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乐课堂理念下小学生劳动教育的设计与实施

2021-01-22 10:32冯芳春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

冯芳春

摘 要:小学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施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广州市番禺区市桥龙美小学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基于融乐课堂理念,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校互动等各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对策,得出比较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设计与实施方案。

关键词:劳动教育;融乐课堂;设计实施

一、融合五育发展以劳动教育为突破点,让学生乐思

坚持“五育并举”是新时代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则,也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卢梭指出:“劳动是社会人所必须进行的活动,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离不开劳动。”由此可见,以劳动教育为突破点,让学生在劳动中不断学思并行,培养好学生“乐思”的劳动意识和习惯,可促进五育全面发展。

(一)在劳动中锤炼优良品德

我校积极为学生营造“劳动最光荣”的氛围,激励学生通过劳动思考自我。教师主要通过树立榜样的方法,激励学生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比如:对学生自行整理好课桌、做好垃圾分类等行为在全班范围内表扬并鼓励,号召学生对标自我,向这种好行为学习。通过不断坚持,学生会“乐思”自我品德是否合格,养成生活的好习惯,真正做到让品德在劳动中生长。

(二)在勞动中提升智慧

劳动与智慧是相辅相成的,在劳动中人们总结着各种各样的智慧,而智慧的建立又让劳动越来越简单高效。以打扫教室为例,小学生对劳动技能的掌握水平有限,一群人打扫卫生,但容易出现卫生死角、拖把脏水乱流等,不能形成合力,有可能做无用功。但如果通过分组劳动技能竞赛的模式,就更容易激发学生“乐思”劳动,学生会仔细思考,如何才能互相合作搞好卫生,从而锻炼学生相互合作和统筹规划、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劳动中锻炼体能

体育锻炼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但大部分小学生不爱运动,锻炼少,体能较差。我校教师会有意识地以劳动为契机对较少锻炼的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从最开始简单的擦桌子,逐渐过渡到扫地、拖地,通过不断地劳动,让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得到锻炼与提升。

(四)在劳动中提高审美

我校教室的装饰设计与物品摆放,经常由学生自己进行调整。为了让自己班的教室更加美观,学生会“乐思”,通过脑力劳动设计教室布局,通过体力劳动将设计方案予以实践,用劳动创造美。

二、融通技术探索创造性劳动教育,让学生乐学

时代一直变化发展,劳动教育也要紧跟时代变化,融通时代新技术,探索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新路径。

(一)融通新媒体,激励学生展示劳动成果

随着新媒体力量的迅速发展,我校通过学校网站、微信群等为学生展示劳动成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让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得到认可。在疫情居家学习的时候,我校鼓励学生参与家庭劳动,通过学校网站以及各班微信群,向全校师生、家长展示学生劳动成果,设立“劳动好少年”“劳动小能手”等荣誉称号,多名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展示,其中包括帮家里扫地、做美食、种养植物等,形式多样,影响面广,让学生感受到了劳动的魅力,更愿意“乐学”劳动。

(二)融通科技活动,激励学生

我校将劳动教育和科技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航模制作活动、植物种植活动、发明创造活动等营造良好科技劳动教育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实践。由于这些想法都是学生提出来的,他们更愿意投入精力,以“乐学”方式,培养学生对劳动实践教育的兴趣。

三、融合有效资源协同开展劳动教育,让多方乐动

要开展劳动教育,不能仅靠学校的力量。因此,我校充分融合有效资源,创造有利于劳动多方“乐动”的大环境,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茁壮成长。

(一)主动联系家长,进一步巩固劳动教育的教学实效

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重点注意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家庭、学校两方应坚持将劳动教育与家庭充分结合的原则。我校教师主动与家长保持紧密的沟通联系,加强家校互动,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具体劳动表现和其在学校中的劳动表现的异同之处,叮嘱家长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督促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学校劳动教育进行共振或有效互补。

(二)利用社区资源和校外实践基地,创设劳动大环境

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造劳动大环境,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茁壮成长。我们学校每年与社区、校外实践基地联系,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和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如:社区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青少宫进行“劳动+”实践活动、天安科技园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等等,各种校外活动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社会,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融汇多种评价让劳动教育渗透校园生活,让教师乐教

长期以来,劳动教育往往在学校中被弱化。番禺区“融乐课堂”的“融汇四评”就强调“健全综合评价,突出全面发展”。因此,对于劳动教育来说,也应该融汇多重评价,让劳动渗透校园生活。

(一)交互式评价相互提升

每一次劳动教育之后,我校教师都会要求学生把劳动过程的感想写出来,然后分享阅读,大家互相评价个人的劳动成果、劳动作品,通过交互式评价方式让学生做到互帮、互学、互教,会让学生更有成就感,最终相互提升。

(二)过程性评价温暖人心

为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教师在学生的劳动过程中,要善于使用温暖人心的评价语,引导和激励他们热爱劳动。我校教师在平时密切关注学生的劳动表现,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做到不重短期重长远,不重结果重过程,根据不同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在期末总结时多方面评价,尤其注重劳动评语,善于把学生的平常话、平凡事、平凡举动等都作为评语的切入点,让学生倍感亲切,从中使学生形成劳动光荣的良好认知。

劳动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劳动教育是最好的生活教育。学校应在小学生中大力宣扬“劳动最光荣”的理念,不应仅限于传统的劳动教育,也应紧跟时代变化和社会需求,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设计与实施方案,鼓励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认识自我、感受生命并发掘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陆璐.小学生劳动教育价值意蕴及实践方式[J].学科综合,2021(04).

[2]翁旭广.广州市越秀区整体推进劳动教育实践探究[J].中国教师,2020(03).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
孩子的劳动教育应从家庭教育中抓起
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新时期幼儿劳动教育研究
“动”与“不动”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谈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