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创新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以D公司为例

2021-01-25 12:39赵颖储瑾陈雯姝
消费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工时内审一致性

赵颖 储瑾 陈雯姝

南京审计大学

一、可行性研究

平衡计分卡突破了以往以财务指标及质量指标为主的评价体系的局限性,避免了传统体系中不能对非财务指标量化评价的现象,引入非财务指标,注重影响未来发展的因素,将影响企业的内部及外部因素划分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及学习与发展四个方面,由此反映组织的整体运营情况以及战略实施进程,实现了对公司战略层面的关键事项的有效评价,使企业更准确地控制运营方向,达成企业战略目标,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较于以往的指标体系,我们做出的创新主要是在成果维度加入尝试衡量内部审计部门创造的间接价值的指标:风险评估检查次数、对公司治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提出改进次数。在业务流程的审计服务效率角度,为了更好地衡量内审部门后续审计的效果,我们加入了审计意见改进情况这一指标,其次,我们注意到内审外包率可以间接衡量内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以及董事会、高管层对其的信任度;在业务流程改进情况维度中,第一,我们试图通过内审部门采取的审计模式来评价其独立性以及是否改进制度,它仍是缺乏独立性的隶属于高管层和隶属于财会部门负责人的审计模式,还是可以很好实现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的隶属于董事会和高管层以及隶属于监事会和高管层的审计模式,另外,开展事前、事中全过程审计能够更好地实现过程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大大减少公司损失。最后在学习与成长维度,我们用内审人员的人均年培训时数指标取代了原来的培训次数指标,认为其能更好的衡量内审人员的持续职业发展情况;加入了内审人员的平均审计工龄指标进一步衡量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加入了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指标来考察企业是否关注于审计技术的提高。

二、以D公司为例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建立递阶分析结果模型

需要对目标层层分解,确定每一层的权重系数,最后综合得出最终系数。这个工作已经通过第二季度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季度初步建立的平衡计分卡框架已经对目标进行了分层,最终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四个维度的重要性排序,第二层是每个维度各项指标的重要性排序。

(二)构建判断矩阵

主要依据权重问卷的结果,根据目标层次分析法的1-9标度,aij=i相对于j的相对重要性,主对角线皆为1,且aji=1/aij

判断矩阵标度定义

标度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相同重要性3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5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7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9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2,4,6,8 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倒数 若因素i与因素j的重要性之比为aij,那么因素j与因素i重要性之比为aji=1/aij含义1

(三)求权重系数

采用几何平均法,每行元素按行相乘得到一个新向量;将新向量的每个分量开n次方;将向量归一化得到权重向量。

(四)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检验指标CI=(λmax-n)/(n-1),随着n的增加判断误差会增加,因此应考虑到n的影响,使用随机一致性比值CR=CI/RI,其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层次总排序为CR=0.063498<0.1,通过一致性检验。

W1 W2 W3 W4 W5 W6 W7 λmax CI RI CR第一层次 32.6% 25.3% 18.4% 23.7% 4.2012 0.067066667 0.89 0.075355805职能业绩维度 13.9% 26.1% 25.4% 34.6% 4.096 0.032 0.89 0.35955056客户维度 10.4% 21.1% 31.4% 17.2% 19.9% 5.18303 0.0457575 1.12 0.040854911内部流程维度 15.0% 13.4% 18.5% 11.5% 14.0% 12.1% 15.5% 7.7548 0.1258 1.36 0.095学习与成长维度 21.3% 17.0% 22.2% 23.2% 16.3% 5.40515 0.1012875 1.12 0.090435268

(五)评分

下图是根据调查问卷按级评分后,再乘以相应的权重系数所得的评分。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4.5% 74.7 3.38内审支出占公司总成本的百分比 8.5% 70.3 6.00外部审计费用的节约 8.3% 66.8 5.53内审经济效益 11.2% 79.4 8.93风险控制职能业绩维度与被审部门间的沟通 2.6% 57.8 1.52治理层与高管层对内审的职能定位 5.3% 63.3 3.38治理层和高管层的满意度 7.9% 83.7 6.65被审部门对内审的职能定位 4.4% 38.0 1.65外部审计工作对内审工作底稿的利用程度 5.0% 69.9 3.52客户维度内部计划与公司战略的契合度 2.8% 78.7 2.17实际工时与计划工时之比 2.5% 83.2 2.05审计报告及时率 3.4% 86.8 2.96执行审计建议的比例 2.1% 83.2 1.76后续审计的及时性 2.6% 79.3 2.04经过内审工作而对内部流程进行改进的数量 2.2% 77.5 1.72计算机审计技术利用率 2.9% 90.0 2.57内部流程维度内审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5.0% 100.0 5.05平均审计工龄 4.0% 75.3 3.04年培训时数 5.3% 87.7 4.61员工培训支出增长率 5.5% 65.4 3.60员工保持率 3.9% 82.1 3.17 100.0% 75.30学习与成长维度

