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背景下宁波公共自行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21-01-28 08:21陈金龙陈鑫蕊
消费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共享单车宁波单车

陈金龙 陈鑫蕊

浙江万里学院

公共自行车不仅解决了公众出行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使得城市交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然而,近些年随着“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凭借着“无须办卡、无桩换车;预约借车、预约还车”等显著优势,公共自行车的“市场份额”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同时在这种背景下,公众对公共自行车提出了更高的诉求和期望。本文以宁波公共自行车为例,重点研究“共享单车”背景下宁波公共自行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一、宁波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的比较

(一)运营模式

宁波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运营模式。宁波公共自行车属于公共服务的一种,具有公益性,因此不以盈利为目的,旨在实现社会福利效益。然而,“共享单车”则是一种典型的“共享经济”商业化服务模式,以用户体验为基础,逐步提高使用率和满意度,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因此,两者的运营模式在本质上存在差异。

(二)功能应用

宁波公共自行车2013年推行之初采用“甬城通IC卡+公交自行车锁卡器”,2018年推出移动通信技术和智能手机相结合的线上运用模式,实现“无证+验证码”,然而使用车棚或有桩停车一直未曾改变。“共享单车”则是一直采用互联网运营模式,通过“扫码解锁,即扫即行”的方式,实现“无桩借还”。

(三)定价计费

使用宁波公共自行车需要办理甬城通公交IC卡,同时需要缴纳200元租车信用保证金,以及卡上需要有不少于10元的预存资金,定价则采用阶梯式累进加价计费办法。与公共自行车不同的是,“共享单车”的定价计费则较为复杂多样。一方面,不同品牌的“共享单车”定价计费差异性很大,例如,有些品牌收取一定押金,有些品牌免押金,且针对不同类型用户,押金的数量也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共享单车”的促销手段丰富多样,促销时间具有不确定性,促销力度也有所差异。

二、“共享单车”背景下宁波公共自行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政策因素影响

1.财政支持

“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政府财政支持的重要性。近年来宁波公共自行车投入的不断扩大,需要财力、人力以及物力的支撑,虽然在运营过程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政府的财政支撑占据主导作用。因此,政府的财政支出是宁波公共自行车发展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2.交通规划

关于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宁波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曾提“构筑由绿道网络、中心地区步行和自行车双层结构组成的慢行网络,同时也会进一步完善公共自行车网络,扩大公共自行车的投入规模,使公共自行车在现状建成区范围内的投放规模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大向外拓展”。因此,针对公共自行车的定位、运营等问题,宁波城市交通规划具有明确的发展导向。

3.定价政策

鉴于公共自行车的公共属性,政府对其进行限价管理。自投入运营以来,宁波公共自行车的计费标准基本未变—“1小时内免费租用”。正是这种“亲民”的定价举措,使得宁波公共行车成为“最后一公里”的最重要的出行方式,同时也是提升公共自行车利用率的重要因素。

(二)行业竞争因素

1.新型行业竞争者

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在宁波兴起的“共享单车”以“无须办卡、无桩换车;预约订车”等优势获得公众的青睐,成为公共自行车的直接竞争对手。因此,在“最后一公里”的出行中,公众的选择变得多样化。“共享单车”的出现对于“公共自行车”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吸引了一部分公共自行车用户转向共享单车,降低了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率。正因为“共享单车”商业化的发展模式以及所具备的创新性功能,大大增加了公众对公共自行车的期望值,同时也对宁波公共自行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传统行业竞争者

近来年,家用小汽车、家用电瓶车的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挤占宁波公共自行车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家用电瓶车,相比公共自行车,同样适应短距离出行,但骑行效率大大超过了公共自行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共自行自行车的使用率。

(三)运营管理因素

1.运营规划

合理的网点规划可以提高“公共自行车”使用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用户使用意愿。然而,目前宁波公共自行车运营网点主要以各大地铁口、公交站台、商业区为主,对于公众“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来说,没有全面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为了使宁波公共自行车能够得可持续发展,宁波公共自行车需要更加合理地规划运营网点,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

2.技术功能

互联网的时代,宁波公共自行车的推广使用仅仅依据于“市民公交卡”这一个平台,没有一个独立的公共自行车线上系统。因此对于宁波公共自行车而言,在保证车辆调度、实时更新车辆数量、了解车辆现状、成功和后台取得联系等方面,都无法带给用户一个良好的体验,从而限制了公共自行车的推广。

三、“共享单车”背景下宁波公共自行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坚持公共属性,与“共享单车”错位发展

宁波公共自行车属于公共产品,具有公益属性,与“共享单车”具有本质区别,因此可以与“共享单车”错位发展。一方面,宁波公共自行车要坚持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在资金、交通规划方面有政策保障,因此需要在“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基础上,确保经济性,同时不要一味追求使用率,更应该注重用户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发挥宁波公共自行车的经济性,适当减少押金,这样才能让宁波公共自行车成为每一位宁波市民出行选择最经济的方式。

(二)丰富互联网功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一方面,宁波公共自行车需要不断创新,丰富互联网功能。宁波公共自行车可以借鉴“共享单车”,在功能上充分融入“互联网+”元素。例如,在现有的APP“宁波市民卡”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功能:“预约借车,预约还车”、“骑行数据记录”、“无卡租借”、“用户奖励计划”、“优惠卡券”、“路线查询”、“校园学生优惠”、“生活圈”等等。另一方面,宁波公共自行车需要强化服务支持保障,关注用户个性化服务需求,提高市民的骑行体验。例如,通过线上平台的方式,收集群众对于公共自行车的使用需求,以“惠民惠生活”为主,后期根据居民需求来对公共自行车的运营进行适当地调整。建立完善、规范的车检维修制度,用制度来保证公共自行车的安全使用;定期、及时维修保养公共自行车的零件部件,主要对公共自行车的机柜、车桩、控制器、锁车器等进行维修养护,侧重检查刹车以及刹车线等关键部件的使用情况,让宁波公共自行车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三)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增加使用便捷性

布局合理,使用便捷,是公众使用宁波公共自行车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当前宁波公共自行车的运营网点主要集中在公交站点、地铁口、商圈、办公群附近,在上下班高峰期很难满足需求,例如,“一车难求”或“无处停放”。因此,一方面,可以根据IC卡使用数据,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分析手段,合理规划运营网点,既要保证覆盖的全面性,同时也要重点突出,在人流多且复杂的地方投放更多的公共自行车,让其“有桩”式的安置方式不再成为人们的拒绝公共自行车的理由。另一方面,强化调度及时性,当出现“一车难求”或“无处停放”时,可以及时调度。具体来说,可以通过“预约借车、换车”功能,及时了解公众需求信息,提前做好安排。

四、研究总结

本文通过在运营模式、功能应用、定价计费等方面比较分析宁波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的发展模式,并进一步剖析“共享单车”背景下政策因素、行业竞争、运营管理对宁波公共自行车可持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宁波公共自行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坚持公共属性,与“共享单车”错位发展;丰富互联网功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增加使用便捷性。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促进宁波公共自行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共享单车宁波单车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一图读懂宁波
飞吧,单车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
“共享单车”是一门好生意吗
喜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