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国家审计”助力大数据反腐研究

2021-01-25 08:37蒋尧明杨嘉逸唐衍军
关键词:腐败区块节点

蒋尧明, 杨嘉逸, 唐衍军

(1.江西财经大学 会计发展研究中心, 江西 南昌 330013;2.华东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态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作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为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做出了方向性指引。国家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1]。审计相较于其他反腐机制,存在着专业性、经常性等特殊优势[2]。发挥国家审计在腐败线索发现、追踪方面的优势,有助于健全腐败惩治和预防体系,增强腐败治理供给能力。

从严治党新形势下,腐败行为逐渐衍生出信息腐败、期权腐败、关系腐败等隐性变异的新形态,增加了腐败证据获取和案件查处的难度。这要求在权力监督过程中重视新科技的创新应用[3],通过“制度+科技”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4]。区块链拥有时间戳、共识机制、非对称加密、智能合约等多项核心技术[5],技术与制度的融合有助于塑造开放、透明的公共服务流程,并带来公共治理的新革命[6]。大数据在公共治理中得到普遍应用的背景之下,区块链技术与国家审计制度相融合,是否也能够对腐败治理工作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呢?本文尝试将区块链技术融入国家审计的反腐功能建设,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制度+科技”反腐防腐的新路径。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框架

(一)文献综述

1.国家审计的制度反腐功能

国家审计作为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有效机制[7],在腐败的预防、发现、惩戒、预警和控制诸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2]。独立性是影响国家审计发挥腐败治理作用的主要因素[8],需要改良现行审计体制以增强国家审计独立性[9],推动实现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目标[10]。实证研究表明,现阶段国家审计能够抑制预算机会主义行为[11],防止权力滥用、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12],国家审计问责力度越强,腐败治理效果越显著[13]。国家审计反腐功能提升方面,现有文献大都强调通过国家审计与监察体系之间的制度协同等,夯实立体化的权力监督体系来遏制腐败蔓延趋势;而对于信息技术发展及大数据应用给国家审计治理腐败带来的挑战,尚缺少“制度+科技”融合视角的应对。

2.区块链技术与审计融合的必要性

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大数据日益成为政府治理创新的新工具[14]。以大数据等为代表的各种新兴科技,给审计监督工作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动力[15]。区块链数据的传输基于分布式系统结构[16],能够实现全网实时共享交易并对数据进行多方共同维护[17]。区块链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主要来自其交易集体维护、数据按时序记录、信息安全可信等技术优势[18]。区块链技术为提高审计独立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19],导致现有审计工作模式的变革[20],给审计领域研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21]。在新的时代背景与技术条件下,应融合区块链技术,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和治理优势,在腐败治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区块链+国家审计”助力大数据反腐的分析框架

随着腐败治理大数据应用中数据壁垒、信息失真、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不断显现,研究者开始对技术执行视域中的大数据反腐进行反思。在审计领域,各级审计机关也正在全面推进审计大数据信息化建设,但审计大数据存储方面基本上仍采用传统的存储技术。传统数据存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数据中心化的问题,不能实现数据即时传输,也难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区块链作为全新的去中心化基础架构的分布式存储系统,能够为推进中国特色“审计智能+”建设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22]。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拟通过分析传统大数据技术下的反腐困境,对区块链技术体系去中心化、交易机制透明、数据不可篡改特征下的腐败治理优势进行阐述,进而探讨“区块链+国家审计”应对大数据反腐困境的机理与路径。本文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三、“区块链+国家审计”反腐的优势和效果

运用大数据反腐是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的一个重要路径,然而当前大数据反腐应用中存在的数据壁垒、信息不对称及信息失真问题,对腐败治理工作形成了制约。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构建反腐网络体系,对发挥国家审计反腐职能、应对大数据反腐困境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大数据反腐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1.数据壁垒阻碍反腐协作

当前国内不同地区或不同部门之间,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信息化数据的建立方面,有的地区做得比较好,已建立起有关公务人员个人基本情况、财务状况及行为履历方面的数据库;而有的地区或部门的数据信息采集记录,还停留在过去的“纸质+手工”的模式下。国内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各自为政,缺少统一规划,导致在构建互联互通的反腐大数据体系方面面临诸多障碍。此外,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及其他政府部门之间数据采集的标准不统一,腐败治理数据的流动性和可获取性都较低,难以利用大数据进行系统性整体分析。腐败治理相关领域充斥着碎片化、信息量不高的数据,信息难以被有效运用,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总体上处于单打独斗状态,不能有效协作形成反腐合力。

