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赋能机理研究

2021-01-28 08:21钱幼文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消费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共创维度主体

钱幼文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赋能

赋能原本是心理学词汇,意指特定主体通过改变言行、态度、环境等,赋予他人能量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才智和潜能。“赋能”一词最初来源于“授权赋能”,这基于互联网生态及管理学意义上的定义。具体来说,所谓授权赋能是指企业授予员工更多权利并向其分权,进而达到激发其内在自主工作热情的过程。由于研究的视角和应用的情境等不同,国内外学者对“赋能”一词持有不同的观点。

一般认为,赋能可以拆分为结构赋能、心理赋能和资源赋能这三个维度。结构赋能指的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向那些拥有很少权力的员工授予一定的权力;心理赋能是基于员工在工作时对自身价值、控制力和影响力等的感知,影响他们在工作环境中承担的角色和地位,以达到提升其自信心的目的;资源赋能则是指使能力较为缺乏的一方具有获取、整合、释放资源价值的能力。在以实现价值创造为追求的竞争性商业生态中,资源的真正所有权和控制权始终掌握在既有权力、又有能力的主体手中。

周文辉等提出企业的赋能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于企业内部的员工赋能,即上文提到的赋能拆分成的三个关键维度;第二类独立于企业内部,即基于外部的顾客赋能,与基于内部的员工赋能视角不同,这里针对的对象是外部的顾客,强调顾客可以掌握企业的更多权力,在价值创造等方面具有关键效应。Spreitzer等认为,为了确保工作效率,管理人员需要进行正确的放权,即赋能是最大程度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比较而言,针对员工授权赋能的研究相对更多。郝金磊等认为在一个组织中所有功能中,赋能可以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组织通过赋能来实现内部与外部、组织与个人的价值共创与共享。

二、数据赋能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共享经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的崛起,赋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并随之诞生出一系列的新形态,比如数据赋能等。伴随数据重要性的日益显现,人们认识到其不仅成为重要的社会资源,还成为驱动创新的动力源泉,亦是颠覆现有商业形态的重要力量,数据赋能得到格外重视和广泛关注。在以往学者对于数据赋能的研究中,孙新波等首先给出了数据赋能的定义。他认为,首先,数据化对于企业来说的意义在于,它是各种数据的来源并可以使数据作为优化组织管理的有效支撑。其后,研究学者又将数据赋能的定义进一步完善,数据赋能的概念不断地得到丰富。

Lenka等研究了系统的数据赋能能力,将数据赋能能力划分为连接能力、智能能力以及分析能力3个维度。具体来说,连接能力指的是将网络与数字化的产品有机连接;智能能力指的是迅速发现问题关键所在并将这些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解决;分析能力是将前面两种能力中(即连接能力与智能能力)得到的数据结果数字化,以最直观地得出结论。他们同时指出,这三种能力的协同有助于提高一个组织的数据从获取到分析、再到运用全流程的能力,这能够最大程度地为组织创造价值。Sambit等发现,平台企业与用户持续进行沟通,在这一系列的沟通中,能够不断提升对用户的了解,并且可以让数据赋能参与其中,让数据赋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周文辉等指出,数据赋能可以通过提升连接、数据分析和信息运用这三种能力来促进企业内部与外部、人与物之间的价值共创;潘善琳等提出,赋能是指为应用主体赋予能力,使得应用主体获得了过去所欠缺的能力,进而实现其过去无法实现的目标。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不同学者针对不同主体和情境,给出赋能看似不同的定义,但彼此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在被赋能之前,应用主体本不具有相应的能力,赋能运用各类手段赋予应用主体过去所欠缺的能力,进而为主体创造出一系列的价值,实现价值的提升;二是数据作为一个主体本身并不能创造出附加的价值,价值的创造必然需要许多的前提,如通过数据的获取、多种场景的运用,使应用主体获得能力的提升以及价值创造所必备的知识等;最后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崛起,数据赋能不再仅仅关注单个对象,而更关注于整个系统,实现整体价值的提升。伴随消费互联网的快速崛起以及其在多元市场的拓展延伸,平台企业更是依赖其对平台上利益相关主体的有效赋能,赢得优势并在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另外,随着新兴技术引入到金融服务业,催生了金融服务生态系统,并使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以及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和其他子行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可以展望,赋能尤其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数据赋能在未来企业发展的进程中,能够为企业创造中更多的价值,实现企业整体甚至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

猜你喜欢
共创维度主体
共享丰收喜悦 共创美好生活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共创美好生活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创新与坚持 共创黔茶辉煌明天
光的维度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