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中小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1-28 08:21杨清云新疆兵团二中金科实验中学
消费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规模商业银行银行

杨清云 新疆兵团二中金科实验中学

一、引言

中小银行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的伟大成就之一,它们以其灵活的市场适应机制与深入基层的金融服务体系,极大地推动着我国众多民营经济体与中小企业的高速发展。中小银行打破了我国之前五大银行的垄断经营模式,向中国的银行系统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在广阔的中国,中小银行的成长具有先天的优势。它们作为地方性银行,可以将银行网点与业务深入到基层,触碰到中国小型城市、乡镇、农村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它们更加了解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面临的问题以及需求,可以根据中小企业与个体产品金额小,产品周期短的特点设置针对性的金融产品[1]。中小银行也凭借着这一优势在我国迅速地成长起来,目前全国中小商业银行有近110万亿元的总资产与放贷能力。拥有比五大银行更大的决策能力,中小商业银行采用政企互不干预的管理机制,促使其可以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它们更新产品业务的能力也因此优于五大银行。但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小商业银行要想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它们仍然存在许多长期无法克服的系统性风险,也有诸多在短期内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今天这种经济更加活跃的新时代,国有企业创造能力在得到不断提升,中小商业银行原有的创造性优势因此在逐渐的弱化。另外,政府对于中小银行干预的减少进一步使得一些中小商业银行暴露出了内部管理混乱、责任划分不明确、奖励机制不合理、资源分布不平衡等诸多内部问题。从外部环境来看,在大量国内外资本涌入的今天,风险、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当前,我国中小银行的先天劣势正在不断凸显,不断被放大。在面临机构少、规模小,单一的资金来源,必须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国有银行向地方基层纵深的趋势的压力等问题下,中小商业银行不仅需要正视挑战,而且需要积极地作出规划与调整,谋求新的发展出路。

二、中小银行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在我国,银行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为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其中中央银行指中国人民银行,它的主要职责就是根据政府和国家的需求执行货币政策,维持社会金融环境的稳定,缓解经济风险[2]。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的机构只在县级以上的城市设立,一般每个城市会设立一家机构。而政策性银行主要是为满足政府特定的政策目的,而由政府出资设立的银行,它们主要职责是为政府的某些项目进行融资等。目前,我国主要有三家: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开发银行以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而商业银行是我国数量最多的银行,它们从事的活动主要是商业性质的,是根据《商业银行法》设立的办理存贷款业务、结算业务等的金融机构。而根据银行所具有的资产额为标准,商业银行可区分为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中小银行是指除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之外的商业银行,其中也包含城市和农村的信用社[3]。

据银监会公布的《2019年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来看,2019年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同比增长了9%,其中增速最慢的是农村金融机构,增速最快的是股份制银行[4]。中小银行近几年也实现了平稳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35%。

三、我国中小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银行发展水平层次不齐

目前我国中小银行机构仍然比较少,且大多规模很小。这使得中小银行存在资源分散,各地区分支机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的缺点会被放大,进而影响了包括风险处置、金融产品创新、业务拓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5]。目前我国各个中小银行的发展水平层次不齐,在资产总量、盈利能力,甚至子产品盈利模式上都存在较大的不同,再加上各地方政府对中小银行的支持政策的重点与能力不同,因此对于其管理起来比较困难。并且,在进入综合改革阶段后的今天,我们改革的方向依然偏向存量改革,即使政府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扶持力度,基于其规模和存量,中小银行的发展速度依然会低于五大银行,这使得其未来的发展会面临更加大的挑战。

(二)中小银行服务规模,范围扩大受阻。

中小银行的业务范围大多集中在地方,其未来的发展重点依然是扩大服务范围,扩张市场占有率,从而逐渐扩大其规模。但目前其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存在明显的阻力。其阻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首先从资产规模来看,中小银行的存款类规模的市场份额不到10%,远远低于全国性的五大行[6]。其次有限的不确定因素控制能力在经济发展放缓的情况下使得中小银行对于服务规模、产品种类的扩展与创新面临巨大风险。这些因素使得中小银行服务规模、范围的扩大受阻,短期不见回报。

