2000年开展的水资源调查成果,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达到76%,仅低于海河流域。如果考虑2000年后的水量衰减等因素,目前水资源利用量已经接近上限,甚至超载。因此,在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用水及地下水超采问题严重的情势下,合理分水,管住用水,提高单方水的使用效率及效益,实行水资源的刚性约束,才是最重要的硬核,不能继续开发利用水资源。

三是生态建设方面,多封育,少以种树数量为指标。黄河流域的形态是头部小、肚子大、腿细长,头部的上游是高寒区,中间的大肚子处于干旱半干旱区。这些地区植被类型和植被覆盖率取决于降水和气温等气候条件。在不能长树的地方,以人工灌溉的方式搞生态建设,不仅消耗了大量水资源,而且从长期来看生态效益不足,不符合自然规律,甚至导致生态失衡,如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等。黄河流域水量的持续衰减,除了自然因素的影响外,主要与人类的干预(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建设、社会经济用水等)有关,越来越多能入河的“蓝水”变为就地消耗的“绿水”被蒸散掉。生态修复与保护首先要符合“尊重自然”的法则。

四是防洪方面,多做预警,少建堤防。黄河上中游是人高水低,下游是水高人低,因此,几千年来黄河防洪的重点是在下游。1949年以来,经过70多年的治理,黄河流域尤其是下游的防洪形势已经发生较大变化,河床由逐步抬高转变为冲刷下切模式,流域的防洪库容也有很大的增加,能基本满足应对大洪水的需要。目前,防洪安全的工作重点是山洪、中小流域洪水以及超标准特大洪水的防御,主要措施是预测预警及科学避险。

五是泥沙方面,多做软件,少搞硬件。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由16亿t降到目前的2亿~4亿t,是否已经达到了地质侵蚀基准值?如果人类土地利用导致的附加侵蚀基本治理好了,今后就不宜再搞大规模外延式水土保持硬件工程建设,包括植树造林、淤地坝等,而要稳固已有的水土保持成果,加强预警和预防。减沙同时也会减水,黄河水资源的衰减主要原因可能是人类活动影响,包括坡面局部微地形的变化、沟道内淤地坝、人工植被建设、矿产开发等。从地质学角度来看,黄河泥沙的主要功能是为黄淮海平原造陆,也有造福人民的一面,不全是祸害,不应全部消灭掉。

六是水环境方面,多用中水,少排污水。黄河的水质状况不乐观,按照劣V类河长的占比统计,水质仅略好于海河和辽河,比淮河差,而且流域污水再生利用率低,排污口排污标准低,不能满足河流水质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因此,必须强制性实施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减少河流的污染负荷。在缺水地区,要把污水的再生利用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中。

上面谈到的几方面思考都指向治黄的方向问题,这个方向不仅包括从工程到管理的措施转变,更涉及从“治河”到“治人”的思维转变。今后黄河治理应从“治黄”走向“治人”,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治理,主要是治理其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需要强化社会化的管理,从管理中要效益。如果还不能从传统的治理方式走出来,就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尊重自然规律,是新一代治黄人必须为后代做出的榜样和贡献,也是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科学基础。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防洪流域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压油沟小流域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沙颍河流域管理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