2.信息不对称滋生隐性腐败

随着法制的健全、监督体系的完善和监督力量的增强,显性腐败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然而,要寻找以信息腐败、期权腐败为代表的隐性腐败行为却非常困难。信息不对称使信息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进而产生信息垄断及寻租行为。信息垄断人通过转让信息来牟利,不掌握稀缺信息资源的人有以财富换取信息的意愿,信息腐败由此滋生。隐性腐败行为较之于显性腐败,更加难以被发现。这是由于隐性腐败活动本身更趋隐蔽、曲折和狡诈,获取隐性腐败证据的难度大大提高。信息不对称导致监督部门无法对公权力使用行为进行客观评估[23]。因此,审计机关要不断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对隐性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让各种腐败现象无所遁形。

3.信息失真影响审计问责

当前的反腐数据主要来自政府部门所构建的数据库,并非天然生成的大数据。数据在收集过程中,经过了很多道程序的汇总与处理。在数据收集处理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人为的删减或修饰。政府部门数据库中的数据脱离了与现实的直接联系,为数据造假、数据掺水、数据偏差等数据失真情况提供了可能。不同部门数据库之间关于同一事项的数据信息可能还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甚至还可能存在数据篡改行为。这些都增加了腐败治理相关数据的误差甚至产生了谬误,导致数据可利用性不强,影响审计证据的证明力和法律效力。审计机关将审计证据移送司法部门之后,司法部门还要进行重新取证,给腐败犯罪嫌疑人串供或毁灭证据留下了时间空当[24]。大数据反腐应用带来的信息失真现象,要求审计机关致力于获取可靠审计证据,才能使审计结果问责机制落到实处,提高审计反腐的威慑力。

(二)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腐败治理的优势

1.体系去中心化促进信息共享

区块链技术下的网络体系架构采用去中心化的设计,这与当前高度依赖于集中式服务器集线器和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区块链是一种基于加密算法生成的分布式账本,将记录数据和交易的区块按时间顺序以链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区块链网络中不存在中央处理器,区块链数据的记录、传输和存储都在一个分布式系统架构中。区块链网络中的每个在网节点都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实时对交易和数据进行分布式存储和核算,实现无中央处理节点情况下的数据记录和存储。区块链分布式记账系统中,每笔交易都会对全网公开,全网共享一个账本,数据一旦记录就不可更改,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以及数据来源的唯一性。所有在网节点遵守同样的密码学规则,对整个网络系统中的数据记录进行共同维护,任意一个节点停止工作不影响系统整体的运作。所有节点以对等方式链接,不存在担任中央服务器功能的中心化节点,解决了传统记账技术的数据壁垒问题,形成一个信息共享的信任生态系统,使得国家审计与国家监察机关在多节点组成的网络中,实现廉政数据共享。

2.交易机制透明性缓解信息不对称

区块链技术从算法层面为信息流、实物流和资金流等提供了一种透明的交易机制。区块链系统内所有数据的记录和更新对所有节点都公开透明。当交易发生时,全网节点同时竞争记录,由计算机特定算法来挑选记录最快的节点,并将该节点记录交易和更新数据所产生的新区块加入总区块链中;同时,对总区块链和其他节点所持有区块链中的数据进行实时更新,提供基于历史交易记录的完整准确账本。所有交易行为和电子数据都将在整个区块链上被同步记录,每个节点的交易和数据在区块链上的记录是一致的。区块链网络中任意一个节点都能够对区块进行独立计算,记录并存储该区块的哈希值。区块链网络每个节点中,区块头的哈希值都唯一、确切地标识了交易或数据交互发生的时间,相当于参与记账的任意一个节点都给所记录和存储的数据盖上了一个相同的时间戳。区块链网络中所有节点的接入方式公开透明,保证了实时发生的交易和数据记录能够被全网任意一个节点以加密的方式进行审查和追溯,使交易方在无第三方在场的情况下实现数字互信,提高信息透明度并缓解信息不对称。

