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国农村金融业务发展的思考

2021-01-28 08:21张磊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消费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信用

张磊 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一、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市场不健全。从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主体发展滞后的情况来看,结论是结构相对简单,功能相对薄弱,服务效率不高。目前,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邮政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大型农业金融机构存在类似问题。比如,由于大量网点资金撤离和前端收缩,信贷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减弱;邮政储蓄只存不贷或者只贷小额信贷,企业规模小,覆盖率低。对大多数农民来说,惠及老百姓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基本上依靠农村信用社的垄断经营,金融机构和经营形式相对简单,财政资金来源落后,融资途径狭窄[1]。

(二)农村市场存在着自然风险和监管机制。风险补偿和转移机制尚不完善,经验表明,城市地区所有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都较高,主要是由于市场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区域市场价格与农民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导致了多方面的、广泛的、缺乏规模效益。从系统层面,农村住房价值低,没有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流动性低,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制,不能成为抵押,缺乏保障成为土地信贷的主要障碍;在服务水平上,员工小额贷款多、风险大、金融机构信息成本高、信用率低、高成本、高风险、低回报的特点增加了贷款风险;从管理层面看,由于农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抗灾能力弱,我国农业目标是发展农村科技水平,然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不能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针对自然灾害和农户违约的风险,在充分考虑成本效益的前提下,农村金融机构没有采取审慎的风险防控要求,从农业保险过程中为“三农”提供充足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虽然近年来增长速度相当快,但绝对数量仍然很低,农业保护的风险有多大,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农业保险非常有限,尤其是保险份额。因此,影响我国农业保险进一步发展的根本问题尚未解决,制约因素还很多。

(三)金融环境恶劣,信用部门不健全

相比城市信用体系的完善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信用观念不强,缺乏信用道德。基于金融机构对结构性贷款的管理,在农村领域出现“骗贷”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社会风气不好,信用观念和道德观念的缺失,信用意识的淡薄,信用习惯的偏差。恶意逃税、勾销债务时有发生人们的债务应该先还清,而银行债务故意滞后于信用保护,惩罚机制不健全,信用体系没有法律保障。从目前农村来看,住房是农民的主要优势,住房也是农民融资抵押贷款的主要抵押,因为任何成年农民只能拥有一套住房,没收和拍卖农民抵押贷款无法得到法律支持[2]。

二、加快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的措施

(一)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服务系统应充分运用不同金融服务的作用,并符合中央机构的职能指引,加快创建和完善多层次、多领域、具有“三农”特色的农村可持续发展。金融体系要进一步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努力培育多元化、竞争性强的农村金融市场,逐步建立功能完善、产权明晰的农村金融机构,加强监管机构的权利和监督,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的提供。从现阶段农村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发展方向来看,农村信用社要遵循市场化原则,坚持股份制方向,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和目标,实现农村金融市场主体多元化和竞争性。加强信贷管理要加快转变经营机制,提高资本金供给效率,完成农村金融服务[3]。中国农业银行应加快参与制改革进程,将经济资本配置到“三农”中。要加快改革方案审查,明确功能定位和创业触角,在政策框架内进一步发展人本治理和管理机制的业务领域,切实强化银行对农民的政策支持功能。三个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信贷机构、乡镇银行和农村共同基金协会,要加快建设进程,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面,充分发挥中商业银行支农作用。以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立有效的贷款功能;同时,支持光大银行、民生商业银行等符合条件的投资公司,按照市场资源和风险原则,在县城设立分行,农村金融市场应积极培育理性项目和多元化投资。此外,要加快民间非正规金融组织的规范化进程,确立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统一和发展民间信贷机构。

(二)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为“三农”服务提供保障和政治支持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政府当局和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国家应该对保险赔偿和保险制度建设,应给予相应的政策,建立和完善农业系统安全。政府应积极探索实现农村真正合法金融体系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强相关立法,鼓励中小企业和农村的发展,解决农村真正的法律流通问题和农村抵押贷款问题。金融机构创新担保机制和方法,各类产权清晰、价值评估合理的资产,可以作为贷款抵押,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和银行支持的农村信用担保机制。

建立贷款贴现机制,农业贷款贴息是国际惯例。应根据我国农村金融的经验,建立农村金融的运行机制分担风险。同时,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税收优惠力度。

(三)加强人民银行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和服务。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主导作用,发挥授权金融机构在收紧货币政策执行中的作用。继续加大力度,重点抓好“三农”信贷供给。农业再贷款的导向作用是增加总量、调整额度、管理农业用途、支持农业和再融资[4]。

三、结束语

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要建设农村经济结构,我们要适应产业结构,必须突出发展休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改变现代农业。通过政府的领导和政治支持,按照区域发展方向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人口素质,促进农村金融业务的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信用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信用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