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评《扬水灌区建设与经营管理》

2021-01-27 00:56李婵娟
灌溉排水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评价

李婵娟

灌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评《扬水灌区建设与经营管理》

李婵娟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人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自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以来,生态文明便一直为我国追求的一种重要社会形态。灌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保障粮食安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灌区指的是拥有可靠水源,并建设有完善输排水系统的灌溉面积,其一方面可实现对天然光热、土壤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还可供人工进行作物种植,为作物营造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仍然面临着粮食人均占有量不足的窘境。推进灌区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立“五位一体”格局的一项重要举措。现阶段,我国灌区在用水效率及水体污染防治等方面相较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从水生态文明建设着手,在加强推进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的基础上,秉持生态文明发展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要求,打造生态型灌区是实现灌区有序健康发展的一大前提。在此背景下,如何推进灌区生态文明建设俨然成为相关人员所需思考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首先评述了《扬水灌区建设与经营管理》一书,其次阐述了推进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再次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灌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解决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扬水灌区建设与经营管理》一书主要由9章内容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该部分主要对我国灌溉事业及其经营管理的发展、扬水灌区建设与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梳理。第二章,扬水灌溉工程的规划与建设,该部分对扬水灌溉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扬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进行了介绍。第三章,扬水灌区灌溉用水管理,该部分阐述了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灌溉制度等内容。第四章,灌区工程管理,该部分分别阐述了灌区工程管理的任务与内容、渠道的管理与维护、渠系建筑物的管理养护等内容。第五章,泵站机电运行管理及维护,该部分对泵站水泵机组的运行管理、泵站电气设备的运行管理进行了论述。另外几章论述了灌区组织管理、灌区经营管理、灌区信息化建设等内容。本书内容针对性强,层次分明,不仅有理论介绍,还有专业指导,为灌区建设及经营管理工作开展可提供有力指导。本书既可作为高校水利水电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供从事扬水灌区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有关人员学习和参考使用。

我国千百年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因为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水土资源分布特征,使得我国农业发展对灌溉提出了尤为高度的需求。所以,一直以来就十分重视农田水利,致力于灌溉事业发展。通过不断地建设发展,我国如今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农田灌排体系,灌溉面积位居世界第一,达0.74亿hm2,在占据全国耕地面积1/2的灌溉面积上,生成了全国7成以上的粮食及9成以上的经济作物。灌区俨然转变成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在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及保障粮食安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灌区作为一个集人工、自然、社会等要素于一体的复合神态系统,实现了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融合,其不仅可推动农业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增长,还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多实践表明,推进灌区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比如,灌区从整体角度出发,对其局部的山、水、田、林等开展整合,以及对旱、涝、盐、渍等开展治理,以此可调整灌区面貌,优化灌区土壤环境。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个建设管理科学、灌溉手段合理的灌区,同时也是一个尤为讲求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区。灌区与生态区的共通性,切实为灌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契机。新时期,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保护形势,全球各国不断提出了要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提出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此,灌区生态文明建设也变得越来越迫切。近年来,学界针对灌区生态文明建设展开了全面广泛研究,以此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操作上,当前我国灌区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灌区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结合《扬水灌区建设与经营管理》一书,因为我国当前的灌区普遍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由于当时观念、技术等普遍较为落后,导致大多数灌区建设管理水平不尽人意,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地区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缺乏长远发展眼光,造成灌区出现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不相符的生态环境问题。现阶段,我国灌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首先,灌溉水利用率不足。输水、引水系统基础设施陈旧,灌溉水无法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其次,灌区水体污染。灌区农作物生长要定期施加农药化肥,由于一些农户缺乏生态环保意识,使得农药化肥流入河流,引发灌区水体污染。另外,一些灌区周边建设有工厂,工厂排放污水未经有效处理流经灌区,同样会引发灌区水体污染。灌溉模式缺乏科学合理性。现阶段,各地灌区存在多种多样缺乏科学合理性的灌溉模式,造成耕地污染、土壤盐碱化等情况,对农作物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鉴于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基于对《扬水灌区建设与经营管理》一书的通览,在推进灌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提升灌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加强对先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建立健全灌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第一,提升灌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首先,建立完善灌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应立足于区域发展实际,彰显灌区特色,保证规划科学性、合理性,建立配套的建后管理模式体系,促进收获理想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与此同时,应推进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技术规范体系,从国家顶层设计着手,推进罐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化建设的同步开展。其次,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灌区生态文明建设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注重对园林、生态等相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引进,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为灌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人才支持。再次,防治灌区非点源污染。相较于点源污染,面源污染的治理难度更大。为此,应建立科学的耕作制度,引导广大农户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合理控制农药化肥用量,降低农药化肥对灌区水体、农田造成污染的几率;另外,还应加强对诸如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等新型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对灌区非点源污染问题的有效防治。第二,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首先,提升灌区引水能力。灌区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强自身生态改造,不断提升灌区供水能力,促使灌区各项功能可得到充分发挥。其次,提升灌区调蓄能力。灌区应通过建设渠道疏挖改造工程、拦蓄工程等,以此一方面确保灌区输水畅通,另一方面提升灌区水资源利用能力,切实提升灌区调蓄能力。再次,推进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方面推进农业水价全面改革,保障灌区有序,提升灌区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另一方面,推进水资源全面管理及合理配置,配备完善计量设施,依托先进现代技术合理配水,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第三,加强对先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为提升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性,应加强对先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尤其是引入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打造信息管理平台,提高灌区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在这过程中,依托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整合处理,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切实让灌溉水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促进灌区收获更可观的综合效益;依托物联网技术,可采集灌区实时信息资源,保证灌溉利用率,提升灌区生产效率。因而,在灌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只能给,应注重引入先进信息技术,进一步推进智慧型生态灌区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在灌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占比,进一步提升灌溉水的利用率。另外,应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交流合作,协同研究解决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生态治理与生态修复等核心技术问题。第四,建立健全灌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为保障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开展好对其的评价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然而现阶段我国尚未构建起完善的灌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在灌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由于该项工作涉及面较为广泛,以往单一的评价体系必然难以满足当前的评价需求。为此,应全面深入考虑灌区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优化整合,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开展全面系统评价,为灌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在灌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式选择方面,同样应保证评价方式的科学合理性,引入多样丰富的评价方式,依托数据分析与实践评价的有效结合,提升评价客观性、准确性,促进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开展。

总而言之,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俨然转变成一项尤为重要的战略任务,灌区生态文明建设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相辅相成的联系,并且对于提升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推进灌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应结合实际问题,从提升灌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加强对先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建立健全灌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着手,切实促进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开展。《扬水灌区建设与经营管理》作为一本研究探讨灌区建设管理的书籍,其有着丰富的内容及鲜明的层次,有着巨大的理论实践价值,对本次研究提供了有力指导。

李婵娟(1988-),女,河南上蔡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评价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长抓政治生态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对不文明说“不”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