3.数据不可篡改性保证信息真实

区块链的生成方式是将经过所有在网节点认证通过后产生的存储数据信息的区块,按照其区块头的时间戳持续添加到区块链的尾部,区块之间首尾相连、信息相互嵌套形成新的区块链。区块链数据具有的不可篡改特性,正是基于这一“区块+链”的独特账本结构而产生。区块链通过非对称加密技术对节点间的数据传输进行加密,交易数据的确认和修改需要所有在网节点的“共识”。单个节点的操作不能改变区块链中网络节点的账本内容;除非能够控制区块链系统中一半以上的在网节点,否则不能修改或者删除交易信息和数据。这一共识机制使得修改区块的成本极高。现实中,由于区块链上节点的数量过于庞大,控制全部在网节点的一半以上无法实现。因此,数据信息经链上所有节点验证并添加到区块链尾部后,几乎无法被篡改。区块链上每一项交易或数据的生成与传输都会留有记录痕迹,修正错漏的方式不是通过直接修改账本将其恢复到错误发生前的状态,而是必须做出新的修正交易。交易和数据修正过程的每个步骤都会被记录在新生成的区块上,这些区块之间通过新生成的哈希值进行重新链接,实现区块链数据库的实时更新。区块链的数据修正过程能够被完整记录,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完整与真实可靠,缓解了审计证据获取过程中的信息失真问题。

(三)“区块链+国家审计”提升大数据反腐的效果

1.突破数据壁垒,推动反腐协作

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移送线索的作用,需要从审计移送力度入手,加强部门间的协作[25]。目前亟待建立一套相互关联、高效的腐败治理工作协同机制,以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反腐合力,形成腐败治理工作的全覆盖。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加强纪检、监察等部门与国家审计机关的信息共享,在保障国家机密信息安全性的基础上,保障审计部门顺利行使要求其他反腐职能部门协作的权力。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点保证了腐败治理过程中的多主体参与,并使得各个主体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配合,实现反腐信息共享与反腐规则统一。区块链要求多方参与,各参与方都具备预先规定好的写入权限,这有助于实现参与腐败治理的相关部门间的协同。国家审计与纪检监察同属腐败治理的子系统,在传统的腐败案件处理过程中,它们可能是并行关系,也可能是前后串行关系,在系统衔接上存在困难,出现审计机关所获得的腐败证据不为纪检监察部门所采信等情况。在分布式存储的区块链数据中,审计机关与纪检监察部门均可以通过网络节点的终端获取反腐治理的相关信息,同时将信息资源上传至区块链以实现信息共享。区块链以其强大的社会透视功能,助力各个腐败监督治理职能部门在去中心化的网络架构下共享数据信息,并在相互监督制约中实现反腐协同。

2.促进信息透明,揭示隐性腐败

大数据时代腐败犯罪手段越来越隐蔽化,腐败行为越来越具备间接性、模糊性、变化性、多样性、衍生性等特点。能够将国有资产处置决策或公权力使用行为暴露在阳光下,是解决隐性腐败问题的有效良方。一旦信息透明,信息不对称现象能够得以缓解,公众将有更多的意愿和机会参与行政决策,腐败行为发生的机会成本将大大上升。区块链系统运行的程序、规则及各个节点的接入方式都公开透明,所有在网节点都能够审查和追溯链上的交易信息。区块链具有交易透明性特征,这使得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腐败治理网络中,授权人员可以通过任意一个在网节点实时查询信息。区块链技术环境下,政府内部及政府与公众等不同主体之间都能够平等地进行信息交流。在交易透明化的区块链网络环境中,腐败行为将会被更多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中。区块链的交易透明性提高了审计机关获取审计证据的便利性,也使得审计证据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区块链作为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其存储规则是将数据或交易按时间顺序进行链接,数据或交易被记录的同时产生新的区块。审计机关根据区块链的时间戳追根溯源,使虚假交易或财务资料篡改行为无以遁形,从而提高国家审计对隐性腐败的治理效果。

3.保障信息真实,强化审计问责

问责的首要前提是能够获得违纪违法行为的相关信息。从政府与公民的委托代理关系来说,代理人有可能提供虚假、残缺的信息,使得委托人无法完全了解其责任履行情况。审计公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直接曝光作用,有助于审计结果引起公众关注,提高国家审计对于监管对象的约束力。然而,当前国家审计公告存在透明度不高的问题,导致公众缺乏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动态问责难以形成,使得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审计与问责脱节。在区块链技术网络架构下,数据的修正和重新写入都需要得到全网一半以上节点的共识。区块链共识机制的存在,使得数据信息被修改的成本极高,可以有效地防止信息被私自篡改,从而维护公共信息和数据的可靠性。在区块链技术环境下,审计机关通过对公权力机构和国有企业财务相关行为的实时监控,能够获取可靠的审计证据。将审计结果在区块链数据平台上进行公告,在保证审计透明性与公告公信力的同时,还有助于加强反腐协作并提高审计问责效力。

