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茶疗的研究进展

2021-01-22 06:53夏思营李果李肖宏彭云吕才有
广东茶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咽炎结果表明胆固醇

夏思营,李果,李肖宏,彭云,吕才有

(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茶叶中具有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等重要功能成分,能有效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品等领域。而茶疗,即有机地将茶文化同中医文化相结合形成的一个治疗体系。茶叶在我国最早被作为药物使用,直到今天也依然有人以茶作为治疗的手段。因此了解茶疗的历史、现代中药茶疗的临床情况以及创新化茶疗的使用状况,对于茶疗技术的未来规划和促进茶疗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开发功能性茶保健产品提供参考。

1 古代茶疗发展史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为茶,最早在神农时期茶已经有药用的功效了。先秦至汉晋时期是茶疗的初始期,“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饮茶使人精神饱满。从中医发展来看,只有先食用才能发现其生理活性,所以才有“医食同源”的引出[1]。东汉时期,著名医师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提到“茶治脓血甚效”,三国魏人张揖所作《广雅》:“饼茶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2]”。唐宋时期是茶疗的成形期,饮茶文化的兴起,带动了茶疗的发展。唐代大医学家陈藏器所著的《本草拾遗》中提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对后世有深刻的影响[3]。在这时期,医学著作中关于茶疗的记载颇多,茶也从单一的药方发展为单、复方并用。《食疗本草》中记载:“茶治热毒下利,腰痛难转”,郭稽中《妇女方》论茶能治产后便秘”,《兵部手集方》记载茶可治“久年心痛五年十年者”[4]。陆羽茶经中也记载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5]。唐宋时期的茶疗服用已经出现了茶醋调服、茶丸剂、茶散剂,在《兵部手集方》、《妇人方》、《普济方》等医书中有所记载,这使得中医茶疗又迈向了一个新时期。明清时期茶疗之风盛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茶进行了系统性总结,指出“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6-7]。茶疗的应用范围几乎遍及内、外、妇、儿、五宫、皮肤、骨伤各科及养生保健等,此外,茶疗的剂型已由原先的汤剂等,发展为散剂、丸剂、冲剂及以药代茶饮多种[4]。近代以来,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和功效不断被发现,茶疗体系日益完善,茶叶中的药用功效给中医全新的视角,茶保健品也成为现代开发的重点产品。

2 现代茶疗研究应用进展

2.1 临床发现

2.1.1 中药茶饮治疗支气管哮喘

中医认为,哮喘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因外邪、饮食等诱发,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而发病,本病常迁延难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8]。李刚等[9]研制的茶疗方如下:茶叶、款冬花分别5g,橘皮3g,然后用开水冲泡,代替茶来饮用,每日1剂,其具有化痰、止咳以及平喘的功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哮喘的方剂;细茶叶、白疆蚕各15g,将其研成细末并混和均匀,备用,每天早晚分别服1次,且用温水冲泡,每次用量为15g,其具有润肺和化痰以及平喘的疗效,对哮喘气促者疗效显著;红茶1g,荔枝干肉25g(鲜品50g)用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用,其功效为:生津溢血、止咳化痰、理气平喘等,其适合于治疗血虚性的哮喘。

2.1.2 中药茶饮治疗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一种慢性病,治疗以抗生素为主,但疗效不好,还可以使用雾化吸入抗生素和病毒药物治疗,虽然有一定疗效,但是停药后不久又复发。曹洪玲等[10]人从1997年5月-1999年5月用自拟清音利咽中药代茶饮治疗慢性咽炎320 例,结果表明:总有效率为94.06%,说明利咽中药代茶饮治疗慢性咽炎效果良好。周继莲等[11]人采用中药代茶饮对80例患者进行治疗,好转的标准是以患者自己无明显咽部不适为依据,好转的有67例。杨荣等[12]人采用纯中药雾化、漱口、茶饮三联疗法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完成研究70例中,治愈25例,有效40例,无效5例,治愈率35.7%,总有效率92.9%;对照组完成研究62例中,治愈12例,有效34例,无效16例,治愈率19.5%,总有效率74.2%。3月后观察组24.6%;对照组复发60.9%。结果表明纯中药雾化、漱口、茶饮三联疗法治疗慢性咽炎更有保障。张娟等[13]在临床上使用茶饮用于慢性咽炎的治疗的研究结果表明:利咽茶饮有滋阴清热、生津润燥、利咽散结、消肿化瘀的功效,疗效确切,且服用安全方便。

