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课上培养小学生表达能力的三个小策略

2021-01-21 21:17章雯雯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7期
关键词:回形针组员表达能力

章雯雯

当前,我们在科学课堂上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力度还不够,普遍存在学生科学课堂上交流表达语言单一、思维逻辑混乱、答非所问、严谨性完整性不够等问题。因此,这不得不在提醒身为科学课教师的我们,要分析原因,对症下药,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表达能力。巴西著名的教育家弗莱雷曾经说过:“没有了对话, 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如何在科学课堂上实现高品质的对话,促进学生有效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这两年来,我在自己的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表达能力,让孩子经常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科学思维过程,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现将自己的三个小策略分享如下,以飨读者。

一、激励评价,学生表达兴趣化

急于表达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低段学生发言极为积极热情。然随着年龄的变化,我们发现学生似乎越来越不愿意表达,这和教师的评价引导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教师要懂得适时激励。千万不要为了过于追求自己的教学预设效果而过多地干扰或打断学生的交流,这将会扼杀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回答的积极性,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学生就失去了表达的欲望。因此,培养能力的第一步,就是通过激励评价引导,营造轻松的交流环境,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我非常喜欢这位同学的回答,他表达得又响亮又清楚”“他表述得很有条理性,老师一听就懂了,你们明白了”“他的表达很科学,我要给他奖励一颗五角星”…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教师一两句的表扬、竖起大拇指的手势、五角星小积分的奖励,这些简单常用的评价足以激励小朋友踊跃发言,更规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到了中高段时期,教师要考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进一步思考探究适合学生的评价机制,评价手段要多元化。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较量、小组竞赛式的积分规则、家校合作式的家长鼓励、精神荣誉与物质结合的双重奖励、教师的反复引导鞭策等种种方法的实施,刺激学生的好胜欲,产生竞争力,激励学生有信心、有斗志地去培养自己的科学表达能力。

二、小组交流,学生表达常态化

不同于师生之间的单向信息输送,小组交流是一种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向信息交流活动,是科学课堂学习上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小组讨论中,没有谁的观点是绝对权威或者正确的,每一位组员都有足够的信心和机会去充分表达想法,并且据理力争地坚持自己的观点,通过观点的冲突与争辩,形成思想碰撞与升华。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思维丰富的同学也能带动其他组员积极思考,从而就有越来越多的想法可以表述,而且表述得也越来越全面。

在五年级下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教材上共出示了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共8件物品,引导学生预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说出预测的理由。刚开始时发现一些同学的思维比较局限,有的只表述了部分物品的沉浮情况,有的只从轻重方面考虑沉浮理由,其他因素问题未能涉及。于是独立思考交流过后,我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再一次进行预测。讨论过程中,组员与组员之间相互提醒,相互启发。有的組员认为回形针是金属材料,可以沉入水中;有的认为回形针很轻很小,中间是空的,会浮起来;有的组员认为萝卜体积大,会沉入水中;有的组员觉得蜡烛表面有层油,会影响沉浮…小组一讨论,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各自交流自己的观点,考虑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这样的交流极具生动性和丰富性。而在实验验证过后,预测与实验结果的对比,更能让学生对沉浮因素的交流研讨进入高潮。

有效的小组交流,不仅能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等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同一组内不同组员的观点分享、不同组之间的展示汇报,带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常态化,从而一次又一次地锻炼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

三、引领示范,学生表达准确化

科学的学科性质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不能想当然地说,更不能虚假地说。因此,在科学课堂上,我们要做好引领示范,要引导学生学会用事实说话,要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通过《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水的浮力记录表》中的数据分析对比,引导学生总结出“泡沫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等结论;通过对蜗牛的直接观察,引导学生表述出“蜗牛的头上长有两对触角,后一对触角上有眼睛”“蜗牛…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利用腹足能爬行”等特点。

又如,语言表达是否逻辑清楚且完整,是考查学生科学思维形成的重要依据。因此,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梳理要表达的内容,摸清因果逻辑关系之后再完整地表述出来。例如“通过借助放大镜观察,我发现这块岩石的颗粒具有细小紧密、颜色多样等特点”“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烧水时水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容易溢出,所以不能装太满”……

学生科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于科学思维的有效形成及科学素养的综合提升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充分交流和思考的机会,使学生养成乐于、善于表达的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次回答都能流利完整地表述清楚自己的观点,让我们每一节的课堂交流都变得高品质、有深度。

猜你喜欢
回形针组员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小组长不好当
回形针浮起来了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还是不错的
自己挂住的回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