四、“区块链+国家审计”助力大数据反腐的内在逻辑

前文分析表明,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构建反腐网络体系,能够推进反腐协作,揭示隐性腐败,强化审计结果问责。借助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推进 “审计智能+”建设,有助于满足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应对大数据挑战[22]。以下通过区块链与大数据反腐应用的技术链接分析,构造区块链审计数据平台的逻辑架构,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制度+科技”反腐机制的优化路径。

(一)区块链与大数据反腐应用的技术链接

区块链时间戳技术有助于对反腐防腐数据进行追溯,共识机制保障反腐防腐数据的安全性,非对称加密技术防止大数据反腐信息被滥用,智能合约为搭建区块链审计数据平台提供技术基础。

1.时间戳技术有利于廉政数据溯源

区块链中的数据区块由区块体和区块头组成。交易数据以哈希值的方式存储在区块体中。区块头则封装了目标哈希值、当前版本号、时间戳、哈希树的根植等信息。总区块链由采用密码学哈希算法产生的数据区块首尾相链接而成。图2显示了总区块链中数据区块的结构。

区块链数据存储采用时间戳技术,有助于追溯廉政信息系统存储的信息,为审计证据获取及腐败线索追踪提供了便利条件。若有新的反腐防腐信息进入系统,将会产生新的区块对信息进行哈希计算,计算出的数据被存储在区块头的哈希根值中。新区块与原有区块之间通过哈希值首尾相接,整个区块链成为一个闭合的整体,删除任何一个区块的信息都会影响其他区块的数据。区块之间按顺序链接、数据交叠,这相当于给区块加盖了时间戳,不仅证明交易信息在某特定时刻的存在,还存储了交易的时间信息。区块链中的每一次信息存储和数据修改,都要由区块体中的哈希树进行数字签名。而后信息将以哈希树根值的形式存储在区块头中,以加盖时间戳的形式链接到区块链中,为对反腐败线索和相关信息进行溯源奠定了基础。

2.共识机制保障廉政数据安全

区块链上的交易通过点对点转账的方式完成,在转账过程中完成用户之间的数据转移。区块链共识机制主要用来解决数据转移中无第三方在场情况下的信任问题。区块链网络中的每位用户都有一对公钥和私钥,公钥用于公共账户中的交易和签名,私钥用来对加密的数字交易做签名和确认。例如,用户甲用公钥向用户乙发送一个数字签名,该项交易将立即向全网公开,每个在网节点都将收到该信息;多个授权节点将同时对该项交易进行计算,系统通过特定算法来挑选最快的节点通过哈希算法对交易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被打包成数据区块并加盖时间戳,向全网广播;所有在网节点达成“共识”的情况下,该区块才被添加到区块链的尾端,这样该项交易被合法和唯一地记录到区块链中。区块链共识机制确保了交易信息在得到全部在网节点验证后被唯一地确认,避免了双重支付问题。共识机制下的区块链交易记录绝对公开、数据不可篡改,使得廉政数据的安全性得到保障,也有利于提高国家审计结果及腐败线索的公信力。

3.非对称加密技术保护个人隐秘信息

大数据的信息来源不可避免地存在侵犯他人隐私权的嫌疑,如何避免侵犯个人隐私成为运用大数据反腐必须考虑的问题。区块链分为公有链和私有链两种类型,私有链又可以细分为纯私有链和联盟链。公有链是一个开放系统,所有在网节点平等享有获取信息、参与记账、进行数据维护的权利。联盟链中只有通过筛选规则的节点才能够获得验证新区块及记账的权利。纯私有链上只有特定节点才具有形成共识机制、数据验证以及记账等权利,其余节点通常只具备部分读取的权利。非对称加密技术中,公钥和私钥成对出现。用户将私钥保存在自己手中,将公钥分发到网络节点上。其他人无法通过公钥推算出相应的私钥。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经公私钥共同签名验证才有效。用户使用私钥生成签名,其余节点使用公钥对签名进行验证。非对称加密技术解决了数据传输中的隐私保护问题,防止大数据信息被滥用,在反腐过程中能够实现对个人隐秘信息的有效保护。区块链中公有链和私有链的结合,使得链上数据能够实现非对称加密,在保护个人隐秘信息方面的优势非常显著。

