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策略例谈

2021-01-22 10:32陈寒琼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陈寒琼

摘 要:项目化学习是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研究并应对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和复杂的问题或课题的挑战,具有微、短、小、精、活等特点,将复杂内容简单化,将简单内容趣味化、真实化、系列化,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协作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文章就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等相关内容进行有效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教学策略

一、拓展宽度,从熟悉的知识到趣味化主题

微项目学习不是将书本内容简单叠加,而是从知识本质内涵入手,梳理教材板块体系,挖掘项目化资源,从熟悉的知识看到数学的思维美、简洁美、形象美。

微项目主题更指向核心概念,讲究小而精,更注重自动化、系统化、结构化。笔者依据主题确定微项目,再将其拆分成若干个子项目,子项目的确定是由学生商议提出,基于学生的认知经验。子项目间可以是并列的或独立的。再将子项目继续分层细化,学生选择其中某些次子微项目完成研究。

微项目学习主题可以以教材为依托,还要考虑社会实践与学生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实施项目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只有紧密联系社会实践又与学生需要紧密相关,才能从内心激发起学生参与项目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增加厚度,从双基落实到素养熏陶

微项目设计要从双基落实到素养熏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实践并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积累经验,最终提升个体素养。

(一)基于主题的项目整体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认识时间》内容包括认识分、认读时刻、解决问题以及相关练习题。《认识时间》这一单元的学习更为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和社会实践,因此,本单元主题便转化为认时间活动、钟面设计、周末计划三个环节,不同的环节有其不同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中对小学第一学段时间认识的要求为:“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像这样,主题项目学习既涵盖了单元基础知识,也联系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初步渗透时间管理的意识。在传统课堂中一般会把课时内容安排为三节新授课、一节活动课、一节练习课共5个课时,在对其进行单元整合后,在新授课的基礎上加入“周末计划”主题实践活动。

(二)凸显真实的驱动性问题设计

驱动性问题能激发学习者的注意力,使其投入项目探索中。“真实”并不仅仅指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所学知识和能力的真实”“所进行的思维方式的真实”都是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的元素。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学生对大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体验活动中,提出的驱动性问题“学校各场地面积是多少?”和“你觉得学校各场地布置合理吗?如果请你担任设计师,你会怎样来设计?”价值是不一样的,前者趋向于单一标准,停留在知识和技能,而后者可以从场地安排、面积大小、功能设计等多维度进行全局理解,渗透全局思维。

而且这样一个长效驱动的问题,通过学生的交流探讨能延伸出很多微项目子问题:(1)学校占地面积是多少?各场馆分别占多少?(2)按学校学生人数,操场活动空间够了吗?人均活动面积多少?(3)为什么学校或公园等场地以公顷为单位?怎样测量大面积?按照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选择组队,研究其中一个子项目,教师安排如下研究方案(见下图)。

(三)搭建多元的微项目学习支架

微项目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建构,教师需要分析学生可能选择的多种分析路径,可以搭建项目索引支架、实施路径支架、思维优化支架等。

以上述《小小建筑师》为例,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索引支架,分解微项目,还可以在学生困难处提供“方法锦囊”,亦可在学生作品汇报时提供“外化支架”,引导学生用多样形式将成果表达清楚。

三、挖掘深度,从单一认知到高阶学习

微项目学习需要打通单元知识结构,将课内与课外整合,鼓励学生在实践应用中观察、思考、表达、记录,使他们在深度参与中获得体验,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最终达到高阶思维的目的。

一般项目化学习最终是要形成公开的有质量的成果,在多样的群体中进行交流。展示的同时还要对学习实践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以引发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以《小小建筑师》为例,项目活动中需要让学生先确定标准,再用标准推理换算的经验,从而达到对大面积的感悟。然而1公顷的表象建立是至关重要的,如何让学生找准参照物,并建立表象呢?有几组学生不约而同选择了操场。

组1:小组成员从司令台拍摄大操场的全景视频,用示意图说明操场一边大约100米,100米×100米=1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1公顷。

组2:请同学围成边长10米的正方形,与1公顷操场比较,操场大约有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学生推理分析得出1公顷有100个100平方米的正方形,教师引导想象,如果用1平方米去摆放能放几个?

学生对比分析,发现两组同学其实都在算1公顷有10000个1平方米。

组3:播放4个同学跑100米的场景,记录时间。推理得出:1个人跑大约1分钟围成的就是1公顷。其他组的同学评判:如果跑了150×50的长方形就不到1公顷了。得出结论:跑4个100米围成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拓展:校园里还有哪些地方的面积是1公顷?你们是怎样计算学校面积?

项目学习中的问题解决一般有多种路径,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重思维的碰撞。同时关注想象过程,提高推理能力,学生自然迁移方法,便于走出校园,研究更大的占地面积。最可贵的是因项目是基于真实情境产生的,学生会自主调动已有知识审视项目的疑难点,培养批判精神。

微项目学习有其优势和特点,在借鉴和利用项目学习时,要保持批判反思的态度。在现在的学校课程中,微项目学习应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教师需要不断依据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能力来确定项目主题和学习的路径,逐步走向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张建辉,赵静.将基于项目的学习引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世界教育信息,2012(Z2).

[3]张宏伟.“不一样的比较”课堂实录和简析——“全景式”数学教育跨领域建设数学项目课程范例[J].小学数学教师,2017(10).

[4]吴琼.基于小学数学项目式课程的财经素养教育渗透[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7(07).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