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公众教育的冷思考

2021-01-22 14:34虞伟
世界环境 2020年6期
关键词:塑令塑料袋塑料

■文 / 虞伟

2020年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针对多种塑料制品,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从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全过程和各环节提出了管控措施,体现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2020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等9部委又联合发出《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提出了到2020年底的阶段性工作目标,截至2020年10月,全国已经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地方版的“限塑令”,表明了国家治理塑料污染的决心。

回顾中国“限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发布《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知》,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实际上,2008年以来的“限塑令”实施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据2019年南京市政府网站开展的一项调查表明,仅13.7%的人去菜场买菜时会自带装菜的包,不需要卖家提供塑料袋,有40.5%的人会使用卖家免费提供的塑料袋。商品零售场所免费塑料袋仍在普遍使用,在一些生鲜市场和小型超市,“限塑令”明令禁止的超薄塑料袋也在广泛使用。塑料袋收费对需求的调节作用弱化,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对塑料袋的价格并不敏感。此外,近年来,井喷式发展的外卖业和快递业都是消耗塑料袋的“大户”,2018年全国快递业共消耗快递运单逾500亿个,塑料袋约245亿个。

由于塑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限塑令”的有效实施,除了监管、标准和科技支撑等方面要加大力度,公众环境意识和参与度也是不可或缺的方面。当前,塑料污染的公众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内容太笼统,缺少针对性。关于塑料污染的公众宣教常见于街头标语,如在超市、菜市场、居民小区等醒目位置悬挂横幅。由于标语字数有限,只达到了告知公众“限塑”的事情,没有也无法做到进一步的阐述为什么要“限塑”或者“禁塑”。在社区宣教环节,通常是发放传单、集中宣讲等方式,传单内容基本上是文件内容摘要、一次性塑料危害等。一般的笼统宣传,影响了公众宣传的效果。

二是形式太古板,缺少吸引力。目前,社区会利用宣传栏海报来宣传“限塑”;一些公益组织或志愿者定期深入社区设点宣传,开展垃圾分类、塑料回收等方面的公益活动;也有不少社区联合公益组织开展宣讲活动,邀请热心志愿者做专题讲座,其他形式也不多见,每次讲座社区都要花费不少精力来组织听众。还有一些地方也开展垃圾分类、塑料污染治理的文艺演出巡演,但节目创作质量参差不齐。传统的宣传形式很难吸引年轻人参与。

三是手段太单一,缺少体验性。公众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单向的灌输式宣讲,受众作为客体被动接受,由于缺少主动参与性,导致“限塑”或“禁塑”的宣教效果大打折扣。相反,在一些中小学,采取情景剧、辩论赛、街头访谈、实地参观等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既有情景教育又有社会调查,从不同角度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限塑”或“禁塑”,一次性塑料的危害是什么?效果要相对好得多。

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和污染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消费端,不规范处置塑料,会造成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加大资源环境压力。通过宣传教育,使民众增加对一次性塑料环境影响的认知,从而主动采取行动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并监督一次性塑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要在形式多样上下功夫,推进“限塑”教育吸引力。尽量缩小从知识到理念,再从理念到行动的距离。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每个人一般身兼数个社会角色,可能同时是政策制定者、企业员工家属、家长、消费者等,关注点随着角色的切换而变化。公众教育要注重形式多元化,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制作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产品,来满足不同角色人群的需求,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要在传播内容上下功夫,提高塑料危害可知性。在互联网时代,网上能找到海量的有关塑料污染危害信息。但这些信息也鱼龙混杂,需要甄别。有些内容太专业,普通公众理解比较困难;有些内容不准确,误导公众对塑料的认知。公众传播需要从权威信源中编辑整理,将专业的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材料,坚持实事求是、不危言耸听,既强调科学性,又强调可操作性,让公众能比较全面了解塑料的危害和应对方法的建议。

三要在分众传播上下功夫,增强“限塑”教育实效性。公众教育和传播的受众非常广泛,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制定相应的方式和侧重的内容。比如,针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强调防治塑料污染的政策背景和意义,如何做好政策执行的表率;针对普通市民,侧重塑料污染的危害以及跟生活的关联,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用品的使用等;针对中小学生,侧重塑料污染的危害和如何从自身做起,养成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针对经常点外卖的市民,侧重治理塑料污染方面的公民责任,尽量不要向商家索要一次性塑料餐具,尽可能少用一次性塑料包装物。

四要在日常融入上下功夫,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塑料作为重要的基础材料,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塑料。既要从生产端加强源头控制,流通端强化过程监管,还要从消费端加强引导,向全社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参与垃圾分类,抵制过度包装,选择可循环使用的替代品,推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减量化。

猜你喜欢
塑令塑料袋塑料
我是一个塑料袋
别让新版“限塑令”沦为“口号令”
“限塑令”沦为“卖塑令”
欧几里得和塑料袋
“限塑令”为什么变成废纸一张
“限塑令”之尴尬,如何化解
塑料也高级
塑料的自白书
塑料
对塑料袋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