4.智能合约为数据平台建设提供技术基础

区块链技术下的智能合约可以将业务规则转化成在网络平台自动执行的合约。智能合约本质上是一段写在区块链上的代码,通过内置在区块链上,形成可编程控制的软件。智能合约静态的底层区块链数据赋予了灵活可编程的机制和算法,使得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各类去中心化应用成为可能。将智能合约机制引入腐败信息处理系统,同时将该合约下的数据分析规则、分析程序、算法等嵌入区块链脚本之中,能够实现信息处理的动态化、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和数据的可靠性。以智能合约为基础发展的区块链技术,已超越其原有的记账功能,发展成为一个智能合约3.0机制下的全球性区块链,为数字平台构建提供了低成本的基础设施。

(二)区块链审计数据平台构建的技术逻辑

图3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结合其共识机制、智能合约、非中心化等技术特征,搭建了链接纪检监察部门的可扩展性区块链审计数据平台。

图3 区块链审计数据平台逻辑图

1.信息资源采集模块

信息资源采集模块是区块链审计数据平台构建和功能发挥的基础,为发挥国家审计的协同反腐职能提供海量的数据支撑。信息资源的采集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政府公共资金使用方面的情况,如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出与政府绩效等信息;二是金融行业及国有企业等国有资产领域的财务数据;三是在干部任期及离任中涉及的公共资金使用、自然生态环境方面的决策情况;四是公有资产使用部门在涉外业务方面的财务与廉政信息。信息资源采集模块与各级各类政府、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廉政数据中心等相链接。审计机关对数据进行审核,保证语音、文本、视频等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数据技术处理到位,确保数据来源可靠、格式统一。

2.审计业务处理模块

审计业务处理模块利用区块链的数字溯源存证系统,对通过信息资源采集模块传输的信息进行比对和分析,并自动生成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业务处理模块同时连接案例库、知识库、专家库等外部资源。系统依照区块链时间戳将区块中附带的阶段性审计测试的结果传输到审计工作底稿;该结果与外接知识库、专家库和案例库中的信息实时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生成审计疑点清单。异常项目清单则主要汇总涉及非标准程序或需要利用职业判断的情况,也包括系统异常导致的异常情况。腐败线索搜集子模块借鉴网络反腐的经验,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实时对网络论坛、自媒体平台上的涉腐舆情信息进行监测和分析,同时向信息资源采集模块即时反馈信息。

3.可视化模块

可视化模块的功能是将审计工作底稿中与公权力人员违纪违法线索或腐败行为相关的信息以可视化的形式予以呈现,增强反腐败审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该模块主要涉及信号处理、计算机视觉、图形学、图像学、辅助设计等方面的技术。通过图形数据分析、图像数据分析、关联分析进行文本可视化与时空数据可视化处理,完成数据信息向表格、图形、地图、图像和文件等形式的转换。可视化模块将审计的分析结果直观地予以展现,有助于扩展信息传播范围,增强对公权力行使行为人的警示效果。

4.信息应用平台

区块链信息应用平台与各级各类廉政数据系统之间实时链接,在利用公私钥机制对机密信息加密的基础上,面向公众开放。信息应用平台包括腐败预警、实时监控、结果公告、审计整改、反腐协作及制度建设等子模块。腐败预警子模块的功能是,在腐败行为发生之前就发出预警,促使反腐职能部门提升警戒,应对腐败风险。实时监控子模块实时监控整个审计流程,并显示审计程序的实施进程。结果公告子模块主要将相关审计事项,如审计计划、审计实施流程和整改建议等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布。审计整改子模块主要针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整改意见并监督整改效果。制度建设子模块则通过实时的信息汇总和分析,为腐败治理工作的有效推行提出制度化的建议。

(三)“区块链+国家审计”优化大数据反腐机制

区块链审计数据平台为腐败治理提供可靠信息,有助于有效整合运用相关信息,实现对腐败行为的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和事后惩处,建立各个环节有序和统一配合的制度化反腐防腐机制。

1.腐败预警机制

基于区块链审计数据平台的腐败预警体系由信息收集、信息评估、信息分析、信息报告等环节构成。数据信息采集完成后与系统设定的预警指标进行自动对比,超出预警指标的事项将触发实时报警。预警指标体系中的安全阈值及指标权重主要参照案例库中的指标进行设置,同时根据专家评分对权重进行修正。预警指标体系的支撑数据来自区块链,因此指标本身会不断进行实时更新,确保实现对腐败行为的精准预警。腐败预警模块在腐败行为发生之前就发出预警,促使公权力部门内部监督机构及反腐职能部门对腐败行为提前预警,从源头上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2.腐败控制机制

