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必须依靠市场发力

2021-01-22 14:34卞梦健
世界环境 2020年6期
关键词:塑令降解塑料购物袋

■文 / 卞梦健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自2021年1月1日起,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餐饮打包外卖服务以及各类展会活动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但是暂不禁止连卷袋、保鲜袋和垃圾袋。

一、相关话题冲上热搜榜彰显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通知》发布后,在网络上,相关话题第一时间冲上热搜榜,引起公众的广泛热议。《通知》发布之后,零售业、餐饮业高度重视、积极响应。

据了解,《通知》还对相关工作,特别是2020年底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再部署、再动员,同时也明确了工作的细化执行标准。例如,2021年起全国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塑料棉签、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全国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但是牛奶、饮料等食品外包装自带的吸管暂不禁止。

那么,《通知》提出的目标任务,哪些与零售、餐饮行业相关呢?据了解,《通知》和细化标准为行业企业落实塑料污染治理要求指明了方向。2020年底塑料污染治理的任务目标中,与零售、餐饮行业相关的主要是以下几类:

一是不可降解塑料袋。2020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通知》明确指出,不可降解塑料袋是指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用于盛装及携提物品的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不包括基于卫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于盛装散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袋、连卷袋、保鲜袋等。

二是一次性塑料吸管。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通知》明确了禁止范围不包括牛奶、饮料等食品外包装上自带的塑料吸管。

三是一次性塑料餐具。2020年底,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通知》将目前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餐具的禁限品类明确为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刀、叉、勺,不包括预包装食品使用的一次性塑料餐具。

此外,超薄塑料购物袋、一次性发泡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等产品,也都与零售和餐饮行业的日常经营相关。《通知》中的细化标准充分考虑了行业实际和生产供应情况,既增加了政策的可操作性,也能保证政策稳步推进。零售、餐饮行业将按照有关要求,积极推动落实。

二、目前行业企业已形成一批切实可行替代方案

对于2020年底前要在部分地区和场所先行停止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目前行业企业已经开始采取积极行动,形成了一批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1.一次性塑料购物袋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提升,当前许多消费者已经养成了自备购物袋的习惯,公众绿色消费习惯的形成,对减少使用塑料袋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塑料购物袋的替代方案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很多商超可为消费者提供无纺布环保购物袋,设计制作精美的环保购物袋甚至成了购物时尚。纸质购物袋替代塑料购物袋也是多数企业的做法,一些书店采用简易的牛皮纸包裹取代购物袋也收到了很好效果。此外,一些商超也在积极推广使用对环境友好的可降解塑料购物袋。

2.一次性塑料吸管

为了减少一次性塑料吸管的使用,一些餐饮企业通过改造冷饮杯盖,用自带饮嘴的杯盖代替“吸管+杯盖”的组合,较好地替代了饮品的吸管功能。可降解塑料吸管等替代产品也在积极生产和应用中,相关产品逐渐成熟,可以为替代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提供有力的支撑。

3.一次性塑料餐具(刀、叉、勺)

为了减少一次性塑料刀、叉、勺的消耗,多数具备条件的餐饮企业在堂食中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餐具。一些快餐企业正在使用竹木餐具替代一次性塑料餐具,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降解塑料制成的餐具,目前也可以供消费者选择使用。

同时,据统计测算,2020年底阶段性目标涉及的相关地区零售、餐饮领域,上述3类塑料制品的年消费量约30万吨,无纺布、纸、竹木等替代品的原料充足,可降解塑料的年供应量约有40万吨,应该说,替代产品产能可以满足消费需求。在相关企业努力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替代产品的同时,监管部门也在呼吁广大消费者共同参与到塑料污染治理中,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共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三、降低对生态环境影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

《通知》实施后,零售、餐饮行业停止使用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可能会对传统的消费方式产生影响。但普通消费者应认识到,传统的消费方式给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减少塑料污染,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每个消费者应尽的社会责任。为保护生态环境,每个普通消费者可以在日常消费中使用可循环利用产品,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自觉地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只有大家都积极参与,从身边小事做起,逐渐养成绿色消费新习惯,才能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2008年“限塑令”的推出,塑料袋从免费变收费至今已有12年时间。“‘限塑令’实施12年,塑料袋用量不减反增”,类似提法考虑了绝对值变量,没考虑相对值变量,评价本身不够科学。应该说,“限塑令”实际发挥了作用,只是与人们的期待仍有距离。如今,九部门联合要求2021年起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无疑是“限塑令”的升级版。只不过,基于“限塑令”的实践经验,对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同样不宜期待过高。一方面,和“限塑令”并非全限一样,禁止不可降解塑料袋也不是全禁。基于卫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于盛装散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袋、连卷袋、保鲜袋等,不在禁止之列;另一方面,禁止不可降解塑料袋,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势必存在监管难题,假冒可降解塑料袋问题,恐怕难以禁绝。

四、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需“市场之手”发力

2018年5月环保组织零废弃联盟发布的《限塑令十周年——商家执行情况调研报告》显示,市场上达到收费等要求的仅占9.1%,遵守“限塑令”所有规定的仅占3.7%,线下零售场所执行“限塑令”的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大型超市对“限塑令”执行严格,但也不乏超市限制范围之外的平口袋、保鲜膜等其他塑料膜类包装。应该说,“限塑令”实际发挥了作用,只是与人们的期待仍有距离。

近年来,有关部门推广可降解塑料袋,之所以较为困难,首先是因为价格太贵,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性能较为平庸则是另一个问题。抗摔比不上PC,耐热比不上PA,防腐比不上PE,可降解塑料袋的性能提升空间还很大。最关键的问题是,现在的可降解塑料袋能否真正实现“可降解”?虽然不少企业都以“可降解”做宣传,但据权威机构调查,市面上大部分可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只是工业堆肥条件下的可降解,尚不能实现自然条件下的可降解。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研究人员经过3年的实验发现,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塑料袋能完全被大自然分解。在实际处理中,一般都是把可降解塑料袋和普通塑料袋一起进行填埋或焚烧。“可降解”做不到名副其实,这是推广可降解塑料袋面临的现实困难。所以说,从实施“限塑令”到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无论是价格下降,还是性能提升;无论是真正实现自然条件下可降解,还是实现废弃塑料回收再利用,技术进步、政策扶助与公众支持,可谓是缺一不可。

自2021年1月1日起,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只是政策端的发力,而在市场端的发力上,是离不开企业和公众配合的。人们期待看到更便宜、更好用的可降解塑料袋,让选用可降解塑料袋真正成为市场自发的理性选择。因为,一纸禁令能否真正杜绝不可降解塑料袋,显然还有待观察。此前,施行了12年的“限塑令”虽然在实践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效果仍未达预期,证明“限塑令”的落地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让不可降解塑料袋的禁用政策应声而落,考验着政府的治理智慧和公众的自觉意识。

猜你喜欢
塑令降解塑料购物袋
环保可降解塑料的分类、标识、标准体系分析
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需解决三大问题
别让新版“限塑令”沦为“口号令”
“限塑令”沦为“卖塑令”
“限塑令”为什么变成废纸一张
“限塑令”之尴尬,如何化解
头大
老人连续使用一塑料购物袋长达34年
可降解塑料的绿色环保发展路径探索
巧提购物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