(三)中小银行风险处置能力不足。

现今,中小银行重组并购的现象已经出现,甚至正在逐渐成为热门。这反映的是中小银行想快速扩张的欲望,但也暴露出了许多中小银行存在风险处置能力低,甚至没有风险处置能力的问题。大多数中小银行选择了重组与并购,但是,从长期来看,这并不利于中小银行的健康发展。资产构成、盈利模式单一、组织管理不成熟是风险的主要来源。我国中小银行的经营传统、盈利模式、风险集中使得中小银行风险增强,尤其是在资本市场活跃变化大的今天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6]。

我国中小银行风险处置能力比较低,主要有三点原因。首先,中小银行发展起步比较晚,主要是近年才开始不断增多,而我国的银行体系本身尚未建立完善,存在诸多不规范的地方。这使的一些不成熟的中小银行组织机构借机混入了银行市场中,进一步导致了市场的混乱,拉低了中小银行的信誉度,破坏了其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其次,中小银行今年出现了很多对银行决策、控制、执行方面的低效率化与无用、失误的情况,这进一步扩大了银行管理、操作方面的风险,而由于银行管理者引起的风险又限制了管理体制,导致恶性循环。另外,发展晚,规模小等特点使中小银行吸引了大量的普通客户,而扩大客户规模是各中小银行之间的竞争标准。盲目的追求客户数量与传统的存款数量不仅无法从根本上扩大中小银行的规模,反而会引向将员工的职业追求、银行的企业文化带离正确方向的消极影响。另外,在各个中小银行之间也会引起盲目的竞争,使其纷纷陷入中小银行之间的“冷战”,盲目忽视风险,只顾及眼前利益,危害国家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这不仅可能将自己拖垮,甚至会对国家经济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四)中小银行普遍信用等级较低

近年来,尽管多项支持中小银行的政策不断出台,但是在于同行业的竞争中仍然存在准入门槛高、银行信用等级划分信用低、对不良压力,不良资产处置压力大等问题。目前,中小银行受到的政策限制多、限制严格、清算过程繁杂、监管制度严格甚至苛刻,还存在一些对于中小银行不公平的政策,这些都牢牢制约着中小银行的发展[7]。这导致中小银行被动陷入其客户往往局限在信用等级较低人群进一步增加其风险,而大客户基于对中小银行的风险评估又不会选择其的尴尬境地。

四、对策

(一)加强政策扶持与监管

中小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其发展遇到了一定的瓶颈。政府需要给予中小银行一些政策扶持,例如降低税率等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其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或允许以再贴现的方式扩大其再融资等,帮助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8]。同时,政府可以借此机会规划梳理我国的银行体系,鉴于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的现状,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可以适当的从小城市、乡镇等退出,扩大中小银行的市场空间。

另外,目前我国中小银行的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政府需要建立规范的市场准入、准出机制。居民在选择存贷款银行的时候,往往比较看重银行的信誉和安全性,而中小银行往往在这方面比较弱。当政府建立规范的市场准入机制后,可有效减少一些自身风险度很高的银行出现,从外部提升中小银行在群众心中的可信度评价[9]。同时,对于进入市场的所有银行,政府应该协助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此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们对于银行体系的管理应该更加市场化。目前我国中小银行退出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行政关闭的手段,但按照市场规则应该实行破产清算,因此银行体系的市场准出制度应逐渐趋向市场化。

(二)中小银行需立于自身,加强管理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依赖于其自身的经营管理,中小银行也不例外,提升其自身的管理水平,推进其业务发展,才是中小银行能够实现成长的关键所在。因此,中小银行首先需要坚持其对于产品的创新理念,丰富产品服务的类别,提升服务的质量。只有当其产品具备自身的特色和差异性,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银行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逐渐扩大业务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

另外,中小银行需要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员工是直接与客户产生联系的人,他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其所在银行的水平,直接影响着银行的形象。目前,我国中小银行的部分就职人员在专业能力上还有待提升,在思想认识上层次不齐,因此银行需要定期进行培训,提升其思想觉悟,提高其职业素养。另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银行需要与时俱进,培养数字化人才。

五、结语

中小商业银行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改变目前所处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必须要更新观念和思路,寻找新方法,开拓新境界。政府需要为中小银行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准出机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其监管。而中小银行自身也要完善内部的控制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坚持创新理念,提高所提供的产品服务的质量。

猜你喜欢
规模商业银行银行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规模之殇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银行激进求变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