三、改进后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量化标准权重风险控制 每次审计项目中的风险评估率A60%≤X≤70% B70%≤80% C80%≤90% D90%≤100% E100% 4.5%内审支出占公司总成本的百分比 内审支出/公司总成本×100% AX<1% B1%≤X<3% C3%≤X<5% D5%≤X<10% E≥10% 8.5%职能业绩维度外部审计费用的节约 采用内部审计结果节约的外审费用/预计外部审计费用×100% A0~10% B10%~25% C25~50% D50%以上 8.3%内审经济效益 内审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审查出的违规、资源浪费、财务舞弊等情况。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AX<1%B1%≤X<3% C3%≤X<5% D5%≤X<10% E≥10% 11.2%与被审部门间的沟通 每年内部审计师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的频率 A从不沟通 B几乎不沟通 C偶尔沟通 D常常沟通 E每次都沟通2.6%治理层与高管层对内审的职能定位 定性指标,由管理层和治理层评定,以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期望与内部审计的一致性为评价标准。内部部门在企业中主要担任怎样的角色? A好像没什么存在感 B好像没什么存在感 C业务流程监督者 D风险管理咨询师 5.3%客户维度治理层与高管层的满意度 治理层和高层的满意度: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满意 D比较不满意 E非常不满意 7.9%被审部门对内审的职能定位 定性指标,由其他部门评定,以其他部门的期望与内部审计的实际的一致性为评价标准,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主要担任怎样的角色?A好像没什么存在感 B好像没什么存在感 C业务流程监督者 D风险管理咨询师 4.4%外部审计工作对内审工作底稿的利用程度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利用数量/外部审计工作底稿的总数×100% A0~10%B10%~25% C25~50% D50%以上5.0%内部计划与公司战略的契合度 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是否以公司战略为依据? A从不 B几乎不C偶尔 D常常 E每次 2.8%实际工时与计划工时之比 实际工时与计划工时相比 A经常拖延 B偶尔拖延 C基本一致 D偶尔超前 E常常超前 2.5%审计报告及时率 通常多久向管理层反馈发现的问题 A不反馈 B七到十四天 C四到七天 D两到四天 E发现问题后一到两天内 3.4%内部流程维度执行审计建议的比例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提出的审计整改建议被执行的数量/所有整改建议的比率×100% A60%≤X<70%B70%≤X<80% C80%≤X<90% D90%≤X<100% E100% 2.1%后续审计的及时性 能否对整体情况进行后续审计 A从不 B几乎不C偶尔 D经常跟进 E一直跟进 2.6%经过内审工作而对内部流程进行改进的数量 经过内审工作对内审流程进行改进的数量 A0~4个 B5~14个 C15~19个 D20~29个 E30个以上 2.2%计算机审计技术利用率 应用信息技术的内部审计业务数/内部审计业务总数×100% A60%≤X<70% B70%≤X<80% C80%≤X<90% D90%≤X<100% E100%2.9%内审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本科学历及以上所占比重 AX<50% B50%≤X<60% C60%≤X<80% D80%≤X<90% EX≥90% 5.0%平均审计工龄 内审人员审计工龄/人数 AX<4 B4≤X<6 C6≤X<8 D8≤X<10 E≥10 4.0%年培训时数 将每年参加培训的次数划分为如下标准:A<12 B12-24 C24-35 D35-40 E≥40 5.3%员工培训支出增长率 (上年内部审计部门培训支出-当年内部审计部门培训支出)/上年内部审计部门培训支出×100% A0%≤X<10% B10%≤X<25% C25%≤X<40% D40%≤X<50% EX≥50% 5.5%员工保持率 内审部门工作四年以上的人数/内审部门总人数×100% A0%≤X<20% B20%≤X<40% C40%≤X<60%D60%≤X<80% E80%≤X<100%学习与成长维度3.9%100%

猜你喜欢
工时内审一致性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浅析国有企业如何推行标准工时管理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特殊工时制不能成为企业“变相剥削”的工具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白水县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