2.1.3 治疗便秘

药茶[14]是中医治病调理的特殊中药剂型。便秘患者可以搭配选用具有润肠通便调理作用的药茶,如碧生源常润茶组方:番泻叶、草决明、绿茶、土茯苓、沙参、淮山药。绿茶有渗湿利水,辅助润肠通便的功效,全方合用起到改善胃肠道功能、润肠通便的功效。陈丽丽等[15]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本科室的80例脑卒中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气虚血瘀型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及服用通便药物治疗,干预组采用中药茶疗联合穴位定向透药治疗以预防脑卒中患者发生便秘,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表明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

2.1.4 降低胆固醇

茂名市职业病防治所[16]对饮用山楂菊花茶降血清胆固醇的患者初步观察结果为:有效(胆固醇降低)8例占66.6%多;稳定(胆固醇稳定原水平)3例占25%多;无效(胆固醇上升)1例占8.3%多,提示山楂菊花茶有一定降血清胆固醇的效果。贾伟等[17]研究发现普洱茶茶褐素对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在人体实验中持续4周对13名健康受试者进行标准饮食加每天饮用帝泊洱茶珍,结果发现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显著降低,在动物实验中也发现类似的结果,深入机制证明茶褐素是普洱茶中降低胆固醇的主要活性成分。茶疗在临床应用中还有很多作用和前景,茶疗可以镇静睡眠、抗抑郁[18,19]、改善痛经[20]等功效。

2.2 辅助性治疗

2.2.1 治疗肝气郁结

茶在中医治疗中也常常作为辅助性的医疗手段来帮助恢复健康。程煜龙等[21]人通过观察脊柱调理法配合茶疗对肝郁气滞型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发现:配合茶疗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疲劳综合症疗效显著,治疗效果持续时间长,疗效更加稳定。

2.2.2 治疗体育损伤

茶疗法对体育训练损伤康复有一定效果。肖婷婷[22]在研究中表明茶疗法对体育训练损伤康复效果的具体影响,茶疗能提高机体损伤恢复功能和降低运动员损伤复发频率。周丽云等[23]人阐述了茶疗法在人体体育损伤治疗及康复中的作用,在一些突发的体育损伤中可以快速进行急救,提出了直接服用法、蒸汽茶疗法和配套仪器法三种茶疗措施。

2.3 创新型研究

2.3.1 音乐+茶疗降血压

“音乐茶疗”顾名思义,是通过音乐治疗和茶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方便、快捷、绿色的新型的治疗高血压疾病的方式。音乐茶疗[24]包括“防”和“治”两个方面。“防”是通过喝茶养生,听音养心来降低高血压。“治”就是用茶的药性和音乐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衡淑红[25]以杜仲、罗汉果、草决明、普洱茶各等份量配制成四宝茶,对60例高血压病采取四宝降压茶口服为主、音乐疗法为辅的疗法,并与常规音乐疗法相比较,结果表明四宝降压茶结合音乐疗法的总有效率为88.3%,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2.3.2 热敷+内饮治疗视疲劳

陈雪等[26]将中药内饮联合热敷疗法应用于视疲劳的60例大学生,将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中药热敷联合内饮法干预治疗,1次/d,1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饮用白开水联合纯净水热敷法进行干预,并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53.30%,显效率分别为33.3%和23.3%,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3.3 太极拳+中药茶饮减肥

陈川等[27]选取长江大学肥胖男性大学生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进行每天45 min的太极拳运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天饮用200 ml的中药茶饮,之后测定其常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实验组血压、心肺功能显著改善(P<0.05),体重、BMI值和体脂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P<0.01),TC、TG和LDL-C显著降低(P<0.05,P<0.01),而HDL-C显著升高(P<0.05);INS和LEP浓度显著降低(P<0.05,P<0.01)。

3 小结

综上,茶叶中的大部分成分都能运用在医疗中,且茶疗结合中医手段治疗患者疗效颇高,全面了解茶叶的内含成分在医疗方面的功能意义重大,茶疗辅助型和创新型治疗前景可观,因此探究茶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促进茶疗系统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咽炎结果表明胆固醇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金匮清咽茶治疗慢性咽炎(喉痹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60例
编者按
册亨县杂交水稻引种试验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