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荒滩播绿人
——记寿光林业生态发展集团、机械林场联合党委书记,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尹国良

2021-01-25 04:44
山东绿化 2021年6期
关键词:寿光盐碱地林场

两优一先

尹国良,男,1963年生,寿光市营里镇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寿光林业生态发展集团、国有机械林场联合党委书记、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曾先后被中国林学会授予“劲松奖”、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奖章”,被国家林业局表彰为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

尹国良扎根林业生产一线30 余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坚韧,在一个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林场,趟出了一条集盐碱地农业、高效生态林业、生态旅游、循环养殖、森林康养为一体的生态发展之路。使得林场由贫穷走向富有,从昔日白花花的盐碱地变成了生态绿洲,成为全国十佳国有林场。

国有林场改革启动后,他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圆满完成任务并成为全国国有林场改革的典型。改革后,围绕“保生态、保民生、保发展”的工作主线,他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大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多种生产经营,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大效益的稳步健康提升,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寿光铸造了一座不朽的绿色丰碑。

“种树,是林场人的本分。林场交到咱手上,就要让它彻底变个样。”

——“咸菜洼”里升腾起绿色的希望

1984年,怀揣着让荒滩披绿的梦想,21 岁的尹国良放弃了县林业局舒适的工作环境,来到了地处寿北滨海盐碱地带的寿光市国有机械林场。

1987年6月,他被任命为林场场长。不久,林场由财政拨款改为自负盈亏,一夜间断了“皇粮”。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穷则思变,1988年初,经多方考察论证,他提出了发展1000 亩果园、2000亩枣园、改造3000 亩残次林的脱贫计划,带领林场人从此踏上了奔富之路。3年后,林场迎来了第一个收获的秋天:1000 亩果树年产果品200 万公斤,收入100 多万元,3000 亩残次林改建成了高标准绿化苗木基地,年产各类商品苗木150 多万株,林场人的脸上第一次绽放出了丰收的喜悦!

接下来,他把目光瞄准了林场东部一片地下卤水资源丰富的盐碱地。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脑中油然而生:抽取地下卤水晒盐,降盐改土。

说干就干。1989年春天,盐场建成,当年产盐3 万吨,创收40 多万元。他没有满足,又在卤水资源的进一步利用上做起了文章,建起了溴素厂,实行溴盐联产,效益提高了一大截。十几年间,林区内表层土壤含盐量由原来的4‰下降到了1.5‰以下,土壤淡化层普遍加厚,经济林和间作的农作物平均增产200%。他总结上报的《盐林结合改良滨海盐碱地实验初报》的论文,引起了国内专家的重视,一致认为这是改良利用盐碱地的好路子。

1990年,林场通过打深水井发现了地热资源(俗称人工温泉),他反复研究温泉水利用,一个特色水产养殖的想法日渐成熟,甲鱼当年养殖,当年获利,养殖大棚平均每年纯收入10 万元!

在养殖过程中,他独创了“链式”水产养殖体系,水资源实现了6 次利用、5 次升值!从1997年开始,林场全面实施“上林下渔、藕鱼套养”的种养模式,这种科学的种养模式在寿北地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尹国良提出了建设旅游景区的想法。1998年秋后,拿到了上级扶持的100 万元启动资金,他就带领大家干了起来!这本是一个需要动用530 多万立方米土方的大工程,但他们没找一个工程队,没雇一个农民工,全是林场300 多号人,利用一个冬天,夜以继日拼上命地干,完成了全部土方工程!

林场发展的无数个日夜,尹国良一心扑在工作上,长期无规律的生活,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2003年5月,这个铁打的汉子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入院治疗,胃部被切除了三分之二。手术后仅仅15天,在一线建设的工地上就又看到了他的身影!正是凭着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单位发展和林场人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他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苦干实干,在2001年完成了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的建设。专家预计需要投入3 亿元,林场人只用了5000 万元!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先后荣获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年接待游客达50 多万人次。

“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全力搭建了有利于林场长远发展、独具寿光特色的林场改革和发展模式,改革圆满完成,成效突出”。

——被原国家林业局作为典型宣传报道

自国有林场改革启动以来,站在林业转型发展的历史节点,在寿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主导下,尹国良带领林场全体干部职工突破传统思维,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针对人员多成分复杂、产业多理顺难、业态交织难以剥离三大难题,破旧立新,攻坚克难,稳步推进,走出了林场改革的“寿光路径”,创出了林场发展的“寿光经验”,确立了“三导向、二融合、一体化”的三二一运营模式,改出了一片新天地。

突出生态导向,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定位。突出民生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的运营理念。突出发展导向,创新打造以集团模式推进林场改革发展的新路径。改革后,组建了国有林业集团,作为独立运营的市场主体,致力于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打造寿光林业发展新品牌。建立了林场、集团融合发展机制,双方既各自独立又融合运行,实行“双轨制、一体化”运营机制,对人员区分管理,创新成立林业集团、机械林场联合党委,在党组织构架下实行交叉任职、兼职、外部董事任职等人事管理制度,对承担管护重任的护林员队伍,逐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林业集团进行市场化管理,建立人岗相适,权责明确、工薪匹配的管理机制,最终通过“三二一”运营模式,确立事业管理、集团运作、管办分离、共生共荣的发展格局。

机械林场改革圆满完成,成效突出,改革实现了“三满意”:职工意愿得到充分尊重,权益得到最大维护,改革让职工“满意”;林场、集团发展有了基础,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双方轻装上阵谋发展,改革让林场、集团“满意”;改革既尊重上级政策精神,又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实行了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的有机结合,改革让党委、政府“满意”,被原国家林业局作为典型,在《中国绿色时报》头版进行了宣传报道。

“新时代、新作为。围绕“保生态、保民生、保发展”的工作主线,坚定不移打造绿水青山,书写了新时代林业发展的新篇章。”

——他成了一棵树,根深深地扎在盐碱地的土里

近年来,尹国良带领集团、林场全体干部职工高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伟大旗帜,不断创新发展,提高政治站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始终如一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克服了两年洪涝灾害和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统筹做好生产(保发展)、生活(保民生)、生态(保生态)三大空间布局,不断加强党建引领,狠抓作风整顿,完善制度建设,创新发展模式,丰富文化业态,加大设施投入,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原生态方面树立了林业系统的典范。2020年6月,寿光林发集团森林康养基地荣获国家首批森林康养基地。

说起成功创业的体会,尹国良说,得益于集团、林场人齐心协力。而职工则异口同声地说:“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关键是尹书记(场长)这个带头人做的好。”正是凭着这份对盐碱地的深情,靠着这种对事业的执著,以及全体干部职工对他的信任和拥护,他带领着集团、林场人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实现了林场前世今生的华丽蜕变和改革发展。他将青春和汗水都洒在了这片为之奋斗的地方,为集团、林场的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的打造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信,在绿色发展的新征程上,尹国良将继续带领全体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攀登,勇争一流,奋力争创新时代全国林业领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寿光盐碱地林场
全国37家涉农媒体总编辑齐聚寿光 探秘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寿光模式”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谢寿光:中国版芝加哥手册之梦
盐碱地枸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山东寿光农产品批发市场最新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