区块链审计数据平台下的腐败行为实时监控系统,在两个方面发挥对公权力腐败行为的控制作用。其一,在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概率方面,实时监控子模块致力于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公有资源使用、运营和处置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在此过程中,审计机关不仅实时监督公权力的使用情况,还能识别被监督对象内部管理制度或权力运行机制体制方面的缺陷。通过对上述信息的实时反馈,有助于公权力使用部门健全制度、规范权力行使,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概率。其二,在减少腐败行为造成的损失方面,区块链审计数据平台下的腐败行为实时监控系统,通过揭示国家机关主要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腐败问题,将腐败行为可能带来的损失及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3.腐败惩处机制

保持反腐防腐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有助于将腐败线索迅速移送、反腐成果及时转移,提高腐败惩处的效率和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审计机关除依法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进行处罚之外,还应将有关犯罪线索移送司法机关,通过调查和取证对腐败行为进行惩治。区块链审计数据平台反腐协作模块的功能就在于,在促进审计机关与其他反腐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建立腐败行为惩治的协同机制。腐败惩治中的协同问题,既包括信息协同、业务协同,也包括技术协同、规范协同。协同机制中的业务协同要求审计机关与纪检、监察部门进行项目流程协调、工作内容协调,对腐败现象进行共同研判协调,提高腐败惩处的效果和精准度。通过技术协同实现审计机关与纪检、监察部门彼此之间技术共享,是突破现有腐败监督难点、提高腐败惩处效果的必由之路。规范协同要求国家审计与纪检监察在惯例、规范与制度方面的交叉事项协调一致,形成职能明确、相互协作的腐败治理体系。

4.制度化反腐防腐机制

腐败的事先预防是最有效的反腐败措施。治理腐败的关键不仅在于惩治腐败行为,更在于通过对腐败问题的揭示找到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建立制度化的反腐防腐机制,做好对腐败现象的预防和防范。区块链审计数据平台的反腐防腐制度建设主要通过审计整改、结果公告以及制度建设等几个模块的协同运作实现。审计整改模块针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被审计单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整改意见,以促进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及廉政制度建设的完善。审计结果公告模块将审计相关事项,如审计设计、审计实施流程和审计结论及建议等实时公布,提高公众对政府及其行为的关注度,实现对腐败行为的约束和预防。审计机关依法对公权力部门及权力行使人的行为进行审计,同时将审计结果面向公众公开,有助于对公权力运用及其腐败现象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区块链的信息透明性特征增强了国家审计公告的公信力,有助于公众参与到腐败监督中,形成制约作用,减少腐败行为发生的概率。区块链审计数据平台通过对大数据语境下腐败发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为腐败现象的制度化治理进行技术赋能,开创“制度+科技”反腐防腐的新局面。

五、结论

腐败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腐败现象呈现出智能化、科技化的新特点,腐败治理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复杂性不断增强。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对国家审计的腐败治理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反腐职能部门协作的同时,审计机关应不断创新审计技术方法以揭示隐性腐败,并提高审计证据的可靠性以使审计结果问责得以有效落实。区块链作为新科技革命中的一项创新性技术,在推进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反腐能力建设中将发挥其特有优势。区块链主要通过以下路径提升国家审计的反腐协同功能:区块链体系去中心化助力实现反腐协同,交易机制的透明性利于发挥对隐性腐败的揭示作用,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则有助于提高审计公信力、强化审计结果问责。区块链时间戳技术有助于反腐防腐数据溯源,共识机制保障反腐防腐数据安全性,非对称加密技术防止大数据反腐信息被滥用,智能合约3.0机制下的全球性区块链为数据平台建设提供了低成本的基础设施。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打造审计数据平台,能够促进腐败治理信息的共享和有效运用,在此基础上建立制度化的反腐防腐机制,为新时代反腐倡廉工作探索新的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腐败区块节点
基于图连通支配集的子图匹配优化算法
一种基于链路稳定性的最小MPR选择算法
结合概率路由的机会网络自私节点检测算法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基于点权的混合K-shell关键节点识别方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区块链助力企业创新
区块链投机者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